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为房产头疼吗?

 宋代官员与房产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大都宫员享受不到“国度分房”,有贪宫为房产丢了人命,清官则只能去住“廉租房”。

宋代商品经济发财,城镇成长达到了必然规模,跟着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生齿增多、经济繁荣,房价也大幅度增高。一些得势显贵和朱门富户广置房产用于自住或出租,而通俗苍生甚至清廉自守的官员却买不起像样的房子,尽管宋代官员的俸禄在汗青上毫不算低。

宋代初期,当局不标的目的官员供给住房,如南宋大学者朱熹所说:“且如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宋神宗即位后,宰相级此外官员才有官方府邸,而其他官员只能本身解决住房。好在宋代自京城到各地州府都有官房可租,由一个叫“店宅务”的机构办理,官员没有住房的,可以标的目的“店宅务”申请租房。

海说神聊宋官员王禹偁曾指出那时大城市的房价:“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勋戚宿世家,居无隙地。”京城房价极高,寸土寸金,毫不是一般人所能问津的。一些有实力的朝廷高官则当作了购房本家儿力,所购房产除了自住外,大都用于出租。

宋徽宗朝的宰相何执中,“广殖赀产,邸店之多,甲于京师”,大都房产用于出租,“日掠百二十贯房钱”,每日房钱收入120贯钱,折算一下,每月房租收入大要3600贯,是他宰相俸禄的8倍。

而被称为海说神聊宋“六贼”之一的朱勔,深得宋徽宗宠任,敲诈勒索,广蓄私产,“田园公馆富拟王室,房缗日掠数百贯”,绝对是官员中的房地产大户,后被处死。

南宋初年号称“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不仅在杭州有朝廷分给他的一幢别墅,他还在姑苏、镇江、绍兴、嘉兴、南京等五地别离采办和兴建豪宅用于出租。有名的奸臣秦桧的房产更多,据说他身后,光他的孙子秦埙的名下就有6000亩地和13处房产。

要说为筹措房产大操心思,宋真宗朝宰相丁谓算是一个。《东轩笔录》记录:“丁谓为宰相,将治第于水柜街,患其卑下,既而于集禧不雅凿池,取弃土以实其基,遂高爽;又奏开保康门为通衢,而宅据要会矣。”他投资房产的第一步,是在汴京水柜街购买了一块土地,因水柜街地势低洼,经常积水,所以土地价钱廉价。地势低洼难不倒伶俐的丁大人,第二步,他命令在集禧不雅里挖了一个洪流池,将挖出来的土用来垫高水柜街的地基,这样丁家的房子就建得又高又敞亮,也就意味着房产升值了。第三步,颠末一番“科学论证”,丁宰相又标的目的朝廷奏请斥地水柜街四周的保康门为交通干道,皇帝准奏,于是,水柜街一会儿就当作了帝都汴京城的富贵地段,地价与房价直线上涨,而丁宰相的房子很“巧合”地处于商圈关键位置,“据要会矣”。本来的一块“白菜价”土地,硬是被丁宰相运用手艺手段和权力之便,炒当作了天价,其实让人赞叹!

宋代还有一个因官员过度迷恋别墅糊口而误国的例子。南宋末年的权相贾似道,皇帝将西湖葛岭的一座豪华府邸赐给了他,他醉心于西湖的别墅糊口,“五日一搭车船入朝”,现实上底子不尽心国是,“军国重事(贾)似道于湖上闲居遥制”,致使朝政紊乱,国是日衰,被人嘲讽“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钱塘遗事校笺考原》)。最后,贾似道因误国被贬、被杀。

再看看两宋期间清廉官员的住房状况。

如前文所述原因,宋代大大都官员尤其是清廉的京官们只能租房栖身,“自来当局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者,触目皆是”。

《宋史·杨砺传》记录,宋朝第一个状元杨砺官居枢密副使(半斤八两于副宰相),不得不租宅店务的房子住,归天后,宋真宗登门悼念,发现杨家“僦舍委巷中,乘舆不克不及进”,高官杨砺租住的房子位于狭小小路深处,连马车都进不去。

宋真宗朝的宰相寇准平生清廉自守,尽瘁国是。《丁晋公谈录》中记录:“寇准收支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为此获得朝野赞誉,那时有名的处士魏野赠诗给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以诙谐的笔调,赞扬他为官不谋私利的高贵品质。寇准的清廉都传到了外邦,一次,辽国使者拜候大宋朝,在国宴上直接就问:“谁是‘无地起楼台’宰相?”尴尬的是,这时的寇准已经被朝廷贬谪了。

海说神聊宋闻名文学家欧阳修考中进士,工作了很多多少年后,在给伴侣的信中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意思是说,在京城工作这些年,一向就在小胡同里租房子住。

其实,宋代良多官员也测验考试依靠合法积储购买房产。

《东轩笔记》记录,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撤退退却隐江宁府(今南京),在江宁府城东门和钟山的正中心购买了一块土地,“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他将建造的这座宅子称为“半山园”,“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但避风雨,又不设墙垣,望之若逆旅之舍”,连个围墙都没有,其实与他曾经的宰相身份不相等。

元丰七年(1084年)春季,王安石生了一场沉痾后,就把这座“半山园”和四周的几百亩田产捐做了“报宁禅寺”。尔后,王安石全家在江宁城内秦淮河滨上租了个很小的院子栖身,再也没有建造宅第。租的这座小院子其实不怎么样,王安石在诗中描述:“火腾为虐不成摧,屋窄无所逃吾骸。”这位宰相和文学大师竟然要为防暑而焦炙,其实让报酬之心酸。他不是没有前提过舒服的养老糊口,而是本身抛却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后来,南宋一位宰相李壁在王安石这首诗下批注:“元丰末,公以前宰相奉祠,居处之陋甚至此,今之崇饰公馆者,视此得无愧乎!”

宋神宗朝的名儒邵堯夫栖身洛阳时,一帮官员伴侣和学生一路凑钱为他买地盖房,并且也都跟着他在洛阳购买田宅,此中有曾任宰相的老友富弼,“富韩公命其客孟约买对宅一园,皆有水竹花木之胜”(《邵氏闻见录》),为的是可以经常往来交流学问,“自此可时相招矣”。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也在洛阳“买园于尊贵坊”,盖了座庄园起名“独药园”,经常与邵尧夫交往。

再看宋哲宗时的宰相苏辙,一向租房,有伴侣建造了新房,苏辙写诗祝贺:“我年七十无室第,斤斧登登乱旦夕。儿孙期我八十年,宅当作可作十年客。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磐桓。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既是祝贺,也是满肚子心酸!崇宁二年(1103年),退休的苏辙终于在小城市许州盖了新房,欣喜之下,写诗抒情:“生平未有三间屋,今岁初当作百步廊。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夕阳。”

关于房产,苏辙的哥哥、赫赫有名的苏轼也好不到哪里去。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路过江宁府时,曾经是政敌的王安石把他当当作贴心伴侣加以欢迎,“尽论古昔文字”(《西清诗话》),同病相怜,王安石还劝苏轼在金陵城购地建房养老,苏轼也有这个设法,可是最终没能办当作,苏轼写信给王安石:“(苏)轼始欲置田(宅)金陵……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苏轼文集》卷五)可见,那时金陵城(今南京)的土地价钱就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

作者:李晓巧

来历:《看汗青》


  • 发表于 2020-04-02 02:00
  • 阅读 ( 119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