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世界中,粒子是如何穿“墙”而过的?

看过电影《道士下山》的人一定对影片中神奇的“猿击术”惊叹不已,想必道士何安下将来肯定技艺超群。中国的道士真有那么牛么?翻一翻连环画《劳山道士》,你会发现还有更加神奇的事情——某些道士居然有毫发无损穿墙而过的道行,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对普通人来说,从墙这头到墙那头,除了翻墙外别无他法。且莫要沮丧,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穿墙而过”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并不发生在我们宏观世界,而是在原子尺度的微观世界里。

“天赋异禀”:是波也是粒子

在经典物理中,一个粒子如果想要去“山”那头,只能是翻山越岭。而在量子物理中,它完全可以从山脚下打个隧道穿越过去,这个过程称之为“量子隧穿”。

为什么微观粒子可以“穿墙而过”?大多数人更熟悉经典物理描述的世界,对量子世界可能比较陌生。大体来说,量子世界里的微观粒子并不像我们在宏观世界看到的一个个小球,它们除了具有“粒子性”之外,还具有“波动性”。比如,对于微观世界的一个电子,它既可以像个有体积有质量的粒子一样和别的微粒发生碰撞,又可以像一束波那样向前传播能量甚至绕过障碍物。

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粒子行踪捉摸不定,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它某时在某地出现的概率来描述。也就是说,粒子在山的这头还是那头,完全是个概率事件。如果下一时刻,粒子跑到了山那边,就意味着它发生了“量子隧穿”。

不过,对于微观粒子而言,穿越虽非幻想,但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行的。即使面对蹦跶一下就能够得着的“高山”,粒子穿越的概率也一般小于百分之一;如果这座“山”再宽十倍变成厚墙,这个概率立马会下降到十亿分之一甚至更小。如果要让一大波不同粒子群体同时穿越,可能性基本上是零,这正是宏观的人类无法穿墙的原因。

好在,微观世界电子数目多了去了,总有那么一小撮不安分的家伙想跑到山那头去看看风景,于是,被科学家“俘虏”并加以利用。

穿越带来的第一个神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科学家是如何利用隧穿电子的呢?如果用原子尺度的针尖去接近材料表面,在无须触碰到表面原子的情况下,材料表面的电子就可以隧穿到针尖上,通过隧穿过来的电流大小进而得知材料表面电子密度的分布,就像伸手去“触摸”或“感知”原子一样。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了名为“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的神器,具有能够“看到”原子的火眼金睛,是现代科研常用的尖端仪器之一。

从个体偷渡到成对私奔:库伯电子对

在一般材料内部,电子都是特立独行的,它们喜欢自个儿“偷渡”到另一物体里,而懒得理会同伴。但是,如果把两块超导材料放在一起,情况就大不同啦!在特定温度下,超导体电阻会消失为零,其奥秘就在于材料内部的电子之间发生了奇妙的故事——某些能量相同但运动方向相反的电子会擦出爱情的火花而“两两配对”。这些超导电子对又被称为“库伯电子对”,是以理论预言该现象的物理学家库伯命名的。

在超导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库伯电子对,这些幸福的对儿在受到干扰的时候会“互相鼓励”——如果某一个电子在运动过程能量受到损失,那么和它配对的那个电子的能量就会增加。因此,作为整体,库伯对在运动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也就不会产生电阻,导致超导体的宏观电阻为零。当电子们都配成对儿后,就像整个班里的同学都陷入早恋一样,它们会保持整体步调一致,大伙儿按照共同的节奏行进,物理学上称之为“相位相干”。

