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大望远镜最让吃瓜群众操心的5大问题

9月25日,国家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终于在贵州平塘竣工了!撒花,吃喜糖,上《新闻联播》!

五年多来,FAST的每一次施工进展都备受媒体青睐,牵动亿万人民群众火热的心。不过,在其他高大上的科普工作者讲解FAST的科学目标(比如脉冲星和中性氢)时,我们比较三俗地调查了一下从门户到A站,左中右各路网站和公众号上,所有关于FAST的文章下面数以千计的回复和评论。

这年头,不看评论不听歌,不看回复不读微博,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第一次深刻了解了关于贵州这个大望远镜,最让人民群众操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那可是与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的。

现在,就让我们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按照我们的统计排行,集中回答一下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5大FAST问题吧。

(FAST竣工,图片来自新华网)

大问题1:你甭说别的,就告我一句话:FAST能不能找到外星人?

这是天文科普领域的至尊问题,长期以来让人民群众操碎了心。根据调查,大家还有更具体的操心,比如FAST能不能看见仙女洗澡之类。

一句话:能找,但不一定想找。

FAST的灵敏度号称领跑世界20年,观测的天区又广,如果工作频段出现了足够强度的特殊信号,它自然当仁不让,但这特殊的信号是不是可重复确认,又是不是就意味着外星人存在,还得经过专业科学机构的评定。目前看来,搜索外星人可能不是近期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

话说回来,真想直接偷窥仙女,用FAST反而看不见,因为看具体事物要用探测可见光的光学望远镜,可FAST是个射电望远镜,探测的是无线电。

那FAST会不会招来外星人呢?

这么问的大都是刘慈欣迷,把《三体》当三观学的。FAST如此伟岸,立刻让他们想到书中的“红岸”基地:万一有个把反人类的“叶文洁”用FAST向宇宙发信号,引得外星人大举入侵可怎么办?

(微博博主COLTZ绘制,并经网友润色过的叶文洁与“红岸”基地插画,图片来自互联网)

搜索外星人这件事分两种,一种被动,一种主动。的确,有些射电望远镜主动向宇宙发射过信号,其中就包括FAST的老前辈,305米口径球面射电镜阿雷西博(Arecibo),在1974年向远在25 000光年外的球形星团M13发射的著名“阿雷西博信息”。

然而大多数搜索还是像FAST这样,老实巴交,不主动发去信号,只是巡视宇宙,被动等候发来的信号,当然迄今也没收到什么太像样的。

一句话:FAST不是“红岸”,不会招来外星人。

大问题2:作为国之重器,为什么不给FAST起个中文名?

这么问的大都深怀爱国心,他们对洋文名痛心疾首的程度也许会出乎科学家的预料。

事实上,现在FAST也不是没有中文名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每回都这么叫的话,按字取酬的科普作者就乐死了,新闻主播使《报菜名》也不在话下了。

所以,大家操心的应该是:为什么不起个简洁动听又有意义的中文名?

国内学界为大型天文工程命名有个不大不小的惯例:在筹备建设期间,为了大幅降低对内审批和对外沟通的成本,会先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起一个首字母缩写组成的英文名;等到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会再从民族文化中寻找资源,起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中文名。

可资参考的是2009年的天文明星,河北兴隆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这架素雅的大型光学镜在筹建期一直被称为“LAMOST”,俚称“拉磨”,运行近一年后,才根据同样来自河北的元朝天文学家,正式取名为“郭守敬望远镜”。这期间不知道有没有人也痛心疾首过?

(LAMOST,即郭守敬望远镜,图片来自互联网)

“FAST”这个英文名是工程副经理彭勃老师在上下班途中琢磨出来的。为了外文名发音顺嘴,在“the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五百米口径球形射电望远镜)”里,突显“Aperture(口径)”,省略“radio(射电)”,拼成一个已有的英文单词,语义也不错(意为“快”)。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天文望远镜都是这样命名,比如低频阵列 “LOFAR(Low-Frequency Array)”、平方千米阵列“SKA(Square Kilometer Array)”等等,好听好记。

至于投入运行后FAST何时会取个什么样的中文名,才配得上它的恢弘气势,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别着急。

大问题3:FAST和当地环境之间有没有互相伤害啊?

