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偃月刀的原型是什么?

青龙偃月刀作为武圣关羽的武器,是中国古代武器的重要象征。当然,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三国时代还没有出现类似青龙偃月刀的这种双手使用的长柄大刀。而青龙偃月刀的实战原型—偃月刀则要到宋代才会出现,并在明代被大量装备,而且在兵书绘画中多有展现,出土文物也不在少数。。比如《四镇三关志》中的关刀,《武备要略》中叫大刀的,都是宋代那种被称为偃月刀的武器。

      ▲明代《出警入跸图》中所绘偃月刀

▲出土明代偃月刀

当然,明代双手刀并不只是有偃月刀一种。下面我们就来列举一下明代的双手刀。首先说一下朴刀。提起朴刀,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用的、可以接在长杆上的分体朴刀。但是宋代朴刀并无图样和实物流传下来,我们并不能知道宋代朴刀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明代的朴刀的样子确实很清楚。

明代《武备要略》中记载的朴刀,根据《武备要略》说明,用法与单刀(现代称为苗刀)大致相同,只是撩扑之势大于单刀。

明代朴刀应用并不广泛,但是也有出土。可以看到和《武备要略》中插图所画样式并无太大区别。而且一直到清代,依然有沿用。最著名的就是内蒙古博物馆所收藏的康熙皇帝御用战刀,装饰非常华丽。

这柄刀是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西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凯旋,回京时路经归化城,时逢崇福寺(蒙语“巴噶召”,即小召—)建成,此宝刀并盔甲等随身之物,留作纪念。可以看到,内蒙古博物馆收藏的这柄康熙皇帝御用战刀和明代朴刀样式基本一致。

电影《绣春刀》中,老大卢剑星用的正是明代朴刀,而非雁翅刀。明代雁翅刀为单手刀,跟长柄双手握持的明代朴刀是有区别的。

上图为明代御林军长刀,这就是《武备要略》中称之为单刀的刀型。比朴刀更长,更尖锐。

第二种双手刀是《武备要略》中一种被称为“单刀“的双手刀。〈单刀式说〉古云:「快马轻刀」。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如执轻刀一言,制不得法,铁不鍊钢,轻则侥薄,砍下一刀,刀口偏歪一边,焉能杀人。如要坚硬,则刀必厚,厚必重,非有力者不能用也。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渐渐薄去,两旁脊线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轻重得宜也。铁要久鍊去渣屎。磨时无麻子小点,如镜一样光彩,则遇潮汗,亦不至上锈,乃铁多炼少,是久炼成钢也。刀鞘内要宽,刀口寸金箍入鞘口略紧勿松。紧松亦要得宜,以便出入。如用弩带刀,刀长二尺八寸,靶长九寸,共长三尺七寸。不可过长,恐悬带腰间,用弩不便。鞘用皮制,其法载前用弩兼枪刀说中。


这种双手长刀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也有记载。

不过《纪效新书》中的长刀,要比《武备要略》中所记载单刀更长一尺。除去尺寸加长以外,样式上并无太大区别。这类明代双手长刀,存世比较多。

明代长刀在电影《绣春刀》中也有出现,丁修扛着的就是明代长刀。

比起宋代名目繁多样式相近的长柄大刀,到了明代,就简化了很多了。

第三种要介绍的是明代长倭刀,应该也就是日本的薙刀。明代进口日本刀以及自己仿制日本刀都有记载,但使用率并不算高。作者本人印象中,明代长倭刀没有出土。

▲ 日本薙刀

《武备要略》中也有记载斩马刀和偃月刀。可见这两种刀,在明代装备是比较广泛的。


第四种是著名的斩马刀。斩马刀在明代记录不少,比如郑成功就用过,《台湾外记》卷四记载:“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对斩马刀战场使用也有描述,《明季南略·卷十一》记载:“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一兵斫马、一兵砍人;甚锐,一刀挥铁甲、军马为两段。盖铸刀时,用铁匠百人挨递打,成此一刀;故锐特甚。

▲出土的明代斩马刀。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07-18 00:00
  • 阅读 ( 87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