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带你探寻深海里的奇妙生命!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学边角料团队 李嘉欣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6月5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潜,海底作业3小时8分钟,从西太平洋深海沟——雅浦海沟5100多米至4900多米的深海,带回了11只大型生物样品。

“蛟龙”号从海底带回了岩石样品53.8公斤,近底海水16升,沉积物样品9管,不同种类海参4只、海蛇尾3只、海绵1只、海星1只、未知生物1只,利用原位固定装置固定海参1只。同时,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通过此次样品研究,将可以了解雅浦海沟大型生物的分布,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在广博深海与浩瀚星空面前都十分渺小,这二者都蕴藏着无数的谜,等待人类去探索。目前,我们还未真正发现外太空的奇异生命,但是,我们却常探索到深海中那些奇形怪状的生物,有的甚至和地球一样古老。就像此次采集到的未知生物一样,我们对于深海生物的探索总是要经历从发现、采集、研究到命名的过程。那么,在各种深度层的海洋中,其生物会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过去到现在,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深海生物?

不同的“家”住着不同的“娃”

在海洋里,由于光线、压力、盐度、海流、潮汐、波浪、营养盐以及地质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存环境。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有着完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
  海水的性质决定了海洋生物的丰盛和特点,而它在海洋中的每个角落是不一样的。其水平变化要比垂直变化速度快得多。这一特点决定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海水很快吸附了太阳辐射的光和热,由于海水中含有各种悬浮物质和浮游植物,阳光在开阔的海洋中辐射入海水的深度大于数百米,而在混浊的沿岸水域中,辐射深度只有数十米。在光层下面一直到数千米的海底则漆黑的一片。海水也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温度变低的。
  生物的形态、习性和颜色随深度而变化是很明显的。所以,每一水层中的生物有共同的特性。在表层十几厘米的水层里,有食肉的蓝色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和管水母。往下是弱光层,颜色发红和发黑的动物取代了透明的无脊椎动物。再往下,是漆黑的深海区,它的光线来自底栖鱼类如鱿鱼、灯笼鱼的发光器官。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也是随深度变化而变化,从大陆架到大陆坡直到深海底。在泥质海底上议掘穴动物为主,而在深海软泥海底则以鱼、甲壳纲动物和海参为主。对于那些从海水中吸吮悬浮物质为生的鱼类来说,其数量与深度成反比;而对于那些从海底沉积物中觅食为生的鱼来说,则能生活在很深的海底。

深海家族里的奇妙宝贝们

巨颌鱼

巨颌鱼的眼睛大而突出,活像一架望远镜,这双特殊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猎取食物。

巨喉鱼

巨喉鱼,很有趣,它一天到晚总是张着大觜等候着,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吃饱肚子。

叉齿鱼

叉齿鱼上下颌的关节十分灵活,可以把嘴张得很大,能吞食比自己身体大3倍的动物。叉齿鱼的胃也很大,体积大约占身体的1/3,吞下去的食物可以放在胃里储存起来,慢慢地消化,这样,一次吃饱了,在短时期内不进食也没关系。此外,还有锯颌鱼、黑鲸犀鱼、树须鱼、固灯鱼和鞭吻鱼。

海胆

棘皮动物在淡水中是无法生存的,但它们却可以在深海里生长发育。海胆浑身都是长针,向四面八方竖立着,显得十分威风。它们虽然行动绥慢,但一般动物都不敢侵犯它们。

海百合

海花外形似花,随着波浪轻轻地摇着,谁见了都会以为这是海中鲜花。其实它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动物,学名叫海百合。它生长在海床上,那里海水平静,没有波浪,只要靠纤细的"脚"支撑着就可以生活。水流将水中细小的有机体运到海百合的嘴里,它就可坐享其成了。

人类难以轻易走进的深海世界里,还有许多我们未介绍的神奇宝贝。海洋原生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脊椎动物,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等待我们去认识!总之,期待早日见到这次“蛟龙”号带回来的未知生物的面貌。好想为它命名喔!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6-07 00:00
  • 阅读 ( 79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