此大问题可分为若干子问题,依次速答之:

天气会不会影响观测?

不会。FAST是射电镜,不是探测可见光的光学镜,不会受到天气的剧烈影响,微小影响则可忽略不计。这就像雾霾天你看不见地平线上的山,却仍能打手机一样。

下大雨会不会泡汤?

不会。FAST的反射面板上密布小孔,板间有缝,反射面下,其坐落的天坑是典型喀斯特洼地,底部有天然暗河与溶洞,又人工挖有通往旁边洼地的排水隧道。你也不是鱼丸,就别惦记着在锅里游泳了。

(FAST反射面板单元上密布小孔,透光透水透空气,图片来自互联网)

(施工中的FAST底部排水隧道,图片来自互联网)

下冰雹会不会砸锅?

会,所以预备了防雹炮。FAST正处于当地一条冰雹天气的路径上,周边气象部门为此可以组织大规模应急联动联防,截至今年4月18日,三级炮站开炮打乌云,累计发射炮弹1995发,没二话,全轰碎了。

(保卫FAST的防雹炮一门,图片来自互联网)

会不会破坏生态?

不会。各方面环评都过硬。具体一例:FAST的反射面板透光透水透空气,下面的花花草草疯长依旧。

(FAST反射面下的植物,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天文》微博)

大问题4:锅脏了怎么刷?

巨鼎初成,按说还不必操心刷锅的事,不过考虑到山风掠境,枫树飘叶,翠鸟落羽,黄臀鹎排泄……?

可资参考的还是FAST的老前辈阿雷西博,那里的工作人员有五十多年经验,他们回答得很简单:不刷!

阿雷西博的反射面板和FAST一样薄,铺在离地一定高度的索网结构上。要上去刷锅,不可能像《黄金眼》中的邦德那样仰身爽滑而下,而是要穿上类似雪鞋的分散体重装备,如履薄冰地清理,刷一次要花一个月,刷到月底大概月初刷的又脏了。

更重要的是,刷不刷的,对于射电望远镜的科学功能没甚妨碍,天文学家无所谓。

所以,阿雷西博慢慢就变成这样了。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反射面如今累积了不少残渣和藻类)

1997年拍《超时空接触》时,那个最光鲜的阿雷西博全景其实用了电脑特效,因为真的锅面,实在是,太脏了。

今年初,一帮来自德州韦斯拉科的美国高中生终于看不下去,颇费精力地造了一个清扫机器人,打算好好刷刷锅,可惜才到年中,就传出阿雷西博因经费不足恐遭关停的噩耗。

贵州高中的新一代极客们,你们要趁早啊。

大问题5:FAST到底能涮多少羊肉?

锅刷干净以后,人民群众开始操心吃了,我们为此算了一下。

已知FAST反射面为球面,口径(2a)为500米,底圆心到顶圆心的高(h)为138米,那么计算球冠体积如下:

(图片来自mathworld)

最后,这口锅的容积应该接近1 500万立方米,也就是能盛1 500万吨水。

又搜得淘宝热卖的家用电火锅容积为5升,那么,FAST若真是一口大火锅,就相当于30亿口家用火锅同时在涮。就算一口锅只涮一斤肉,那也是150万吨羊肉。什么概念?参考中国农协数据,2013年,全中国每年消耗70万吨猪肉。

再合一头羊出40斤肉,那么,FAST能同时涮7 500万头羊。

得了,别在一个天文望远镜上过嘴瘾了。人民群众最最操心的,说到底,还不是科学产出多,成果好,让他们觉得自己纳税的银子没白花吗?

欢迎来银河路十六号,看有趣的天文知识。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银河路16号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09-27 00:00
  • 阅读 ( 78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