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对于很多刚入行软件测试的童鞋,或者是做测试1-3年之内的童鞋来说,最多的疑惑就是在测试领域中究竟有哪些主流的软件测试工具呢?这里我们只谈主流,不谈非主流,因为非主流的工具使用的公司太少!
对于功能测试工具,这个还真没啥好说的,一般就是写各种文档和点点点,不管是各类需求文档,用例文档还是报告文档等都是用的work或者excel来完成的!所以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1、禅道
禅道是一款国产的优秀开源项目管理软件。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合理的软件架构,简洁实效的操作,优雅的代码实现,灵活的扩展机制,强大而易用的api调用机制,多语言支持,多风格支持,搜索功能,统计功能。禅道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管理思想基于国际流行的敏捷项目管理方式。禅道在遵循其管理方式基础上,又融入了国内研发现状的很多需求,比如bug管理,测试用例管理,发布管理,文档管理等。
官网下载地址:www.zentao.net/
2、JIRA
JIRA是Atlassian公司出品的项目与事务跟踪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缺陷跟踪、客户服务、需求收集、流程审批、任务跟踪、项目跟踪和敏捷管理等工作领域。
官网下载地址:www.atlassian.com
3、BugFree
它是禅道的前身,目前已经停止更新!
非官网下载地址:sourceforge.net/projects/bugfree/
4、QC
惠普公司的,企业级基于WEB测试管理工具
官网下载地址:www.vicorpower.com/quality-center
5、Bugzilla
BugZilla是一个共享的免费的产品缺陷记录和跟踪软件,它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bug跟踪体系,报告Bug,查询Bug记录并产生报表、解决Bug等,基于Web方式,免费的开源的一款功能强大的Bug管理系统
官网下载地址:www.bugzilla.org/
6、Mantis
Mantis是一个基于php技术的轻量级缺陷跟踪系统,是以web操作的形式提供项目管理及缺陷跟踪服务。其实用性满足中小型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更重要的是开源、免费。
官网下载地址:www.mantisbt.org/download.php
7、TestCenter
TestCent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测试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你实现测试用例的过程管理,对测试需求过程、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业务组件设计实现过程等整个测试过程进行管理。
官网下载地址:testcenter.ltfe.org/
目前市面上主流使用的Bug缺陷管理工具是:JIRA和禅道
2020年目前市面上主流使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是:Selenium,RobotFramework,Appium,然后Monkey和QTP(UFT)偶尔有公司在使用。
2020年主流使用的接口测试工具:Postman,Jmeter,SoupUI!
WEB自动化工具
1、Selenium
是一款用于B/S架构的软件测试工具,它支持多平台、多语言、多浏览器去实现自动化测试。
官网下载地址:www.selenium.dev/downloads/
2、RobotFramework
是一款python编写的功能自动化测试框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关键字驱动,可以同时测试多种类型的客户端或者接口,可以进行分布式测试执行。
官网下载地址:pypi.python.org/pypi/robotframework
接口自动化工具
1、Jmeter
Apache JMeter是Apache组织开发的基于Java的压力测试工具。用于对软件做压力测试,它最初被设计用于Web应用测试,但目前也是主流的接口测试工具之一。
官网下载地址:jmeter.apache.org/download_jmeter.cgi
2、Postman
postma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网页调试和模拟发送HTTP请求的Chrome插件,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HTTP请求,操作简单且方便。
官网下载地址:www.postman.com/
3、SoapUI
soapUI是一个开源测试工具,通过soap/http来检查、调用、实现基于Web Service协议的接口。也可利用插件集成到Eclipse,maven2.X,Netbeans 和intellij中使用。
官网下载地址:www.soapui.org/
App自动化工具
1、Appium
appium 是一个自动化测试开源工具,支持 iOS 平台和 Android 平台上的原生应用,web应用和混合应用。也支持H5应用的自动化测试!
Appium:官网下载地址:appium.io/
2、Monkey
Monkey是Android中的一个命令行工具,可以运行在模拟器里或实际设备中。它向系统发送伪随机的用户事件流(如按键输入、触摸屏输入、手势输入等),实现对正在开发的应用程序进行压力测试。Monkey测试是一种为了测试软件的稳定性、健壮性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安装方式:无须安装!
