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大多是心病?

首先说明一点,本文所说的胃病,是指没有确定病因和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大多数胃部不适患者的诊断,为了描述方便,以“胃病”代替。

很多因为胃部不适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只是轻度的胃炎或者完全正常的人,经常无法理解医生所说的“没什么太大问题”是什么意思。即便经过了反复的解释,也依然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尤其是吃了一阵胃药症状不见好转之后。门诊和网络咨询里大多是这样的病人,反复问医生自己的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好,为什么吃药总不管用,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或即将发展成绝症,请求医生提供根治到永不复发的治疗方法。

不用专业心理医生诊断,谁都能够感觉出他们严重的焦虑。焦虑的词义是“着急忧虑”,但医学意义上的焦虑意义则复杂的多。焦虑不同于恐惧,后者是针对特定的,当前正在发生的客观威胁产生的情绪。而焦虑所针对的对象大多是主观的,来自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威胁。偶尔的焦虑是正常的,但如果长期过度的焦虑就是病态的。上述“胃病”病人的焦虑来源,一是对胃病后果的焦虑,比如担心胃病发展为胃癌;二是对治疗效果的焦虑,尤其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焦虑更加严重。

焦虑对胃病的影响来自两方面:第一,焦虑者更容易得胃病。第二,焦虑者胃病症状更难好转。

第一,焦虑者更容易得胃病。研究者对部分人群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焦虑的人不仅在观察开始时胃病症状更多见,在随后的随访观察中,新出现胃病症状的比率也是一般人的7倍多。机理可能是焦虑影响胃的舒张功能。正常人的胃在进食后比空腹状态下膨胀好几十倍,靠的是胃的一种叫做“容受性舒张”的能力,焦虑影响这种能力,所以会感觉到腹胀、嗳气,尤其是进食后更加明显。

第二,焦虑者胃病症状更难好转。主观方面,焦虑者相比一般人,对治疗的信心较低,这就造成了这种病人依从性较差。往往一个医生的药才吃几天,觉得效果不好就停用,或者再去找其他医生。由对治疗效果的怀疑,逐渐转成对医生本人的怀疑。尽管医生都会向他们解释这种病不会威胁生命,也不会向恶性疾病方向转变,但大多无法打消他们的焦虑。另外,因为焦虑往往是造成和加重他们症状的主要原因,一般针对胃病的药物也可能不起作用。这样的病人采取针对焦虑的心理治疗和抗焦虑药物往往很有效。大多数人对心理治疗和所谓的精神病药物有抵触,这也是造成治疗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这种像胃病的心病越来越多,原因固然离不开健康意识的增强,但也离不开焦虑的普遍。焦虑不仅和胃病,还和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有关。通过健康宣教,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原理,对缓解焦虑和胃病症状都有好处。

【参考资料】

《你不是胃炎》,

  • 发表于 2015-07-31 00:00
  • 阅读 ( 80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