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真的吗?

大部分人都有做梦的经历,早上醒来,昨晚的梦境还浮现在脑海中。如果是梦到好的事物,总是引人回味,但如果是噩梦,通常不禁庆幸:“幸好只是一个梦罢了。”

然而,人为什么会做梦呢?

梦境,是人在入睡后由于大脑皮层未被完全抑制而在脑海中出现的各种奇幻情景。它是一种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

做梦,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白天过度的所思、所想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影像得以在梦中呈现,潜意识中做梦成为一种无意识活动。


当人们在白天对一些事物思考过度或是对某些人物思念过甚,在入睡后便极其容易出现做梦的现象,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白天因思念已故的亲人过甚,在入睡后便容易梦到白天所思念的亲人;再比如,如果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经常对其念念不忘,在睡眠中也容易梦到这个人。

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容易在睡眠中以梦的形式再次呈现。有的人因学习压力大,尤其是考试前夕,因过度的焦虑以及压力,在入睡后便容易引起做梦。有时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也容易出现在梦里,比如白天反复找一件物体而一直没找到,通常在梦里便找到了。这样的现象很多人以为就是“美梦成真”,实际这和做梦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一部分大脑皮层未得到完全抑制,加之因白天反复的行为导致一部分潜意识得以以梦的形式而呈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阶段里发生了很多美好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人际关系畅通等,在入睡后便容易出现同样美好的梦;反之,如果某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不良生活事件,则容易出现噩梦。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在梦中也同样得以呈现。比如白天发生了什么,晚上便梦到了什么,即使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也会在入睡后以梦的形式再次呈现。这是因为稳定的生活,不论是人的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表现的很好,从而在平时未被激发的一些潜意识通过做梦这一无意识的行为,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景象再次在脑海中呈现。


说到这里,再提到因“潜意识与做梦”的关系,便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动物,不但有着高超的智慧,在智能上还有着很大的待开发潜力。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智能开发仅用到了四分之一,而另外的四分之三则被潜藏在无意识当中。做梦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在这种行为中,被潜藏的智能便以梦境的形式被激发。这种潜意识形成的做梦,通常会帮助人们将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智能相结合,从而获取更多的智慧,不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极其有利。

通常,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也有很多人经常会表示自己从没做过梦。这是因为人的睡眠是由异相睡眠和正相睡眠形成的,而只有处于快要觉醒的异相睡眠中的梦境才容易被记住,而发生在刚入睡的正相睡眠中的梦境则容易被遗忘。

大量的噩梦或多梦睡眠,也会对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在临睡前不要过度用脑,保持身体放松,心情平和,平时加强锻炼,注意身心健康等都将对减少噩梦的发生,对多梦睡眠的改善有着良好作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07-14 00:00
  • 阅读 ( 110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