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中山陵巫术恐慌是怎么一回事?


1928年3月,江南刚刚进入煦暖的早春。

国民政府的新首都南京城里,突然刮起了一阵风:许多十岁上下的小孩胸前都悬挂上了一个红布条,上面写着一些奇怪的歌诀。譬如“石叫石和尚,自叫自承当;快快回家转,自己背石板”;“你造中山墓,与我不相干,一叫你魂去,再叫你去当”。

市民们传言,有人正在收摄孩童的灵魂。在孩子们身上佩戴这种被称作“石和尚”的符咒红布,就是为了避免他们的魂魄被摄走。

妖妇摄魂

自从上年蒋介石“四?一二”清党,建立新的国民党政府,南京作为首都已近一年。南京特别市宣传科在报纸上刊发标语,号召市民们帮助市政府建立“艺术化”、“科学化”、“平民化”的新南京。

三月底的一天,住在下关一带的姚张氏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坐马车去了城东,转了一圈之后回到了城西北的家中。当晚,孩子开始发烧。姚张氏以为早春料峭,小孩子受了寒气,便请大夫抓了驱寒的药。然而,第二天小孩高烧不退,开始呕吐,身上还出现了类似淤青的斑点。姚家人开始惊慌。姚张氏原本是姚家女佣,因少奶奶没有生育,做了姚家少爷的二房,这才为姚家添了一个男丁。当他们得知姚张氏头天带小孩去了城东,顿时感到大祸临头。一向很少出门的姚张氏,不晓得南京城里,正在流传着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

据说,从1925年开始修建的孙中山的陵墓即将完工,石匠需要160个童男和160个童女的生魂以合上龙口。为了得到这些童男女的灵魂,市政府正在进行户口和学龄前儿童调查,要把小孩的生日时辰报上去。南京东门一带,已经有好几个孩童被摄走灵魂而夭亡。姚张氏的儿子三天后也死了。姚家人悲痛欲绝。街坊邻居对此更为恐慌,中山陵摄魂的谣言逐渐在全城蔓延。

此时,南京国民政府正在进行二次北伐,翻看这段时期南京的报刊,充斥着政府的北伐宣传,头版社论,宣言标语,以及军事胜利的消息。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频频受到国府嘉勉,3月23日,他写下《北伐与民众》 呼吁民众支持北伐,这场战争“不特本党的成败所关,实为我国的兴亡所系”。

4月初,南京城里的摄魂谣言有了新内容:前方需要阴灵助阵,所以政府派了许多妖妇出来施行妖术,摄人灵魂。那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神秘妖妇,身边携带着药瓶、符箓、小针等摄魂工具,出没于南京的大街小巷,随时准备走向无辜的受害者。

4月13日傍晚,南区剪子巷育婴堂的姚屠氏行走在街巷之中,被一个妇人用手一指,她觉得头晕,至今卧床不起。这个名叫倪王氏的妇女当场被巡逻的警察带走。这一天,南京市公安局还接收了一起摄魂作案人。“妖姑”董李氏被皮殷氏扭送到了警署,后者指责她使用邪术,摸了她儿子的头部之后,她的儿子就开始发热。

两天后的一出摄魂事件让谣言变得愈发可信,在市民间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白兰花家住闸口,她八岁的儿子在街口与伙伴们玩耍。有一个妇女走到他身旁,摸他的头,问他叫什么名字,还给了他三块面包。然后,这个妇女转身离去。孩子的脸色立刻变成了紫色,四肢不再动弹,身体僵直。愤怒的路人追赶这个邪恶的妇人,终于在摆渡口追上了她,扭送到警局。警察从她身上搜出了两个玻璃瓶,里面分别藏着红色和绿色的丝线、纸人。这个妇女身上,再没有别的东西。这位妇女说,她收一个人的魂,要花费50元,如今她所收灵魂已经收支平衡,即便因此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谣言四起

南京的空气中都是谣言的味道。

市民们把自己的孩子藏在家里,自己也尽量减少外出。小些的学校,儿童自动退学,市立小学一度也要到了停课的地步。

事实上,这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在1916年,浙江杭州也因为普查学龄前儿童而引致一场谣言。在那场摄魂风波里,风传7至14岁的儿童,会被招去魂灵定木桩,镇压钱塘江水,以便铺设铁路。谣言激起了市民的愤怒,他们鸣锣聚众捣毁学校,打伤教师,直至官兵出面弹压,局势才稳定下来。与引起1916年杭州摄魂谣言的原因相似,此次南京摄魂恐慌最早亦是与市政府调查学龄儿童有关。这两起摄魂恐慌中,那些害怕政府建设新学校而丢掉饭碗的私塾先生,不仅仅牢骚满腹,甚至散布和助长摄魂谣言。

