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视觉错觉:眼睛也会欺骗你?

视觉的产生是眼睛和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眼看东西时往往会受到背景、线条和色块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在把影像信息传送到大脑的过程中,会因为信息的复杂程度而多少有所损耗和取舍,再加上大脑处理过程也很复杂,所以难免出“差错”,形成有趣的、有时甚至引起心理不安的视觉错觉现象。

1.弗雷泽螺旋错觉

图中一圈圈的圆弧看起来是呈螺旋状的,其实这是由一组同心圆构成的。这种错觉是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雷泽1906年发现的。错觉产生的关键是背景里那些带有方向性的小单元格,它们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简单的连续的线条发生倾斜,造成螺旋上升的错觉。

2.赫林错觉

图中的两条竖线看起来似乎是向外弯曲的,但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平行的。这种错觉被称为赫林错觉,亦称发散线条错觉,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赫林于1861年提出的。放射线的存在歪曲了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要观察出这种错觉,两条直线和背景中的斜线交角必须小于90度。


3.佐尔纳错觉

图中的6条长线是彼此平行的,可是加了方向不同的短线后,看上去就不平行了,这被称为佐尔纳错觉。对于这类几何错觉,神经生理学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彼此接近,造成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间存在互相抑制的现象出现,进而引起几何图形形状和方向的错觉。

4.缪勒·莱伊尔错觉

两条等长线段,由于线段两端箭头朝向的不同,使得箭头朝内的线段比箭头朝外的线段显得长些。这种错觉1889年由缪勒·莱伊尔提出。其原因可能是箭头朝外使该线条产生收缩感,而且试验证明,线段长度为8~50毫米时,这种错视最明显;如果线段长度增长,错视的感觉便有减小的趋势。

5.艾宾浩斯错觉

图中两组圆中,似乎右侧的中心圆要比左侧的中心圆大一些,但事实上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被大圆围绕的圆看起来会比被小圆围绕的圆要小。这种错觉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的,他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之一,提出过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德勃夫错觉

同样的菜量,放到不同大小的盘中,看起来就有了差别,这反映的是德勃夫错觉。该错觉是由比利时哲学家德勃夫于1865年发现的,它是因对比而诱发的一种面积大小错觉。实际上相等的几个圆在大小不同圆环背景的衬托下,看起来面积是不相等的。

7.赫尔姆霍茨错觉

穿竖条纹的衣服真能起到拉长身形的效果吗?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其实,横条纹的服装修身效果更明显,这依据的是赫尔姆霍茨错觉。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发现,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内部分别填充一组竖向平行线和一组横向平行线,虽然实际面积相等,但看上去竖线覆盖的面积更大。据此,他在1867年出版的著作《生理光学手册》中,顺带也对时尚界提出建议,即女士穿横条纹的衣服显得身材更高。


8.凯尼泽三角错觉

看到这张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三角形,而所谓三角形根本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主观想象出的轮廓——主观轮廓。主观轮廓是在一定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假设,进而在视觉中枢形成的轮廓。主观轮廓错觉在1900年首次发现,其秘密至今没有被完整揭示。

9.埃伦施泰因错觉

埃伦施泰因错觉也是一种主观轮廓错觉,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瓦特尔·埃伦施泰因在1941年设计的。图中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断线交汇处似乎绘制有白色圆圈,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存在的,一旦添上细圆环反而会破坏这种错觉。

10.大小恒常错觉

图中的两个蛋糕大小是相同的,但图中的背景赋予其纵深立体感,使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近处的蛋糕小,远处的蛋糕大。这就是大小恒常错觉。所谓大小恒常是指当物体与我们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我们知觉到物体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保持恒定。物体越远,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越小。但生活经验会使我们自动考虑距离和环境背景,将看到的物体大小调整为其真实大小。“近大远小”就是对大小恒常性的一种通俗的解释。

(作者:安利)

  • 发表于 2015-09-01 00:00
  • 阅读 ( 92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