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失效之后人类怎么办?

自20世纪20年代末人类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一直保护着人类免受病菌的侵害。但是现在抗生素的药效在逐渐减退,准确地说是病菌在变异,越来越多的病菌具有了耐药性,丝毫不惧抗生素。据统计,美国每年因耐药病菌感染的人数超过200万,其中2.3万人死亡。科学家估计,如果任其发展,耐药病菌(又称超级细菌)每年将会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死亡。

为了化解这种危机,科学家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利用纳米粒子、病毒、抗菌肽,从几个方面着手,试图找到抑制、杀死病菌的方法。

解除武装:分流毒素

科学家研究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对病菌“解除武装”,因为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杀死病菌,才能达到治病效果。

许多病菌感染人体,靠的是它本身分泌毒素,破坏宿主细胞。比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利斯特菌(导致炭疽病,以及制造蛇、蝎子与海葵的毒液)能产生孔洞毒素,这种毒素就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它能在人体细胞上穿孔,破坏细胞功能。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利用纳米粒子来对付病菌所分泌的毒素。通常他们用塑料或金属(如银)制成纳米粒子,然后从红细胞中提取出一种隔膜,再把纳米粒子包裹在隔膜里。在隔膜保护下,纳米粒子进入人体后,既不会引起人体免疫反应,又能充当诱饵吸引毒素的“火力”,使毒素不攻击正常的健康细胞。当病菌分泌的毒素消耗殆尽时,病菌也就没有了危险性。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并且通过老鼠试验,发现纳米粒子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毒素,而且没有伤害到老鼠。在接下来一两年里,科学家计划开展人类临床试验。

特快专递:定点投放药物

第二种方法,还是利用纳米粒子,不过不是缴械,而是变成了“特快专递”。科学家试图让纳米粒子来递送药物。

一般人们服药后,抗生素会进入血液遍布全身,这有许多副作用,甚至剂量过大时还有毒性。但是,把成千上万药物分子填充在单一纳米粒子里,就可以实施定点投放。科学家用血小板的细胞膜制成一种膜衣,把纳米粒子包裹进膜衣,从外表看就像一个微型细胞。这样的“伪装”会躲过人体免疫系统侦察,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有些病菌进入人体后,专门吸附血小板,遮掩自己,试图躲避免疫系统侦察。纳米料子以血小板膜衣包裹后,就会吸引细菌投靠。一旦双方吸引,就很容易粘附在一起,纳米粒子趁机就会变守为攻,向病菌不断释放药物。

这种药物作用将十分高效,并且不会因药物总剂量增加而产生副作用。同时,这种高效还能压制病菌的耐药机制,因为病菌来不及产生抗性。在试验里,老鼠感染了葡萄球菌,这种病菌对很多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科学家正在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老鼠。

?正面攻击:破坏细胞结构

第三种方法,不那么委婉,而是直接攻击,杀死病菌。传统抗生素大多都是这样,抗菌肽也是这样,而且比抗生素更有效。

抗菌肽是一种蛋白质片断,由相对较短的氨基酸串所构成。它本是自然界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所具有的先天免疫反应物的一部分,在体内它会攻击病原体的细胞膜,并可能大肆破坏其细胞内部结构。抗菌肽是很多病菌的“死对头”,而且病菌很难对它们产生耐药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试图人为设计抗菌肽,他们以被囊动物(一种初级海洋动物)的抗菌肽为基础,往里加入一些氨基酸。这样能提升抗菌肽的治疗能力,有效对抗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这些病菌都有抗生素耐药性。改进后的抗菌肽,在老鼠身上发挥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它能消肿,还能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并调动白细胞作为后援力量。

如果试验得到临床证实,科学家计划把抗菌肽制成乳霜的形式。届时皮肤如果有伤口,或者受感染时,就可以直接涂上这种乳霜;也可以把它涂在桌子、电脑、手术器械与导管上面,防止细菌污染它们。

时光武器:恢复致敏性

第四种方法相当的高科技,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使耐药病菌“恢复”致敏性,好比时光倒流,使耐药病菌回到从前那种对药物敏感的状态,这要借助它的天敌——病毒的能力。

大约100年前,人们发现了一种病毒叫噬菌体,专门捕食细菌,非常有效。尽管后来抗生素大范围使用,但是东欧有些地方,噬菌体仍一直在用。治疗效果上,虽然暂时还没有临床数据证实,但许多科学家相信噬菌体与抗生素一样有效。而且作为病毒,噬菌体还有一个优势,它可以不断复制自己,它需要捕食活细菌来维持自己的生存、繁殖,因此在用药剂量上,只需少量就能杀死大量病菌。

科学家计划利用基因技术给噬菌体增添新能力。新型噬菌体会以特定细菌为目标,这种细菌产生了抗生素耐药性。新型噬菌体会“吃掉”这种细菌的耐药基因,或者杀死细菌。当耐药病菌被“吃掉”抗药性,就等于细菌恢复了致敏性,很容易受到抗生素的抑制。

另外,利用噬菌体,还能破解细菌另一种抗药能力。有些细菌会分泌一种化合物,制造生物膜保护自己,好似屏障挡住了抗生素渗透进去。噬菌体经基因改造后,也可以吃掉这层生物膜,甚至可以将自己的DNA植入细菌内部,某一时刻爆发吞噬掉细菌。总之,可以尝试给噬菌体注入新的能力,使之成为强大的抗菌剂。

私人订制:发光标记病菌

在抑制、杀灭病菌时,抗生素还有许多副作用,除了导致病菌变异产生抗药性外,还会“致病”。传统抗生素进入人体后,杀灭病菌时往往附带着杀灭一些益生菌,它就像炸弹轰炸目标一样不分青红皂白。益生菌是体内一种有益的天然微生物,它对健康有重要作用。体内平衡的微生物环境被打破,就会给有害菌可乘之机。艰难梭菌就是一种有害菌,平时在体内没什么危害,但是当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它的毒素极可能引起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反复研究后发现,噬菌体是最理想的抗生素,可以只杀灭有害菌,就像狙击手一样“点杀”特定目标。科学家的方法就是对噬菌体进行技术处理,一方面可以限定它所杀灭细菌的范围,针对目标细菌进行精确投放;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产生像萤火虫那样的荧光蛋白,能够使医生跟踪噬菌体在体内的行踪,向医生提供反馈,使之确定病人被哪种细菌感染,有利于深入的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未来即使抗生素失效了,只要这些疗法技术成熟得到临床应用,我们就不必担心无药可用。并且应当相信,未来肯定不仅仅靠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对抗耐药病菌。

  • 发表于 2017-05-29 00:00
  • 阅读 ( 95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