南京市政府的处理如今看来富有理性和建设性。当谣言刚开始传播之际,南京市社会调查处马上报告教育局,请教育局通令各小学,细致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解释调查学龄儿童的意义,打消他们的疑虑,以此辟谣。4月2日,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提议印发广告,解释调查户口和学龄儿童,纯是为了市民利益,办理市政,兴办教育,以此消除市民的误会。很快,教育局就发了一张白话布告,解释中山陵需要小孩灵魂之事纯是谣言惑众。

教育局长陈剑翛也亲自上阵,为该局做调查的良好动机“鸣冤”:“如果我们不晓得学龄儿童是多少,我们如何知道要办多少学校,要请多少教师,以及要需要多少经费等……不料正在实施当中,竟发生许多笑话出来”。他还反驳那些摄魂与学龄儿童调查联系起来的谣言:“如果世界上,是真有妖邪恶劣的当道,要着你们的小孩子的命或灵魂,还来公开地调查么,早就秘密的捉将去了。”

市长何民魂在教育局布告发表后,亲自到南门外询问佩戴红布条的孩童,查问谣言所自何来。4月9日,市政府特地发布第881条政府令,要求教育局劝止孩童们胸前悬挂红布。

事实上,中国人历来认为,人之生,是为魂魄的相合;而人之死,则意味着魂与魄的相分。民间百姓最恐怖的莫过于“勾魂鬼”,因为灵魂一旦离去,人便要死了。吴越之地,尤其信鬼神,重淫祀。兼之从南北朝以来佛教文化兴盛,转世、轮回等灵魂观念早已深植人心。是以每逢岁时节庆和神灵诞日,吴地的民众就要到庙宇中去叩头祭拜, 或抬着神灵偶像四处巡游,驱除邪祟。 占卜、看相、算命、求签、扶鸾、讲僮更是日常生活的重要成分。1909年,作为预备立宪的一项基础工作,官府开始户口调查工作。结果,江苏许多地方流传官府调查户口, 是要查清每个人的生辰八字,是要把被调查者的灵魂卖给洋人修建铁桥。谣言广泛流传,激起了慌恐不安的乡民们和官府的对抗。乡民群殴调查员、捣毁调查员住宅、撕毁调查册、拒钉门牌、毁坏自治局所和学堂,甚至与官兵发生武装冲突,民变覆盖了江苏绝大部分地区。(因反对调查户口的民变遍及全国10个省区,共计69次,其中江苏居首位,占37起。)

如今,南京特别市政府与之对抗的是民众内心深处的观念。那些歌谣和神秘谶语,唤醒了民众心理上的狂热激情。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极易受人暗示,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所说,“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妖术恐慌

教育局完全合乎逻辑的解释所起的作用看来颇为有限。4月中旬以后,妖妇摄魂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此时摄魂谣言中的受害者不再限于孩童,南京城里的成人也纷纷在身上挂一个红布口袋,里面装上茶叶、桃树叶、生米和七小块妇女月经布,以此来辟邪。

南京市民陷入集体性的幻觉之中。

4月16日,李高氏经过马巷口一家烧饼店,她发觉自己迷路了,于是向店主问路。烧饼店主却突然全身打起了寒噤,身体麻木僵硬。一个卖油条的妇女正好经过,也犹如魔怔了一般,昏迷了过去。

像李高氏这样的普通南京妇女,在1928年4月,突然成了众矢之的。和1768年妖术大恐慌下的民众反应一样,南京市民的矛头指向了社会底层的流动人口。那些平日里走街串巷的三姑六婆,尽管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却一贯是受歧视的角色。她们过分热情的言辞和夸张的表现,看上去和摄魂妖妇有天然的联系。

于是,民众见到这样的妇女,开始是扭送到公安局;到后来发展到群情汹汹,南京街头,行人动辄被饱以老拳。一个女人仅仅因为看到一个拉黄包车的,因有一面之缘,便对他微笑致意,就被路人误以为是摄魂妖妇,于是众人一拥上前,扭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

社会秩序如此混乱,人们心理紧张到没有基本的辨析能力,想象力却前所未有得活跃。一个玻璃瓶、几张纸、一个微笑,或一句言语,都会引发他们的敏感情绪,进而导致暴力行为。

自然少不了有人乘乱谋利。市民邓荣福经过马马氏家门前,向她问路。孰料,马马氏高声喊叫,说他为摄魂者。路人立即上前围住邓荣福殴打,他的衣服被撕破,身上携带的三十元票洋也被乘乱抢走。纱帽巷一家女塾的教读成文玉,到城南书店买书,用手巾包好。回家路上,走到二道高井,也许是她买到了想要的书籍,脸上挂着高兴的神情。于是,有一个妇女突然指她是摄魂的。可怜的女先生,衣服和手包都被抢走了。

