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传统武术只有拳脚?冷兵器格斗才是武术之魂!

前段时间,徐晓东与雷公太极的交手,掀起了新一轮对“传统武术是否能实战”的质疑。虽然现在始作俑者徐晓东已经偃旗息鼓了。但是后续问题仍在发酵,中国参加MMA的职业运动员李景亮甚至表示“传统武术是表演”。显而易见,未来一段时间,关于传统武术是否有实战能力,还是仅剩健身表演功能的争论仍将继续。

然而,这些争论其实陷入了一个最大的误区,或者说严重跑偏了。因为大家针对于传统武术,其实说的都是拳脚等空手搏击术。但是,谁说中国传统武术就只有拳脚的?其实这里笔者要特别指出的,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武术里弓枪等冷兵器才是主流和王者,至于拳脚根本是末技!比如明代万历年间形成的十八般武艺,“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一般来说,现在我们一般认为的中国传统武术主要形成于明清时代。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百姓们纷纷学习武艺、参军自保。明朝建立后,明朝政府决定将民间勇武之人集中起来编成队伍,并不定时的进行武艺训练。这个政策无疑给民间的习武之风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土壤,再加上各地“随其风土所长”,逐渐演变出了各种不同的武术流派。明代比较有名的几个就是河南的毛葫芦,擅长短兵器和弓箭;山东的长枪手,擅长大枪;闽漳之地以标枪盾牌为主;泉州永春则精于拳脚格斗技击之法。

郑若曾在《江南经略》中感叹:“中国武艺不可纪胜,古始以来,各有专门秘法散之四方。”

但是到了清朝建立,民间武术遭遇了一个很大的变故,因为清朝统治者出于“防汉”的考虑,几乎每一代皇帝都严令禁止民间习武,因此,有清一代中国的民间武术主要以秘密结社的形式发展继承。

当然,要肯定的是,拳法是传统武术的入门与基础,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曾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际,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拳法的记载宋代便已出现,但因为拳种稀少并没有正式名称。发展到明代,中国民间出现了大量拳法,明确记载的就有十六种,到了清代则更多。可以说,现在中国很多拳法武术都是明末清初及以后出现的。明清时期的拳法主要分为两种内容,就是拳路和拳势。拳路郑若曾的《江南经略》有解释,就是预先编排的套路;而拳势在明清两代的武术理论中主要指招数法势,唐顺之对拳势有一个很好的解释:“拳有势者,所以有变化也……可以守,可以攻,谓之势。”可以理解为实战技击那部分。

但总体上,明清两代最重要的传统武术还是器械武术,如刀枪棍棒之类的冷兵器。

就史料记载,明朝时期民间刀法非常丰富。不过由于宋代以来民间花式套路繁杂,很多明军将领并不为意,认为是无用的花法。之后倭乱的爆发,让日本刀法也传入中国,并逐渐为民间武术家吸收学习。比如明后期的安徽休宁武术家程宗猷,遍寻名师,最后师从浙江刘云峰学习倭刀之法。但由于当时虽然日本刀法已经传入,可语言不通,因此刀法名称没有被汉人所接受,造成了有势有法而无名的情况。程宗猷为了便于记忆学习,就按照中国的习武方式将其编成套路,这就是《单刀法选》。

这期间除了学习融合日本刀法的民间武术家之外,也有一些武术家对传统刀法进行整理、钻研,最终成功提取出中国传统刀法的精髓。比如明末河北学者王余佑,虽然是个学者却也精通武艺,他整理提取了中国传统刀法,练习方式主要采取主客对刀的方式,实战能力大幅增加,后来将其编为《十三刀法》一书并流传至今。

同时,何良臣曾说民间剑法众多,不下几十种。不过由于实战剑法失传严重,明代的一些武术家开始遍寻古籍希望复原古代实战剑法。比如唐顺之就搜寻了古剑诀十五句,并对之加以阐释,另一位茅元仪则遍寻海内外,从朝鲜找到了一本从中国传出去的剑谱,并将它收录在《武备志》中。除了这些失传的,名将俞大猷曾跟民间武术家李良钦学习荆楚长剑,在学成之后还与其进行决斗,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吴殳也跟随渔阳老人学习单手剑法。

枪法在古代是最重要的武术,被称为诸兵之王。到了明代民间枪法众多,出名的有少林枪法、韩氏枪法、峨眉枪法、杨家枪法、沙家杆子、马家长枪等,反映了明代枪法武术的兴盛。当时不少人为了学习枪法精髓,往往自带干粮,四处奔波拜师求艺。比如被称为枪之近祖的武术家刘德长,最早是在少林学习少林枪法,之后游历天下学习各家枪法,融会贯通之后成为一代枪法宗师。他的徒弟常熟武术家石敬岩也是如此。此外还要加上吴殳,他学习了石家枪、马家枪、峨眉枪等诸家枪法,并到处寻找枪师比试,因此名重江南。

当时明代的枪法主要分为军队使用的战阵之枪和民间使用的游场之枪两种。在军队中,长枪是除了弓弩火器之外最重要的兵器,而以有效率的杀人为唯一目的的战阵枪法,自然与民间枪法有很大不同。比如说军中枪法都是以冲锋陷阵为出发点,而且千军万马、大阵当冲,不可能像民间那样训练十年枪法才小成。因此明代军队规定军中枪法要简、疏,士兵训练只需要练习圈串、进退便可,然后就是出枪的速度和精度。军队中训练会找一个跟真人差不多高的靶子,上面标出头、喉咙、胸、手、脚等部位,士兵站在一定距离外,听到号令就猛冲过去扎刺上述部位,简单有效。

要说器械武术不能不说百兵之祖的棍法。明代以前虽然也有对于棍法的记载,但都不成体系,一直到明代棍法才成系统描述。《续文献通考》中记载当时“使棍之家三十有一。”比较出名的有少林棍、梢子棍、连环棍、阴手短棍、赵太祖腾蛇棍、边栏条子和跨虎条子等。

其中最为出名的无疑就是少林棍。《纪效新书》称其为“今之有名者”更有“棍宗于少林”之说。不过嘉靖四十年的时候,俞大猷奉命南征,专门前往少林请求观摩棍法,但一番演示下来俞大猷很是失望。他认为少林棍法“传久而讹,真诀皆失”,严重的名不副实,据说他还因此打遍了少林无一敌手。

在这种情况下少林主持也起了变革之心,于是请求俞大猷传授棍法,俞大猷也没有拒绝,但因为军务在身也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就挑选了两名武僧加入军队。在跟随俞大猷征战的过程中,这两名武僧学习了军中棍法长达三年,三年之后两名武僧返回少林寺,将学习到的军中棍法广传少林众僧,这样军民结合,革新了少林棍法,也从侧面说明了明代军中武术对民间武术产生的影响和促进。

由此可见,真正意识上的中国传统武术其实是以器械为先,现在如果只着重于拳脚,其实反而陷入误区。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黑云,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发表于 2017-05-18 00:00
  • 阅读 ( 75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