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能分“忠奸”?《离骚草木疏》告诉你!

楚辞的代表作《离骚》把读者引领到一个香草嘉木美人的浪漫国度。后世产生了许多为书中植物进行注解的典籍,其中一部的内容以按“忠奸”进行分类并详细描述,在植物注解领域可谓独树一帜。此书作者是一位当过县官的老翁……

南宋庆元年间,宋朝四周西夏、金、大理等国并立,国势不稳。举国人民期盼统一,思良将忠臣。在昆山(今江苏境内)城的某古宅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捧《离骚》,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国无宁日,既不能为国立功,又不能如屈原般自沉江底,留此残躯,只为早日完成书稿,以慰屈公在天之灵!”

他口中的书稿,正整齐地摆在身旁的书桌上。最上面的纸上,赫然写着“离骚草木疏序”六个楷体大字。初稿既成,只欠序言。他本欲用独特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作序,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采用一般典籍序言的通用模式——开门见山之法。于是,他奋笔疾书:“少喜读离骚文,今老矣,犹时时手之。不但览其昌辞,还以其竭忠尽节,凛然有国士之风。每正冠敛衽,如见其人。凡芳草嘉木,一经品题者,谓皆可敬也……”

《离骚草木疏》封面(孔夫子旧书网)

老人名叫吴仁杰,自号蠹隐先生,曾担任当朝罗田县令、国子学录等职,已著有《古周易》(12卷)、《西汉刊误补遗》(10卷)等书。他刚完成的这部《离骚草木疏》,专门解释《离骚》中的花草植物。

吴仁杰是一个地道的“《离骚》粉”。正如序言中所写,他少年时代便开始读《离骚》,几十年来,常常手不释卷。书中散发出的凛然正气,常常感染着他。读《离骚》之前,他通常会端正帽冠,整理衣襟,以示尊重。

吴仁杰特别喜欢《离骚》中所描写的植物:从文学角度出发,此书用不同习性的植物来比喻各种品行,如用莲花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用兰花比喻高洁,用白芷来比喻贤臣,用艾草比喻凡人等。进一步研究得知,由于后人为书中浪漫主义的唯美诗情,及其作者屈原砥励不懈的节操,坚持真理的精神所倾慕等原因,《离骚》的训诂、名物注解之作便不断出现。其中,东汉文学家王逸(注一)在对《离骚》为主体的楚辞作品进行文字注解时,不但对《离骚》提出“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评价,还对其重要名物进行诠释。

王逸画像(网络图)

由于种种原因,《离骚》的名物注解典籍多已散佚,存留下来的也不全。连王逸《楚辞章句》中对《离骚》中植物有限的记载中,出有不少错误。基于种种考量,吴仁杰决定为《离骚》的草木立“传”,写一部植物专著。

为了加深对屈原生长环境的了解,弄清其钟情植物的原因,吴仁杰专程到屈原的放逐之地,楚国沅湘(今湖南境内)一带现场考察。他终于知道,屈原被楚怀王降为三闾大夫后,在芝兰山下教育子弟,讲学之余带领他们上芝兰山采集兰草、白芷、蕙草等花草,种在溪畔;另一方面,当地百姓认为自然中的草木具有祀神悦神、驱邪祛毒、治病健身的神奇力量,非常膜拜。种种原因,使屈原对各种草木产生极深的感情;这种感情,自然流露在《离骚》的文字中。

芝兰山,屈原曾在此摘花草(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吴仁杰没有放慢研究《离骚》相关典籍的步伐。因为他很清楚,《离骚》的部分植物资料来源于《尔雅》、《神农本草经》等典籍,只有先把《尔雅》等典籍中植物根茎花叶方面的相混杂之处,名实不符的东西一一进行追本溯源,并进行归类,然后才能谈雕刻印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退休隐居昆山,吴仁杰才把《离骚》中关于植物的材料收集齐备。

动笔写《离骚草木疏》之前,吴仁杰为如何对书中50多种草木进行排序思忖良久。尽管像《尔雅》等书都是严格按植物学理论进行分类,但忧国忧民的屈原志向可不是做一名植物学家。

“既然屈原对书中的植物有明确的‘忠奸’之分,我何不遵从他的遗愿呢?”想到这里,吴仁杰便对《离骚》中的50多种植物进行归纳分类,并按芳草、嘉木和恶草的顺序排列。他花三卷内容详细解释了关于荪、芙蓉、菊、芝、繭、石南、白芷、芭、杜衡、靡芜等植物,这些均是《离骚》中“忠正”之物;第四卷则解释了艾、茅、葛、荠等植物,即“平凡”之物;最后小部分解释竹子中“最下等”的墓竹等。虽然这种排列在分类学没有什么任何意义,但可以清晰表达吴仁杰对先辈典籍的理解及高洁的思想。这种排列也为后人所称道。

《离骚》中象征正直的白芷(来源于中中植物国像库)

尽管如此,吴仁杰对《离骚》植物的排序还是遵从一定的科学原理。比如从内容上看,第一卷多记芳草,第二卷多记木类。每卷中的植物,大多按形态相近而排在一起。

比排序更专业的是,吴仁杰在对《离骚》植物形态描述和特征鉴别方面进行进行了细致描写。例如“荪”条中,根据生活环境不同,他把昌蒲分为“生下湿地者日泥昌、夏昌;生溪水中者日水昌;生石上者为石昌蒲”。对石昌蒲又按叶形、花色分为三种:“生蜀地,叶作剑脊而无花,一也;生阳羨山中,不作剑脊有花而黄,二也;生茅山溪石上,亦不作剑脊而花紫,三也。”

花草四雅之一的昌蒲(网络图)

公元1197年,除了序言外,已逾甲子之年的吴仁杰终于完成了《离骚草木疏》的初稿。这便是前文他踌躇再三方才挥笔写序的一幕。

《离骚草木疏》深受《离骚》研究者的喜爱,宋朝时便出了多种版本。至明朝万历年间,学者屠本畯在此书的基础上,作了《离骚草木疏补》一书。沧海桑田,清朝乾隆年间,大学者纪昀慧眼识珠,将宋抄本《离骚草木疏》校对后收入《四库全书》。

此后,由于战乱等原因,《离骚草木疏》在民间流传并不广。清朝末年,藏书家沈德寿(注二)偶游湖州陆心源的府邸,见四卷本《离骚草木梳》(乾隆“知不足斋丛书”抄本)时,欣喜不已,便高价收买藏于抱经楼。1925年,沈德寿去世后,部分藏书流落民间,所幸《离骚草木梳》几经波折,被某富商收藏。

2012年,中华书局全面收集和整理各种版本的《离骚草木疏》。富商将《离骚草木梳》献给哈尔滨大学图书馆。经该校学者教授的校正、研究,《离骚草木疏》通俗本于当年进入大众视野。

《离骚草木疏》目录及内文书影(孔夫子旧书网)

---------------------------------------------------------

【备注】

1、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作《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为后世学者所重视。

2、沈德寿,字长龄,号药庵,晚清知名藏书家。世为浙江慈溪人,祖辈皆从商,尤以药业闻名。家资颇厚,所藏图书甚丰。著有《抱经楼藏书志》64卷。

【参考资料】

1、论文《<离骚草木疏>述略》,哈尔滨师范大学,刘伟江撰。

2、书籍《中国科技百科全书之生物学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 发表于 2017-11-23 00:00
  • 阅读 ( 12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