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考含金量高的证书和提高技术能力
+++就软件测试证书来讲,我比较熟悉
1、ISTQB/CSTQB:国际认证,认可的国家比较多,目前国内推广的一般,不少国企或者外企对这个有要求,属于加分项,通过率还可以,可选择中文或英文试题,现在来讲分的比较多了,之前我考的时候只有初级的,现在有高级的,而且分了测试管理,测试技术等方向,还有很多子模块,但是考试费用比较高
2、软件测试师:记不得是测试师,还是评测师了,我在2005年报名的,后面没去考试,我看了那个辅导教程,感觉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高,费用还可以,以前通过率比较低,近年来提高了,含金量一般。
3、国家工信部的一些证书,那个证书含金量更低些,个人建议暂时不考,适合高校学生有双证要求的去考
4、一些培训机构的证:一点价值没有(除非是得到行业认可的,比如TestHome计划做的,个人觉得还可以)
+++软件测试这块,如果想考个证的话,还要看用途:
1、如果想给自己镀镀金,考个istqb挺好,拿个初级证就行,国际通用
2、如果希望自己将来往项目经理方向发展,可以考一个pmp的认证,国际通用
3、软件测评师,是个中级证书,主要是一些国企评职称用,或者一些企业需要投标项目,需要这个证书
4、还有一个三方检测机构,需要有cma、cnas证书,应该是挂靠企业的
5、还有一些等包、造价等方面的证书,一般都是用于投标的
具体考什么,看个人的需求吧,不过如果有时间,多考一个总没坏处,说不准就用上了。
+++软件测试考证的实际作用不大哦,还是提升自己的实用技能,学点自动化来得更给力哦
+++诚实的告知你,其实这些都是不重要的。
测试行业不看重这些证件,特别是国内的测试,还是实际得好,还是需要你技能过硬。
ISTQB只不过是国外忽悠国内的一个准则而已,国内很多公司也不看重这个。
软件测试评测师,要挂靠才有作用。但是这个资格证书,也只是公司需要去接项目的一个穴头而已。
+++···································^^····································
就软件测试证书来讲,我比较熟悉
1、ISTQB/CSTQB:国际认证,认可的国家比较多,目前国内推广的一般,不少国企或者外企对这个有要求,属于加分项,通过率还可以,可选择中文或英文试题,现在来讲分的比较多了,之前我考的时候只有初级的,现在有高级的,而且分了测试管理,测试技术等方向,还有很多子模块,但是考试费用比较高
2、软件测试师:记不得是测试师,还是评测师了,我在2005年报名的,后面没去考试,我看了那个辅导教程,感觉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高,费用还可以,以前通过率比较低,近年来提高了,含金量一般。
3、国家工信部的一些证书,那个证书含金量更低些,个人建议暂时不考,适合高校学生有双证要求的去考
4、一些培训机构的证:一点价值没有(除非是得到行业认可的,比如TestHome计划做的,个人觉得还可以)
···································^^····································
软件测试这块,如果想考个证的话,还要看用途:
1、如果想给自己镀镀金,考个istqb挺好,拿个初级证就行,国际通用
2、如果希望自己将来往项目经理方向发展,可以考一个pmp的认证,国际通用
3、软件测评师,是个中级证书,主要是一些国企评职称用,或者一些企业需要投标项目,需要这个证书
4、还有一个三方检测机构,需要有cma、cnas证书,应该是挂靠企业的
5、还有一些等包、造价等方面的证书,一般都是用于投标的
具体考什么,看个人的需求吧,不过如果有时间,多考一个总没坏处,说不准就用上了。
···································^^····································
软件测试考证的实际作用不大哦,还是提升自己的实用技能,学点自动化来得更给力哦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要学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我知道一个学校,南京中博软件学校,因为我同学就是在那里读的,说那里的教材更新很快,课程安排的很合理,并且项目实训做的很好,这样学生就有机会直接来参加实体的训练了,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经验的机会啊,学校还就业推荐工作,楼主要是想学习,也多去了解一下嘛。
···································^^····································
南京中博软件学校
···································^^····································
···································^^····································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工信部司局谈思路12月23日-24日,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总结了2019年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20年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作了题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讲话,讲话为2020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新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司局将如何贯彻讲话精神,开展好有关工作?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介绍材料,详解2020年重点工作与思路。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
2019年,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部党组统一要求,紧扣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全力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19,软件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局面
(一)
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取得新成效
一是研究制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二是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普及推广,贯标企业累计突破2万家。持续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正式发布2项国际标准,新增2项国标立项。
三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遴选137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和137个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继续实施制造业“双创”和融合发展专项,支持建设3个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两化融合技术转移体验对接中心。
(二)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遴选出2019年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平台方向),支持建设了83个创新发展项目。
二是支持长三角地区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遴选一批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试点示范解决方案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
三是布局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达到69万台、工业App数量突破2124个。
(三)
软件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局面
一是推动出台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性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引导社会重视软件,协同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关键软件攻关,坚持补短板与拓长板并举,引导社会资源加大投入,提升产业供给能力。
三是引导软件产业高水平集聚发展,研究制定中国软件名园创建管理办法,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园。
四是持续改进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体系框架,研究ITSS方法论,出台11项国家标准,完善推广ITSS体系。
(四)
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新动能
一是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遴选出94个具有行业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大数据产品和应用优秀案例。
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形成贯彻落实工作方案。获批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多项团体标准,立项1项国家标准、近10项行业标准。
三是推动企业深度上云,遴选出60个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加以推广。完善标准体系,累计发布国标31项。开展云服务能力测评,累计通过测评企业176家。
(五)
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呈现新亮点
一是出台《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建设一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二是组织征集2019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遴选出86个示范项目进行推广。
三是支持建设信息消费公共服务平台和6个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举办信息消费城市行活动和首届“全国新型信息消费大赛”,持续扩大信息消费影响力。
四是研究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南,遴选智慧城市典型解决方案和地区实践。
(六)
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是组织编制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完成4个地区和2个行业14家工业企业的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验验证。
二是组织起草工控安全防护建设实施规范,深入6家企业实施贯标试验。
三是基本建成国家工控安全在线监测平台,建立了覆盖8个省级平台和200个企业节点的监测网络。
2020,着力推动两化融合创新发展
2020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持续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一)
着力推动两化融合创新发展
推动出台并持续宣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实施制造业“双创”和融合发展专项,遴选推广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二)
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持续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设,发展和培育一批企业级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平台+”体系,加快工业设备和工业企业上云,培育一批专用和通用工业App。建设一批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三)
着力高质量发展软件产业
深入落实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性政策文件,开展关键软件攻关,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供给能力。支持发展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高质量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建立推广软件价值评估体系和软件成本度量标准。
(四)
着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贯彻落实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持续开展DCMM贯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出台加快区块链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成立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培育基于区块链的新型应用。持续推进企业上云,遴选推广企业上云典型案例。
(五)
着力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引导地方出台促进信息消费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举办信息消费节,营造良好氛围。遴选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信息消费馆。推动发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南,持续征集和推广智慧城市典型解决方案。
(六)
着力提高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建立工业数据防护体系架构,开展分类分级研究,提升工业数据防护能力。加大贯标推进力度,发布工控安全防护建设实施规范等关键标准,持续扩大深度行活动范围。鼓励工控系统厂商和工控安全企业对标各项防护要点,研发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企业以较小成本快速提升防护能力。
来源:工信微报
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