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在诸葛亮死后却被灭三族

魏延,字文长,是蜀国著名大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然而如此优秀的将军却在诸葛亮去世后被马岱斩杀,并被灭三族!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开始千方百计企图颠覆历史名人的形象,比如现在网上有人指责是诸葛亮千方百计害死了魏延,使蜀国失去了晚期最优秀的将领,最后导致蜀国被魏国轻松灭掉,在这些人的眼中诸葛亮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阴谋家,千方百计害死了魏延。他们的证据如下:

一、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当时魏延为打下长沙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救下了老将黄忠,如此大的功劳,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就要把魏延推出去斩首示众,理由居然是魏延脑后有反骨!而且此后不止一次这样敲打魏延,造成魏延一直活在有反骨的阴影之中!

二、魏延在刘备时期备受重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手握大权成为封疆大吏,风光无限。然而到了诸葛亮的时候,魏延只是军中一名普通将领,还经常受到诸葛亮的批评指责,时间久了魏延自然越来越心生不满。

三、魏延随军北伐,多次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这样长安以西都被蜀国夺取了。但是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计策不予理睬,造成魏延恨自己才能无处展示,怨恨自己不被重用。

四、诸葛亮在临死前,把三军托付给杨仪、姜维等人,却没有召见魏延,并且还给马岱授予锦囊妙计,明知道魏延与杨仪一直不和,还让魏延听从杨仪的命令,一旦不听从,立即诛杀魏延!最终造成魏延被冤杀,蜀国失去了后期最优秀的将领!

事实真如以上说的那样吗?

--当然不是。

一、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完全是《三国演义》中为了体现诸葛亮料事如神的需要!

诸葛亮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但不是神仙!如果诸葛亮真的知道魏延脑后有反骨,他肯定不会只说不做,一定会找借口杀掉魏延的!而且诸葛亮还多次敲打魏延有反骨,更是无稽之谈!诸葛亮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历史上因为被别人怀疑而不得不反的情况太多了,诸葛亮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关于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的言论根本是不存在的!

二、魏延在刘备时期是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不假,但是诸葛亮对他也不薄啊!

公元227年,诸葛亮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公元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并被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跟着刘备那么多年最高官职也只是太守,跟着诸葛亮短短三年,刺史、大将军都得到了,最重要的是还被封了候!要知道自西汉后,异性最高的奖赏也就是封侯啊!(特殊情况除外)可以这么说,在刘备时期魏延地位很一般,到了诸葛亮时期才成为了蜀国耀眼的政治新星!

三、魏延的计策不被诸葛亮采纳,是从国情考虑。

这个不是因为诸葛亮故意和魏延过不去,而是诸葛亮根据蜀国的国情,制定的战略不是东进长安,而且长安是魏国西北重镇,又处在关中平原上,即使蜀国一时夺取,也一定守不住,还必然遭到魏国骑兵的沉重打击,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担负着蜀国江山的重担,他要对自己做出任何决定都要负责任,自然要三思而后行。而魏延只是军中大将,他只考虑怎么打仗,而不会考虑战略性问题,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是正确做法,是对蜀国江山负责任的体现,没有任何错误!

四、至于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安排马岱诛杀魏延,更是对诸葛亮的侮辱!

在史书记载中根本没有诸葛亮安排杀魏延的记载,如果诸葛亮真的要杀魏延,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就算刘备活着的时候也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国朝廷大权,一道命令下去直接就可以把魏延杀死!诸葛亮不会不清楚魏延在军中的影响,只有诸葛亮的威信可以很顺利的平息魏延的影响力,不给蜀国带来动乱,安排别人杀魏延,一定会带来动乱,消弱蜀国的国力!

归根结底魏延并非诸葛亮害死的,而是他咎由自取。

作为一名战功卓诸的将军,他不懂得谦虚谨慎,反而狂妄自大,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不断有怨言,诸葛亮一死他更加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而且刘禅年龄又小,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怎么敢把大权交给他?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

“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他不但不知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反而不服从朝廷命令,这就必然被当成叛乱对待。

魏延性格太过跋扈,以至于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一个遍,甚至恶名都传播到了吴国孙权那里,孙权曾说: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想他的名声之差。古往今来,武将战功卓著而又恶名远扬的下场一般都不好,魏延当然也不例外。

魏延不听从杨仪断后的命令还可以理解为赌气,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后,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并率军出击杨仪大军,这就酿成大错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所以魏延就非死不可了。

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也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魏延的评价十分准确,他说: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所以魏延的下场和诸葛亮没有关系,是自己咎由自取!而且他应该感谢诸葛亮一直对他的照顾和宽容,人人都说魏延坏话讨厌他的时候,是诸葛亮一直重用他,让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赐爵封侯,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可惜的是诸葛亮对他的宽容,没有让他变得谦虚谨慎,反而更加居功自傲、狂妄不堪!自作孽不可活!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魏纪伟

  • 发表于 2017-12-01 00:00
  • 阅读 ( 72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