一向循规蹈矩的底层民众突然发现自己也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指责别人是摄魂者,成了最有效的报复手段。面店老板娘发现自己的幼女被吃面的算命先生逗哭了,便大声喊叫,说他是摄魂人,于是不用亲自动手,其他顾客便蜂拥而上,为她出了一口恶气。

媒体为此忧心忡忡。4月20日《京报》发表了署名“怎不愁”的文章《摄魂把戏》。这位怎不愁氏描绘了南京可能出现的可怕局面:“商旅裹足、家家闭户,柴米油盐,无人挑卖,几十万市民坐而待死而已。”几天前,《京报》就发出“妖妇摄取魂魄耶,流行病之传染耶”这样的质问。《京报》记者说,如今春气和暖儿,南京人一向不讲求卫生,可能是一种传染病流行。

教育局的第二次布告证实了《京报》记者的猜测。教育局长陈剑翛发布了七字韵语布告,解释妖妇摄魂纯是荒诞不经的谣言,它的流传,实际上是由于“反动分子”的“乱凑趣”和“时疫”流行,他呼吁市民不要轻信,要注意自家孩童的卫生健康。

首都卫戍司令部也发出辟谣报告。从1927年以来,时局动荡,南京始终是一个漩涡中心。所以,才会出现阴兵助阵这样的谣言。毫无疑问,国民政府也正好藉此清查南京城里的敌对势力,树立政府的威信,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多管齐下

4月17日下午两点,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孙伯文召开了一次研讨会。

当天上午,公安局已经发出了辟谣警示,针对连日来民众“聚殴六婆,时伤行旅”的混乱秩序,指出一切要依照法律来办,“民众非裁判之官,街衢非审判之地”。对于那些已经被扭送警局的疑犯,要讯取供词,转送地方法院依法讯办。同时,也通令各区警署严密查拿在案的逃犯等。

下午的研讨会可谓是谣言传播以来最有效的一次行动。农、工、商、妇女团体,公安局各区官佐、新闻媒体,共50多人,从生理学、心理学的维度探讨防治谣言之法。根据医生诊断,孩童和市民死亡的原因,实际上是一种传染病“拉麻症”(可能是脑腹炎一类的流行病)。正是在修建中山陵这个背景下,东门一带孩童染病死亡这一偶然巧合,配合学龄儿童调查这一契机,谣言得以讹传蔓延。

整个南京被动员起来了。各界自发组织废除迷信宣传队,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市长何民魂也于次日下午向公安局职员训话,要求扩大民众的知情权,把涉及谣言的几十起案件审讯详情公开。19日下午,他又在第一通俗图书馆召集南京64个团体谈话。详细解说摄魂谣言的种种,请各团体向亲朋好友宣传,详为解释。自然,他也痛诋“地痞流氓、孙传芳党羽、共产党徒”从中鼓弄。当天,南京市市政府也发布了政府布告,解释摄魂谣言,公布了对市民扭送公安局的“妖妇”的审讯结果,证明所谓摄魂之事皆为子虚乌有。若市民私自殴打行人,也将受到惩罚。

很快,就有人充当了政府的“宣传工具”。20日下午,一个叫康泉生的人到下关永宁街一家肉档买肉,被陈姓屠户指认为摄魂人。结果,康泉生被殴打致伤。岗警把两人带到下关区第二分署。署员的处理结果是,罚陈屠户赔偿康泉生被撕破的衣服和医药费,原本要严办他,后经下关总工会办事处主任出面说项,这才作罢。最后,陈屠户被要求雇了一辆马车送康泉生回家。他还要披红插花,沿途燃放爆竹。

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教育局长陈剑翛乘机拟定了五条辟谣标语,广为宣扬:(一)莫信妖人摄魂的谣言;(二)严防反动分子鼓动邪说;(三)邪说是煽惑人心的;(四)只有疾病能死人,邪术是不能死人的;(五)破除迷信,消灭邪说。

于是,在各职能部门的努力下,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妖术恐慌渐渐平息下来。

这起摄魂事件无意中也推动着政府建设新南京的步子。4月24日内政部长薛笃弼根据各国成例,拟定了《扫除法》草案十条,保持南京市的卫生清洁和市容整洁。南京市特别市政府也推动发起了5月1日至3日连续三天的“卫生运动”,鼓励市民自发打扫街道,对公共厕所进行消毒,参观卫生陈列等。卫生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卫生程度之高下,一国强弱可推知之。


(作者:庄秋水)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 发表于 2016-07-14 00:00
  • 阅读 ( 72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