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干货:让文科生也能看懂的汽车原理

在步入本文正题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过,田径赛跑时,选手们的出发位置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越靠近内圈,选手位置越靠后?这个问题我想只要稍具几何知识就能回答:越靠近圆心,赛道半径越小,与外圈选手相比,同样跑一圈其赛道周长即奔跑距离越短,所以需要在出发时拖后一些。那么汽车呢?

汽车的内外侧轮胎位置相对固定,直行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四个轮子运行轨迹一致,但在转弯时,内外侧轮子存在转弯半径差异,如果这时四个轮子还和直行时一样均保持相同的速度,恐怕内外轮因为实际“场上位置”的变化就要“闹分家”了。而车轮也不能像赛跑运动员那样提前偏移一定的距离,怎么办?

有聪明的小伙伴说了,让内外轮转速不一致呗,就是外圈的跑快一点,内圈的跑慢一点,总之内外轮保持“队形”整齐!

——思路正确,如何实现?

小伙伴又说了:分别控制呗,就是一个电机(或发动机)带动内轮,另一个电机(或发动机)带动外轮。

——嗯,想法不错,可惜直到现在,电动汽车界的翘楚特斯拉也没有做到(其D系列确实有两套电机,不过它们分别控制前后轮),高大上的超级豪车布加迪也不行,原因很简单:高速情况下,行车电脑根本来不及计算,而左右车轮转速一旦不匹配,车辆很可能立即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汽车到底是如何实现用一个发动机同时控制内外侧车轮,让它们直行时转速相同,转弯时自动调节保持“队形”一致呢?

一百多年前,法国人雷诺(就是现在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通过一套非常精巧的机械结构——差速器,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讲解其原理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汽车结构:(这里看不懂没关系,可以直接跳过看后面的GIF动态图片讲解)

汽车动力传递示意图:汽车两个后轮分别装在后轴两端,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一根传动轴传至汽车后轴,让同一根轴左右两端的车轮拥有不同转速,靠的就是差速器(汽车发明出来时都是后轮驱动,前轮只负责转向,需要将动力传递至后轴,现在大部分家用车都是前驱,后轮空转,没有传动轴,不过差速器还是必不可少)


我们通过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科教片进行讲解:

片名:《Around The Corner》,雪佛兰出品、在好莱坞进行拍摄

我们可以把最后剩下的两辆摩托车看作是一辆汽车(都是四个轮子),可以明显看出内外轮的运行轨迹和转速差异。

当同一根轴的左右两端轮子都可以自由旋转时,不存在转速差问题,内轮转的慢一点,外轮转的快一点,就像古时候的马车,现在超市的手推车都可以自由转向。

?但是汽车不行,因为左右两边的轮子要从同一根轴上获取动力,实际上已经连为一体,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注意轮胎上的白色标记,表明内外侧轮胎转速相同),没有差速器时,内侧的轮子在打滑(这就好比内外圈跑道选手明明速度一样,却要求两人肩并肩,那内圈选手就只能原地踏步了),这样的车开出去,一转弯就容易翻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发明初期都是只有一个驱动轮的,另一边的轮子空转,但问题又来了:这个驱动轮一旦陷到路上,另一边轮子只能干着急。

现在的人力三轮车、部分机动、电动三轮车还在沿用这一结构,大家在街上可以留意一下,其实它们只有一个轮子有动力,另一个就是跟着转。

?直到差速器横空出世,让汽车由单轮进入两轮驱动以及后来的四轮驱动时代,它是怎么做到的?

为解释其工作原理,工程师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模型:左右两侧轮胎安装在支架上,且分别与两根半轴相连,半轴末端分别连接一根竖起的小杆,两侧轮胎可分别以任意速度自由旋转。

现在用一根横杆拨动竖杆,当两侧轮胎转速一致时,没有任何问题(类似于汽车直行),再对这个横杆稍作改进,用一个支架把它连在一侧半轴上,同样可以自由旋转。

同样的,当两侧轮胎速度一致时(即汽车直行时),没有任何阻碍,但是当实验人员试图让一侧车轮的速度慢一点时(即模拟转弯时,内轮的转速要慢于外轮),两侧车轮依然保持同样的速度,这样的轮子是无法转弯的。并且如果这个阻力够大,整个传动系统都会卡住。

为了让两侧车轮在转弯时速度有所差异,我们对这个横杆稍作改动,让它可以自由旋转。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当两侧车轮速度一致时(即汽车直行时),横杆正常旋转,但当两侧车轮速度不一致时(即车辆转弯时),横杆通过自身的旋转“化解”了这一速度差异,差速器诞生了!

问题是,一旦这根横杆旋转一定角度,就和竖杆接触不上了,所以仅有一根横杆是不够的,我们再加一根,两根横杆互成90度,现在这个旋转动作可以连续进行了。甚至,当一侧车轮“卡死”时(类似于车辆原地打转),另一侧还可以自由旋转。

问题又来了:仅有两根横杆的话,各零件间的间隙过大,一些位置根本接触不到,于是我们继续增加横杆的数量,直到把横杆和竖杆变成齿轮。

继续优化和改进,把原来的横杆对称布置增加稳定性并改善受力情况。

差速器大致结构已经出来了

然后让模型结构更紧凑一些以投入实际使用

然后把它装在车上

这时人们却发现装了这玩意后,汽车底盘为了避开传动轴不得不升高,这样的话车内乘员空间就很小了。

当然也可以不用管它,让传动轴位于底盘上面,从后排座位中间穿过去,不过这样一来就很尴尬了:中间没法坐人、行李放不下、不好看还很危险。

这可难不倒汽车工程师,改变齿轮的啮合位置(即主减速器齿轮偏置),就能使汽车底盘随着传动轴的位置下移而下降,Perfect!

不过直到现在,一些后驱或四驱车甚至前驱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专门提高底盘离地间隙以提升越野通过性能或者出于成本考虑)还存在后排中间座位地板凸出的问题,不过都是遮住的。

当然,上面介绍的只是最原始的差速器,现在的结构要复杂的多,但基本原理没有变


延伸阅读:差速锁是个什么鬼?

凡事有利就有弊,上述普通差速器的缺点呢,就像上面演示实验中那样,当一侧车轮陷进坑里被卡住,另一侧悬空时(即两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致时),差速器会“误以为”车辆正在转弯,通过差速齿轮把动力全都分配到了空转的那个轮子上,没用的轮子转的很嗨,需要脱困的轮子却浑身软绵无力,只能干瞪眼(途中这辆车的左后轮是几乎不转的)。

这时候更先进的限滑差速器就要闪亮登场了,它能限制差速器两端的滑动,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不过其种类众多,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不是一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事了。(图为托森差速器)

在更为极端的情况下,需要让差速器彻底失效,即用差速锁把车轮全部锁死连为一体,这样只要有一个轮子还能抓地,车辆就能脱困。如路虎卫士、牧马人、丰田普拉多等一干硬派SUV或越野车大多有此配置。但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奔驰G级的“三把锁”。

限于篇幅有限,这里只能顺便提两句,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研究一下,但前提是搞懂前面所讲的差速器工作原理。下次若有人用专业术语和你谈汽车,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文中视频地址:

所有图片均来自以上视频截图及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翻译君,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在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任职机加工艺员近十年时间,兼职翻译,致力于发现并分享一些歪果仁的奇思妙想

我的微信公众号:译星译意,或者直接搜索“YXYY-1”,新浪微博ID:译星专业人工翻译,期待您的关注!

??




  • 发表于 2016-07-03 00:00
  • 阅读 ( 117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