3、MonkeyRunner
Monkeyrunner即android SDK中自带的工具之一,monkeyrunner工具提供了一个API,使用此API写出的程序可以在Android代码之外控制Android设备和模拟器。通过monkeyrunner,您可以写出一个Python程序去安装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或测试包,运行它,向它发送模拟击键,截取它的用户界面图片,并将截图存储于工作站上。
安装方式:需安装jdk,sdk,python环境用于支持MonkeyRunner运行。
4、UIautomation
MS UI Automation是MSAA技术的一个替代品:即让控件和应用程序具有更好的可达性,简单来讲,它就是几个dll,提供了一套API和Interface,让软件的开发者遵循该模式去实现相应的interface。
安装方式:打开cmd 执行:pip install uiautomation
5、UIAutomator2
uiautomator2 是一个可以使用Python对Android设备进行UI自动化的库。其底层基于Google uiautomator,Google提供的uiautomator库可以获取屏幕上任意一个APP的任意一个控件属性,并对其进行任意操作。
安装方式:打开cmd 执行:pip install uiautomator2
6、Robotium
Robotium是一款国外的Android自动化测试框架,主要针对Android平台的应用进行黑盒自动化测试,它提供了模拟各种手势操作(点击、长 按、滑动等)、查找和断言机制的API,能够对各种控件进行操作。Robotium结合Android官方提供的测试框架达到对应用程序进行自动化的测试。
官网下载地址:robotium.com/ (需翻墙)
7、Airtest
Airtest是网易出品的一款基于图像识别和poco控件识别的一款UI自动化测试工具。Airtest的框架是网易团队自己开发的一个图像识别框架,这个框架的祖宗就是一种新颖的图形脚本语言Sikuli。Sikuli这个框架的原理是这样的,计算机用户不需要一行行的去写代码,而是用屏幕截屏的方式,用截出来的图形摆列组合成神器的程序,这是Airtest的一部分。
官网下载地址:airtest.netease.com/
PC端自动化工具
1、QTP(UFT)
UFT(前身叫:QTP)是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以VBScirpt为内嵌语言。
UFT支持功能测试和回归测试自动化,可用于软件应用程序和环境的测试。
官网下载地址:我网百盘度有:链接: pan.baidu.com/s/1J0RR4HAbDHMegAjMla0Wcw 提取码: yjbx
性能测试工具
1、Jmeter
Apache JMeter是Apache组织开发的基于Java的压力测试工具。用于对软件做压力测试,它最初被设计用于Web应用测试,但目前也是主流的接口测试工具之一。
网盘下载地址:jmeter.apache.org/download_jmeter.cgi
2、LoadRunner
LoadRunner,是HP推出的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分为Windows 版本和Unix 版本。LoadRunner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使用 LoadRunner,企业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
非官网下载地址:www.microfocus.com/zh-cn/products/loadrunner-professional/download
2020年两者都有不少公司在使用!Jmeter适用于轻量级,LoadRunner适用于重量级!
其它常用的测试工具
1、抓包工具
Fiddler,Charles
2、版本控制工具
SVN和Git
3、数据库连接工具
PL/SQL、Navicat等
4、Linux远程连接工具
Xshell,SSH等
5、思维导图工具
Xmind,FreeMind等
6、持续集成工具
Jenkins
7、云测平台
Testin、百度云测
8、安全测试工具
Appscan
9、Python脚本开发工具
Pycharm和Sublime等
10、Java脚本开发工具
Eclipse、MyEclipse和Intellij IDEA等
2020年这里面的工具基本都要会,多个工具的会一个就行!每个公司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所以还是建议大家都有涉猎,这样才能在软件测试行业游鱼得水!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推荐学习ISTQB的知识体系。ISTQB对软件测试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很系统化的梳理和分类,对应各种测试角色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测试从业人员,很有参考价值。网上有免费的大纲可以下载。
···································^^····································
