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软件测试干了几年,项目一个接着一个,一路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有些是开发问题,一些是测试本人问题,大家在测试过程中踩过哪些坑呢?
这是个深坑,产品迭代跟的久了,功能上闭着眼睛都能说清楚就自以为很了解,实际上连该功能使用的协议,调用的接口都不知道,所以看到问题都是表面的问题。
你只看到了两个操作的入口不一样,提示信息不一样,你就以为是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都是调同一个接口引起的,但你分析不出来。。
这样导致的问题有:
①修改bug后对影响范围评估不够
②提相同的bug,碰上特别注重bug数量的开发,真是揪心。。
我们公司对于bug定期要做bug根因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帮助测试更深入的了解产品,因为每次bug单上开发写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真是言简意赅。。
比如同一个账号添加之后删除再添加,同一份文档导入之后导出再导入,密码修改成功之后再修改,等等,向前多走一步,就可能有意外收获。
测试要记住:所有偶现的问题,都只是没有找到必现的规律!
不要以为偶现的问题,没有出现,就不提出来,等上线后用户发现这个问题,你再说曾经遇到过,只是没有提出来,那测试不背锅还有谁背??
提出问题但不解决,测试就可以甩锅给产品,给开发,完美!(这个真是从踩过的坑里得出血淋淋的教训)
这里有个好的习惯:遇到问题先截图!!!先录视频!!!再分析原因,再提交给开发,最怕偶现的问题口说无凭,又没有证据证明,开发说你逗我呢???
避免没有用例而进行的随机测试,虽然随机测试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是它的特点是我们测试人员想到什么就测试什么,这样就会导致有些功能点重复测试,而有的业务流程却没有覆盖到,出现漏测,一旦上线后出现Bug,就不好说了。
这个其实算不上坑,只是个人总结。之前提交过一个Bug,Bug描述非常简单,在后期给开发复现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劲儿,如果我们能在Bug描述中,准确描述Bug的复现步骤,就可以明显缩短开发分析问题、定位问题的时间。
要 “遵守” 之前的业务逻辑,现有的业务逻辑尽量不要和之前的冲突,为啥呢?
因为啊,一旦按照现在业务逻辑的话,就得把之前的改了,改之前的业务逻辑会非常的复杂,不仅开发需要改代码,而且我们测试要重新再测,所以,不要动之前的业务逻辑。
原作者:zhusongziye
原出处:CSDN
原文链接:软件测试员这些坑一定要记住了,不要再往里面掉了_zhusongziye的博客-CSDN博客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具体的新光路坐518 或者536 都可以到汽车工业园,建议到了工业园下车,打的直接点,那边不熟悉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据中国认可消息,4月上半月有23家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暂停/注销/撤销认可资格,3家检验机构被暂停认可。其中2家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因违反CNAS相关规定被暂停认可(文中红色标注)。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
|信息来源 中国认可 |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核实后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作删除处理。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