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就忘事的“门口效应”,竟是高效记忆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要走进房间拿东西,进门后却忘了要做什么;打开冰箱想找一只雪糕,却开着冰箱的门却忘了要吃什么。这种现象并不是失忆症的表现,而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机制。科学家将这种“出门就忘事”的情况称为“门口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

“门口效应”是一种高效率记忆的表现

记忆的作用十分重要。当我们使用电脑绘图时,既动用了如何使用电脑的记忆(如各种快捷键和鼠标的配合),又要仰仗之前积累的美术功底(如空间的投射和颜色的搭配),还需要考虑绘图所要达到的实际目的(绘制一篇文章的插图)。这说明我们的记忆在不同的层次持续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也需要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转移。熟练工可以更专注于工作的目的,而不需要时刻回忆操作技巧。这是操作者经常练习,将技巧内化为一种条件反射的结果。而技巧生疏会影响到整体工作的完成,是因为我们在一个特定层面的记忆是有限制的,如果频繁回忆具体的细节,就会影响到宏观计划的实施。

人类需要利用有限的记忆完成更多的任务,合理的组织记忆对人类十分重要。“门口效应”就是一种高效率记忆的具体表现。一组来自法国的研究团队曾经对“门口效应”进行了具体的测试。研究者在虚拟和现实条件下搭建了相同的测试环境,被试者的任务是在不同的桌子上搬运物体,而被搬运的过程中,物体被装在了一个不透明的背包中,被试者被频繁地询问是否还记得装进背包中的是什么。统计发现,变换房间使得被试者的记忆变差。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即使让被试者回到原来的房间,他们的记忆还是变差的,这说明“出门”可能是诱发遗忘的重要条件。

图片来源网络

“门口效应”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

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解释“门口效应”的具体机制,但毫无疑问的是,“门口效应”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它使我们可以快速忘记上一个环境中的信息,为新环境腾出有限的记忆空间,这构成了一种高效率的记忆形式,如果不能快速忘记次要的信息,大脑需要具备更多的空间并消耗多余的能量。记忆太多多余信息的个体,在有限的资源下是不具备生存优势的。

除“门口效应”之外,神经系统还存在着其他有效的遗忘机制,例如极端情绪的逐渐消退,使得个体在生活中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杏仁核在情绪相关的神经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小动物实验中表明,如果杏仁核传导的神经活动出现了异常,小动物会出现无法消退的恐惧记忆。在经历极端痛苦或恐惧的人类中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可能和恐惧记忆的无法消退有关。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生活中的小小遗忘而烦恼,这正是人脑在发挥正常功能的表现,有的时候,“忘不了”才真正让我们头疼。

编辑:鲁凡英

(专家:袁博,中科院神经所,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 发表于 2017-07-23 00:00
  • 阅读 ( 69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