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和“死”这样匪夷所思的姓氏,你知道多少?

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个字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大家张口就来。所有人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百家姓》。

张钱孙李为什么排《百家姓》前面

《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战国时期有一本叫做《世本》的书,专门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祖宗谱系;居邑就是居住地点。《世本》记载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可惜在宋朝就散佚了。

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书,有些流传至今。比如,明朝有一本书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赵钱孙李”开头,而以“朱”姓开头。还有一本叫《御制百家姓》,是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它以“孔、孟”开头,因为清朝的皇帝要表达自己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语;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这些都没有成为孩子们的童蒙课本,所以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呢?

宋朝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叫做《秋日郊居》,在这首诗后面他做了一段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就是说到了农历十月,没有什么农活好干了,农家子弟就该读书了,这叫“冬学”,就好比现在的冬季学期。在这个冬季学期里读的书,一本叫《杂字》,都是一个个字,认字用的;还有一本叫《百家姓》。“谓之村书”——乡村里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国子监里读的,是农村里读的。可见,在南宋陆游生活的时代之前,《百家姓》就已经成为村书了,在农村里非常流行。所以,《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

要了解一本书,总得知道作者。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书里讲,《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就是说作者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这个小民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肯定是个读书人,不然不识字。

仔细思考一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为什么不把“周吴郑王”放在前面?因为,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所以“赵”排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钱”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王钱镠,也就是钱姓的始祖,很了不起。但是他不好战,他告诫子孙说,将来如果有可以奉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个了不起的“王者”出现,就纳土归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吴越王钱俶的时候,就直接向宋朝纳土归降。因为没打仗,所以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家。在《百家姓》里,把“钱”放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孙”,“孙”是吴越王钱俶的皇后的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作者把吴越国看得很重,这毕竟是他自己的家乡或者“属国”。

第四位为什么是李呢?当时和吴越国毗邻的国家是南唐。南唐是李氏王朝,著名词人李后主是南唐的末代君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这位李后主写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国姓“赵”、自己生活的地方吴越国的国姓“钱”、钱俶皇后家的姓氏“孙”、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南唐的国姓“李”依次排列,便构成了《百家姓》的开篇“赵钱孙李”。根据这个就可以推断,作者是吴越国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的人,不然不会把赵姓排在第一。

那么,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并如此流行呢?

如果只是为了认字,可选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汉字,这就大不一样了。

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来分别亲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在传统中国,姓比名重要。假如你姓钱,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问:“这件事情谁干的?”旁边人回答:“钱家人干的”。如果你干了一件坏事,就会有人这样批评你:“你对得起你这个姓吗?别忘了你姓什么!”所以,姓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在古代识字先认《百家姓》还有一个礼节方面的考虑。比如两个人见面打招呼:“您贵姓啊?”“免贵姓钱。”你要是不知道怎么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出于礼仪的考虑,小孩子要尽早把别人的姓给记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为了童蒙读物。

姓和氏本指不同事物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着历史追溯上去,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么,最初的几个姓是怎么分化成现在这成千上万的姓的呢?

姓氏非常复杂,和今天讲的姓名有区别。上古有姓、有氏,姓、氏是两回事。常有人问:你是什么姓氏?说明姓在前面,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部落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图腾,熊便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在中国的姓氏当中,用动植物名称作姓的比较多,这种姓氏也都比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还有,姓华,通“花”,佛经《妙法莲华经》其实是《妙法莲花经》。

后来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因此女字旁的姓特别老。比如姬,黄帝就姓姬。还有姚、姜、嬴。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姓有了,什么是氏呢?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来越多,同一个姓的子孙不断繁衍,人越来越多,待不下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迁到别的地方。迁走的这个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百姓没姓氏。最早的时候,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有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为什么贵族女子要用姓呢?因为同姓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同氏的都是亲戚。姓只有一个,氏可以很多。姓是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所以同姓不能结婚。

从氏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齐灵公齐环,齐是氏,环是名。卿大夫比诸侯小一点,一般以居住地来作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是封在屈这个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东门襄仲,很明显他家就在城东门,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宫敬叔,家在宫的南边。这是以地名为氏,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

还有的人以专业技能为氏,比如姓巫,可见其祖先就是做巫师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龙,屠龙、杀龙,其实就是厨师。姓龙的祖先是做厨师的,善于烹调。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普遍用姓,这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只好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呢?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

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没人说得清楚。明朝有人统计过,当时有3625个姓。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姓氏做过一个统计,统计了全国七个大城市,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有2250个姓,上海比较少,1640个姓;沈阳更少,1270个姓;武汉1574个姓;重庆1245个姓;成都1631个姓;广州1802个姓。1984年,有学者做姓氏调查,搜集到5730个姓,还有个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但这些都不是确切的数字。

民间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作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姓这个姓,这一家没有孩子,还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生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否则这个姓就湮没了。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还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一听就是蒙古族同胞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念做“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两个人路上碰上了:“您贵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对方肯定晕了。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在读别人姓的时候,要多加注意。汉字最容易读错的就是别人的姓。比如,区作姓时可念ōu,不念qū;黑作为姓读hè,不读hēi;再比如,还有一个最常读错的姓,盖作姓时这个字念gě,不念gài;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比如教,作姓氏的时候,一定读jiào;比如任,作姓的时候一定读rén,不读rèn;比如缪,在作姓的时候读miào,不能读móu;单,可千万别读成dān,应该读shàn。比如乐,作姓的时候读yuè;还有一个姓,员,在作姓的时候要读成yùn;仇,作姓的时候读qiú,这些都是不能乱读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这些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更怪的。日本还保留着这么一个习惯,如果自己的姓读法特别,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来。两个人见面,问对方的姓怎么念,不仅不失礼,还是有礼貌的表现。

姓氏文化十分复杂。只要一个个姓去深入研究,你就会知道中国的姓氏文化有多么奇妙精深。

(摘编自《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有奖调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

  • 发表于 2015-09-21 00:00
  • 阅读 ( 84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