“打群架”打出新神器:超导量子干涉仪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种新的情况,如果把两块超导体靠近,中间隔上一层薄薄的绝缘体,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假设A班的某男生要转学去B班,那他肯定对自己在A班的女朋友依依不舍,因为B班那边他一个人都不认识。好吧,那么干脆带着女朋友一起转学去B班吧!等他们手牵手穿过墙壁,去B班的教室一看,咦?怎么B班的同学们成双成对地在慢走呢?步调和自己的根本不协调呢。于是,这对刚刚发现新大陆的同学就回去拉A班里的其他同学一起过来参观。两个步调不一致的班碰到一起,难免要有点磕磕碰碰,于是就发生了物理世界所谓的“干涉”(打群架啦!)。这种超导“库伯电子对”的集体隧穿,称之为超导隧道效应。

利用该效应制备出的一种高大上的仪器叫做“超导量子干涉仪”,这种干涉仪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由于干涉效应的存在,随着外磁场变化,超导量子干涉仪里面的电流会出现强度震荡。哪怕是穿过环间的一根磁通线发生了变化,通过干涉仪的电流强度就会出现响应。


看得见的现实与未来:从诺贝尔奖到超导量子计算机

超导量子隧道效应又被命名为“约瑟夫森效应”,是以其理论预言者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森命名的。

约瑟夫森发现超导电子对可以发生隧穿效应,并顶住业内前辈们对这种新奇思想的抗拒,坚持发表了论文。不久之后,超导隧道效应的实验获得了成功,“约瑟夫森效应”一词终于被人接受,约瑟夫森本人也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微观世界电子们手牵手成对儿穿越的故事,从此传为佳话,开启了超导应用的新世界。

以超导约瑟夫森效应为原理制作出了很多超导约瑟夫森器件。尤其近年来,超导约瑟夫森器件家族里冉冉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超导量子比特。打开你的电脑机箱,就会发现主板上的核心部件——CPU,其原理就是经典半导体比特。

信息技术领域的摩尔定律告诉我们,计算机每秒的运行次数随着年代在持续增长,但是总有一天会遇到尽头——因为经典比特里的电路宽度不能无限小,而是会触碰到量子极限。当集成电路单元越来越小的时候,量子效应的凸显会让所有经典电路失效,最后电脑里只能越来越多个核,而不是一个核集成越来越多的电路。

当然,这个临时解决办法也会在未来十年里走到绝境。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并不是逃避量子效应,而是主动利用量子效应。其中,超导量子比特就是替代经典半导体比特的选择之一。

量子的世界十分神奇,如粒子隧穿是概率事件一样奇妙的是,两个量子放在一起,它们的状态并不是“1是1、2是2”,而是互相叠加甚至纠缠在一起,体现出更加复杂的量子态,结果是1+1远大于2。

一个量子比特能携带的信息是常规电子计算机里面经典比特的两倍,如果N个量子比特和N个经典比特PK,那么量子比特群能携带2的N次方倍的数据量。这是什么概念?仅仅需要32个量子比特就能存储4GB的信息量!显然,量子比特完胜!

利用超导材料制作成的超导量子比特,还具有形式多样、宏观尺寸大,以及良好的设计加工自由度,易于集成化规模化等独特优势。这意味着,超导量子比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更重要的是,由于超导态下电阻为零,超导量子器件是零能耗的,从此再也不用发愁CPU温度过高的问题了。

如果把超导量子比特组装成计算元件,就可以造出超导量子计算机。其计算性能也将是现在经典计算机的指数倍。比如说,普通计算机算一年的工作量,在超导量子计算机里也许只需要不到一秒的时间!做一部IMAX高清动画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也就是分分钟搞定的事儿,未来的美好简直不敢想象!


不过先别兴奋太早,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还处在初步阶段,离真正的大规模商业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的量子比特系统还十分脆弱,任何调控和测量都会对其产生干扰,而某些小的扰动则可能导致计算错误,甚至直接回到“原始社会”——彻底摧毁量子系统。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也一直在为人类的梦想而努力。新一轮关于超超级计算机的竞赛,已经在如火如荼得进行。你,会想加入其中吗?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超导与航天新战队罗会仟;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如需转载请与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办公室mobile@cnic.cn 联系。)


【有奖调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

  • 发表于 2015-09-18 00:00
  • 阅读 ( 90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