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罐,弄不好就是颗炸弹?

前几天,上海某宾馆发生爆炸事故,直接将一座二层小楼炸塌,造成了3死3伤的严重后果。而根幸存者的表述,爆炸可能是因为该宾馆厨房中的液化气罐泄漏引起的。那么,平时常见的液化气罐,为何能惹出如此之大的麻烦呢?

为啥会爆?

中学的化学课上讲过,所谓爆炸,就是在极短的时间、较小的空间内,大量的能量突然被释放出来,让气体迅速膨胀,却又没来不及分散,就会引起巨大的声响、强光和冲击波。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需要两个因素:巨大的能量,有限的空间。

对于液化气爆炸来说,这两个条件都很容易满足。

液化气又称液化石油气(LPG,有些城市也提供液化天然气LNG,但多用于汽车燃料而非厨房),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日常用的打火机里,往往充的也是它们,只要电池或打火石产生的那一点小小火花就能点燃,其易燃性可想而知。

同时,液化气的密度比空气要大一些,也就是说,液化气一旦泄漏,不容易从窗口飘走,反而会沉降下来,聚集在屋子的底部,从而让屋子里的液化气浓度越来越大。

化学上有个词叫做“爆炸极限”,也就是说,只要空气中含有的可燃气体的达到一定的比例,再有热源即可将其点燃并引爆,而液化气的爆炸极限是在1.7%-9.7%(不同厂家的液化气成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换句话说,只要空气中的液化气达到百分之几,再加上明火或者电器开关的火花,就足以产生巨大的热量。

而对于任一个非露天的厨房而言,空间都是有限的。这些热量使得室内的空气疯狂的膨胀,有限的空间里却阻碍着这种膨胀,最终的结果就像是我们点燃了一个爆竹——轰隆一声巨响,被气浪冲开的就是门窗甚至墙壁、天花板。

威力如何?

一场爆炸的威力大小,取决于爆炸物的量,和空间的密闭程度。液化气的燃烧值大约是45000千焦/立方米,是标准煤的一倍还多,而气体的燃烧速度又比煤块迅速得多,所以能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热量。显然,参与爆炸的液化气越多,这场爆炸的后果就会越严重,家用液化气罐里,灌装的液化气通常都是10、15公斤,危险性相对较小;而商用的液化气罐则可能达到50公斤,一旦发生泄漏和爆炸,威力当然也会可怕得多。比如,2014年12月,在成南高速上一辆运载液化气的罐车发生泄漏并起火、爆炸,直接将该卡车炸成废铁,并导致了多部车辆连环撞击。在中东一些动荡地区,液化气罐甚至被改造成了简易路边炸弹,其威力可见一斑。

如果是房间里还有别的液化气罐,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导致罐体受损而泄漏,从而引发二次爆炸——这就是为什么安全须知上都会提醒,厨房里最好只存放一个液化气罐,用完再及时更换。当然,很多商家为了营业方便,屋子里摆着几个大液化气罐也是常事,但显然很不安全。

而厨房的空间越小、门窗开得越小,爆炸产生的气浪无法及时宣泄,产生的压强就会越大,从而让破坏愈加严重。通常认为,在爆炸的一瞬间,房间墙壁受到的冲击力高达十吨以上,足以轻松摧毁砖墙、掀飞房顶,甚至破坏承重结构,造成次生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老旧房屋、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中,最好不要使用液化气罐。

在上海这次爆炸中,目前还不清楚厨房里放的是多大的液化气罐,但从其房倒屋塌的后果来看,很可能是大罐装的液化气。

一句话,真不能小瞧了液化气罐,弄不好就是家庭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怎么防范?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最好就是干脆不用液化气罐而改用管道燃气,因为管道燃气入户后有多道阀门,相对更安全一些。但对于还没有开通管道燃气的地区,则需要经常性的检查气罐和灶具。因为液化气每次加气时,都要更换钢瓶,而钢瓶实际上是有寿命的,一个严重锈蚀的钢瓶、一个拧起来很容易打滑的角阀,都意味着潜在的泄漏、爆炸风险。我国的法规要求液化气钢瓶上标明出厂年月,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通常是3~4年检测一次);所以换气时不妨多留个心眼,看看钢瓶上有没有检测合格的日期钢印,对于那种超期服役的液化气罐,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应该坚决拒收。

此外,钢瓶与灶具连接的软管,也应该经常检查、更换,避免因为橡胶老化而出现泄漏。一旦发现有漏气现象,切勿自行处理,请联系厂家妥善处置。

对于餐饮业场所而言,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不在厨房内放太多气罐,更重要的则是不要去非法加气点填充液化气。这些黑加气点的价格虽然便宜,但往往会用成本较低的二甲醚掺入其中,这种物质对于管道、罐体、灶具的腐蚀都要比正常的液化气强很多,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泄漏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爆炸,那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加气站而言,最好是远离居民区设置,并一定要准备好意外处置措施。比如,就在今年1月,大连市一处液化气加气站发生爆炸;4月,河北晋宁县一处加气站发生爆炸;幸而消防部门抢救得力,才没有让火灾扩散。

如果在你家附近有这种看起来就很不正规、不敢挂牌经营的黑加气站,则请尽快向公安机关举报,因为它们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设备,工人对于相关安全操作的规范也不清楚,甚至有随意倾倒罐中残留液体的行为发生,一旦发生意外事故,那几十个、上百个液化气罐就会成为一座喷发的火山而殃及周边居民,实在令人胆寒。

相应的,如果在街上看到一辆大卡车正停在路边,给餐馆更换、装卸液化气罐,明智的做法也是赶紧走开,谁知道这里头有没有一个泄漏的呢?实际上,这样装满液化气罐的大卡车招摇过市,在人员稠密区域穿行,本身也极不恰当,但目前尚无有效措施能够予以监督。

结语

理论上说,任何能源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风险。然而,相对于电能、管道燃气,液化气罐的风险相对较大,就更需要使用者的精心防范。或许,随着科技的进步,比液化气更好的替代品也会出现,釜底抽薪的解决安全问题。

  • 发表于 2015-08-10 00:00
  • 阅读 ( 106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