软件测试从你刚刚入门就需要学习很多东西,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软件测试,怎么编写测试用例,编写bug单,知道bug的处理流程,软件测试流程,知道常用的测试策略和方法,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了,等这些会了之后,还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如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灰盒白盒测试等等。建议你去看看如何学习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流程及职业规划视频课程,可以帮助在测试领域刚刚入门的朋友或对测试发展不太清楚的朋友明确方向,明白自己该如何学习,如何提升自己。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Intel Core i9处理器属于最牛的Intel消费级处理器,10核心20线程配合Intel进化无数次的14nm工艺制程看起来能够提供相当不错的性能。
目前IT之家已经拿到了一枚Intel Core i9-7900X,同时还拿到了技嘉的一块X299主板,利用目前IT之家最强的硬件,看看Intel Core i9-7900X究竟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吧。
参数:目前最豪华的Intel消费级处理器
Intel之前在台北电脑展上公布了9款HEDT处理器,采用的是全新的LGA 2066接口,至于核心数量的话从四核四线程到旗舰版本的18核心36线程的7980XE都有,支持的是四通道内存。不过目前Intel量产和正式发售的最强处理器便是Core i9-7900X,而旗舰处理器i9-7980XE则在本届的Chinajoy上面秀了一把肌肉,之后就暂时没有消息。
和其他的硬件不同的是,CPU就是这么一个光秃秃的玩意儿,低调无比,无论是哪个型号的,样子都差不多,没有鼠标以及主板来的酷炫,最多就是跟巴掌一样大,所以说给CPU拍照还是比较方便的。
规格方面,i9-7900X为10核心20线程,得益于更先进的14nm制程工艺,基础频率3.3GHz,Boost 2.0的频率为4.3GHz,Turbo Boost 3.0频率4.5GHz,支持的是44条PCI-E 3.0通道,L3缓存为13.75MB,二级缓存提升至1MB。
和同样是10核心的6950X相比,7900X的频率提升了不少,而二缓也提升了,那么实际性能如何呢?我们需要通过专业的测试来检验i9-7900X的性能。
测试平台以及测试软件
考虑到这一次我们测试的是Intel目前的旗舰处理器i9-7900X,所以说还是需要一个相当强大的硬件才能满足7900X的胃口,因此一块GTX 1080 Ti显卡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IT之家都将使用我们自己最新的硬件平台进行测试,同时根据硬件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升级。
考虑到我们这一次测试的是CPU,因此需要对CPU的不同应用进行测试,包括理论测试、视频渲染以及实际游戏测试,同时还要考验CPU的实际功耗和温度。
技嘉AORUS X299 Gaming 7
IT之家拿到的主板是来自技嘉的AORUS X299 Gaming 7主板,全新的技嘉AORUS X299 Gaming 7主板专为Intel全新发布的X-series处理器打造,八条DDR4内存插槽都配置了带有光效的金属护甲,另外八条内存插槽可同时支持4333MHz高频率内存。
扩展接口方面,这款主板配置了五条PCI-E全尺寸插槽,两条X16、两条X8和两条X4。另外技嘉AORUS X299 Gaming 7还采用了三个M.2接口与相应的散热盔甲,能够有效地降低M.2设备的温度。
理论测试
CPU-Z
CPU-Z是一款老牌CPU识别软件,基本上新的CPU都可以在上面识别出来,包括L1、L2以及L3缓存等各种参数,而最新的CPU-Z中,开发商更改了CPU测试的算法,号称更加符合目前的CPU现实情况。
从最新的1.8版本的CPU-Z Benchmark可以看到,得益于更出色的工艺以及更高的频率,Intel Core i9-7900X相比较上一代十核心6950X处理器在单线程以及多线程上提升的幅度不少,当然这一切还是频率的提升为主。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ChessBenchmark是一款国际象棋测试软件,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Fritz9》这款获得国际认可的国际象棋程序中的一个测试性能部分。不过受制于程序编写的限制,国际象棋只能使用最多16线程的规模。也就是说即使是十核心二十线程的i9-7900X,同样只能使用16核心来进行运算。
象棋这软件还是有一定的限制,那就是不能满足16线程以上的处理器,于是6950X以及7900X并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当然频率的优势让7900X领先了一个身位。
wPrime
wPrime是一款多线程计算测试工具,测试多核心处理器比Super Pi更准确。与SuperPI的单线程运算不同的的是,wPrime在打开一个软件界面下,可以支持多个核心的处理器。得益于支持最多4096个线程,wPrime可以让i9-7900X以20线程满载运行。
wPrime这款软件可以说能够完全展示7900X的计算性能,最多4096个线程的运行也让7900X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经过实际测试,得益于10核心20线程的豪华规模,7900X仅仅用了83秒就完成了1024M的指数搜寻。
3DMark FireStrike
著名的测试软件3DMark除了能够测试显卡的图形性能之外,还能够准确地通过内置的物理Demo来测试CPU的实际性能,因此在测试之中经常通过3DMark的物理分来对比CPU之间的性能强弱。
视频应用测试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15中文版是一款基于Cinem4D引擎的处理器测试软件,它可以同时测试处理器子系统、内存子系统以及显示子系统。和大多数工业设计软件一样,CineBench可以完善地支持多核/多处理器,它的显示子系统测试基于OpenGL。相比R11.5版本的最多16个核心来说,R15版本最多能够支持256个逻辑核心。
