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固有节律的“一天”,是48小时?

生物钟不“校准”,会怎么走?

我们每人都有一只生物钟。像机械表一样,生物钟也需要不停“校准”,才能让我们的作息时间与自然界的昼夜更替保持同步。我们“校准”生物钟参考的主要对象是外界光线的变化。比如早上,当天亮时,我们就从睡眠中苏醒过来。当夜幕降临,我们血液中促进睡眠的褪黑激素水平就开始上升,体温也降下来,这意味着,身体已经做好了休息的准备。当然,这种“校准”行为是身体不知不觉之中完成,并不需要我们刻意为之。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如果生物钟得不到“校准”,譬如一个人与世隔绝,长年见不到阳光,或者长期生活在黑暗中,那会怎样?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的生物钟将完全按照自身的节奏走,那么一个周期需要多长时间呢?

我们知道,在南极的极夜,黑暗的日子可以连续数月。有人曾在南极考察站做过试验,虽然观察到科考人员生理节律的一些变化,但遗憾的是,试验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说,科考人员每天都得按日程表工作,而日程表会让大多数人的生理节律跟外部的文明世界保持同步。

比较满意的答案来自一位叫阿斯科夫的德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他于1960年代在德国慕尼黑一处废弃的地下掩体里做试验,首次揭示了人体独立的睡眠-清醒周期。阿斯科夫让受试者在掩体里连续生活了数周,试验期间,他们可以使用昏暗的灯光,但不允许从外界向他们泄露有关时间的任何信息。甚至派去送供给的工作人员都得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以免给受试者暗示。

阿斯科夫发现,当没有阳光提供外部的校准时,他的受试者依然倾向于一次睡8个小时。然而,他们清醒的时间比16小时延长了20分钟。换句话说,他们的一天差不多是24.3小时。所以随着一天天过去,掩体里的人跟外面的人比较起来,睡得越来越晚,直到他们的作息规律完全跟外部的昼夜更替乱了套。

人体固有节律48小时一周期

阿斯科夫的受试者在地下掩体里呆了28天。尽管这个试验已经揭示出一些变化,不过考虑到试验时间太短,受试者从外部带来的生活习惯还未消除殆尽即已结束,所以还不能说明问题。如果呆得更久一些,彻底生活在黑暗中,会怎样呢?揭示这些结果的是另一项试验。

这项试验也是在1960年代完成的。当时一位叫斯夫莱的美国地质学家,拿自己做试验,在一个地下山洞里单独呆了2个月。进洞前,他把手表和其他可能暗示时间的东西都留在了洞外。

斯夫莱原指望在9月14日结束试验的,所以当有一天,他的助手给他打电话,向他祝贺试验结束时,他很恼火,因为他以为那天才到8月20日。

那一天当然不是他所认为的8月20日。事实上,他已经在地下呆满了整整8个星期。在他当试验品的那些日子里,他感觉时间过得好慢。他的生理节律已经变为一天48小时——36小时清醒,紧跟着12小时的睡眠。后来,他又在美国得克萨斯一个黑暗的地下洞穴中呆了6个月,证实了这个48小时的人体固有节律,即在没有从外界输入任何有关时间的信息的条件下,人体自身遵循的生理节律。

如果我们被迫生活在永久的黑暗中,那么生理节律又会怎样?像这种问题,已经无法通过试验来回答了。不过,发现于2011年的一种盲鱼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这种鱼在索马里沙漠地下彻底黑暗的洞穴中已经进化了200万年。它们的头上没有眼睛,也无法从外界获得任何有关时间的暗示。它们的生理节律是一个周期47个小时,跟48小时的人体固有节律差不多。


有人或许会问:我们现在一天24小时的节律会不会是这个48小时固有节律的一个小周期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在生理上应该会有某种变化,除了24小时一小循环,还会有 48小时一大循环。但遗憾的是,要做这样的调查,需要排除的干扰因素太多,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 发表于 2015-08-24 00:00
  • 阅读 ( 77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