人类社会为什么普遍奉行一夫一妻制?

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几种哺乳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鸟类也偶有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虽然有的地区和民族实行一夫多妻制,但主流还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许多国家甚至用法律来保护这种婚姻制度。

那么这种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最初是如何产生的呢?文明社会为什么普遍奉行这种制度?为什么一些人会弃守这种制度?


为防杀婴,逼出来了一夫一妻制?

前不久,英国研究人员为破解一夫一妻制起源之谜,收集了230种灵长类动物的基因数据,并据此绘制出呈现其相互关系的族谱。通过对不同族类的繁盛与衰落历史的考察,他们发现“杀婴风险”是促使一夫一妻制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考察发现,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灵长类族群相比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族群,其幼儿走向成年的几率高,其族群成员普遍寿命偏长,这表明一夫一妻的族群能较好地保护幼仔,使其尽量避免遭受其他非亲雄性的灭杀,所以其成活率很高。

同时,一夫一妻制能让雄性分担育儿的责任,这样就减轻了雌性的负担,因此有利于加速雌性的生育,从而壮大自己的族群。而分担育儿责任的另一个好处是,雌性可以花费更多精力育儿,从而使幼儿的大脑有一个健康的生长期,这就会客观上让后代变得更聪明。这也许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人类可以进化出更强大的大脑。

弱者为了拥有后代而创建的生存法则?

不过,美国科学家认为,防范杀婴风险逼出来了一夫一妻制,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证据并不充分,而且很多种类的动物,都存在这种风险,但它们并没有进化出这种文明习性或制度。

为了确定究竟是什么因素催生了一夫一妻制,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通过输入不同的因素,来检测究竟是哪种因素催生出了一夫一妻制,这些因素包括雄性需要独享交配权等,经过大量数据的处理分析,科学家发现这些因素还不足以使一个物种脱离滥交的习性。

后来科学家对模型输入因素做了一些调整,不再假设所有的雄性的表现都会一致。科学家测试了下面这种情况:低等级的雄性向雌性提供食物以换取交配的机会;低等级的雄性只会挑选对其忠实的雌性,等等。当科学家把这些因素输入后,整个族群的交配习性就朝一夫一妻制发展了。最终,一夫一妻制席卷了整个族群。

据此,科学家认为催生一夫一妻制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族群里的低等级雄性为了获取交配权,而主动持续呵护(包括赠送食物等)某一固定的雌性,这样做,它们偶尔会成功。当这种成功经验在族群中传播开来后,蔚然成风,久而久之,便改变了整个族群的交配方式。


为何一些人对配偶不忠?

科学家指出,不论是哪种原因催生了人类的一夫一妻制,这种婚姻制度的出现对推动人类自身进化是功不可没的。

这种制度促使人类夫妻相互忠诚,并把忠诚的本性铭刻在了基因中,让人拥有了“忠诚基因”。即便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夫多妻制,这种制度也规定了女性对男性的绝对忠诚,这种制度也和一些原始灵长类动物的混乱交配习性全然不同。

既然“忠诚基因”规定了配偶间的彼此忠诚,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配偶不忠,不能始终坚守一夫一妻制呢?莫非是他们的基因出了毛病?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双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人曾对配偶不忠,另外一个约有55%的几率也有类似情形。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8000对男性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的比较,发现前者比后者更可能有相同的婚姻状态。这表明,离婚或者对配偶不忠,很可能是受到了基因的影响。

最近,瑞典一个科学家小组检测了超过1800名女性的DNA,并调查了她们的伴侣。结果发现,体内携带“不忠基因”的女性一般较难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也较难步入婚姻的殿堂;即使结婚了,她们和那些不携带该基因的女性相比,维持和谐稳定婚姻的可能性也少50%。而这种“不忠基因”其实是“忠诚基因”的变异体。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基因发生变异,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

这一系列现象有力表明,人类一直在通过“忠诚基因”维系着一夫一妻制,人类早就从骨子里深刻认识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有奖调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

  • 发表于 2015-09-21 00:00
  • 阅读 ( 105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