Cinebench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款软件,可以看到对于最新AVX512指令集的支持让7900X在视频处理中游刃有余,性能也领先于6950X以及对手R7 1800X。
X265 Benchmark
H265/HEVC是H264/AVC的下一代标准,未来的视频文件尤其是4K蓝光视频将会大量使用X265进行编码,而X265的编码对于CPU的AVX2指令集可谓十分地看重,那么作为i9-7900X的主力用户之一,视频工作者对于i9-7900X的X265编码能力自然要求颇高。
Adobe Premiere CC 2017
Adobe Premiere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 Pro是视频编辑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必不可少的视频编辑工具。它可以提升您的创作能力和创作自由度,它是易学、高效、精确的视频剪辑软件。
IT之家使用了一段未经导出的视频素材,之后将其导出做成成品视频,使用计时器来计算时间。当然这一次测试的是i9-7900X和微软的Surface Studio进行对比。
得益于最新的AVX指令集以及10核心20线程的强大规格,Intel Core i9-7900X在面对Surface Studio使用的Intel Core I7-6820HQ可以说处于碾压的态势。处理相同的一段视频,Surface Stuido需要花费264秒,而i9-7900X仅需130秒,仅仅是后者不到一半的成绩,当然桌面处理器和移动处理器本身就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东西,不过i9-7900X的实力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游戏测试:半斤八两
除了以上这些专业测试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土豪级玩家希望购买i9-7900X来游玩目前的3A大作,而现在的一些主流游戏包括《战地1》等已经开始对超过8核心的CPU进行特别优化,那么和其他的处理器相比,i9-7900X有什么优势的地方呢?
和其他专业应用不同的是,已经不再是CPU瓶颈的游戏测试中,7900X和其他的处理器相比几乎没有优势,甚至部分游戏因为频率的劣势而败给了主频更高的7700K,只能说为了游戏去购买i9处理器实在是不理智的选择。
温度及功耗
对于i9-7900X这样的性能巨兽来说,强大的性能带来的将会是巨大的发热量以及功耗,尽管高端用户对于TDP等并不是十分地敏感,但是过高的CPU功耗将会对电源的要求更加地严苛,而更换了硅脂之后的7900X能够带给用户一个满意的成绩?
考虑到各个平台散热的不同,所以我们就只对i9-7900X进行测试。
▲i9-7900X实际功耗
▲i9-7900X实际温度
得益于青岛并不可怖的夏天天气,实际运行中,7900X的温度并没有超过预想很多,当然这也和我们使用专门的散热膏与水冷散热器有关。面对7900X这样TDP达到140W的怪物,一颗高端水冷散热器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功耗之中,我们看到了7900X电老虎的实力,AIDA64双拷机中,440W的总功耗还是让大家感到震撼,毕竟之前使用的7700K双拷满功耗仅有380W,现在一下子提升了60W,高功耗带来的电源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
总结:i9已不再独孤求败
或许在几年之前,Intel如果推出了Core i9,那么这颗强大的处理器将会一呼百应,在发烧级消费处理器中没有任何的对手,因为从i7-3960X,随着Intel“Tick-Tock”战略的大力推进以及当时AMD的全线疲软,整个高端市场几乎被Intel所垄断,当时的旗舰处理器可以说就是代表了最强大的消费级处理器的性能水平。
而到了2017年,命运之轮好像在这两家对手之间来回辗转,此时Intel推出的全新的i9处理器已经不再是独孤求败的境界,甚至面临着重重挑战。而7900X也不再像去年的6950X一样卖出15000元的天价,重新回归到999美元的定价中来。
通过各种应用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得益于最新的AVX指令集,i9-7900X在视频处理以及频率方面比前辈还是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毕竟Intel已经打磨了N代的14nm工艺,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打磨。可以看到在视频渲染这样吃满7900X的应用之中,7900X的领先幅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到了游戏应用上,目前大部分的游戏已经不再是CPU瓶颈,因此即使是7900X也没有用武之地,和其他的主流处理器相比没有太大的优势,为了游戏去购买i9处理器显然是不划算的。
目前来看,Intel的i9家族除了已经推出的7900X之外,还将包括12、14、16、18核心的i9-7980XE,这些处理器将会在1至2个月之后正式发售。到时候Intel Core i9的家族才会真正壮大起来。
尽管看起来多么美好,但是AMD已经正式发售两款发烧级处理器Ryzen线程撕裂者1920X和1950X,而这两款处理器将会拥有12核心与16核心的恐怖规格。
我们不能在如今风起云涌的CPU市场上给这两家产业巨头轻易地下结论,未来究竟鹿死谁手还很难说,不过对于Intel来说,真正的挑战已经来临。
想了解更多新鲜科技,点击阅读原文下载IT之家App。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