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喝足够的水就不会中暑?

防暑降温,首要在于喝足够多的水

热浪来袭,中暑甚至致死案例频发,如何防暑降温避免健康危害呢?

相关机构,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控中心(CDC)等,给出了基本一致的行为指南:

?无论你的体力活动强度高低,喝更多的不含酒精液体,而不要等到你感到口渴才喝。警告:如果因疾病被医生限制液体摄入或者正在服用利尿药,你应该喝多少水,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不要喝含有酒精或大量糖的液体,因为它们实质上会让你丢失更多的体液。此外,避免喝大量极冷的饮料,因为有可能引起胃痉挛。

?呆在室内,尽量避免或减少外出。如果可能的话,留在有空调的地方。如果你家里没有安装空调,去商场或公共图书馆等有空调的地方。即使在有空调地方呆上几个小时,也有助于你回到热环境后减少热相关疾病的风险。

?电风扇可以提供舒适感,但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无助于防止热相关疾病的发生。这时,有效的方法是冲凉,或换到有空调的地方。

?穿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

?永远不会把任何人留在封闭的、停泊的车内。

?虽然极端高温环境下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遭遇热相关疾病,但是有些人面临更大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和检视:

婴幼儿

65岁或以上老人

精神疾病患者

存在基础疾病的人,尤其是心脏疾病或高血压患者

?对于高风险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检视2次,并密切注意他们出现热衰竭或热射病的迹象。当然,对于婴幼儿需要更频繁的检视。

如果不得不外出:

?减少户外活动,并尽量安排在早上和傍晚进行。

?尽量削减运动或体力劳动。如果不得不进行,每小时喝2~4杯(每杯约250毫升,笔者按)不含酒精冷饮。运动饮料可以补充从汗水丢失盐分和矿物质。警告:对于低盐饮食者,喝运动饮料需要征得医生的建议。

?尽量多的在阴凉处休息。

?尽量避免或减少阳光直射,戴宽檐帽和太阳眼镜和并涂抹SPF15或更高性能的防晒霜。

各种指南都把喝足够的水列在所有预防措施的首位,并不惜笔墨对喝什么样的水、在不同情况下喝多少水进行了说明。

喝水为什么会被如此突出强调呢?

这需要从中暑的发生说起。

什么是中暑

人们常说的中暑并非一个严谨的医学术语,而是我国传统上对于热引起人体不适和伤害(疾病)的一个宽泛的说法。

如果把所有热引发的身体不适都称为中暑,那么夏日高温环境下人人必然无数次中暑。相反,如果把高温导致人体健康实质性伤害作为中暑的标准,更具有实际意义。

人为什么会中暑

热怎样才会导致人体实质性健康伤害呢,即引发中暑呢?

人是恒温动物,只要能维持人体核心温度在生理范畴内,人的代谢和功能就可以保持正常,不会造成实质性伤害。外界环境高温要给人造成系统性实质性伤害,只有通过打破人体体温调节的平衡,导致核心体温的升高。

人体体温的稳定依赖于身体与环境热交换平衡,受热力学的基本定律调整。基本函数包括(1)人体代谢产生热量的散失;和(2)从环境获得热量,这主要发生在在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或者暴露于强的热辐射状况下。

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空气温度和湿度,皮肤温度,风速,汗液蒸发,环境辐射温度、类型和数量,以及所穿的服装的特性等。

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为:

S = (M?W) ± C ± R ± K?E

S 指身体储热的变化,决定体温的升降;(M-W)指总的代谢产热减去体力活动消耗能量;C指对流热交换;R指辐射热交换;K指传导热交换;E =蒸发热损失。

高温(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32°C))特别并高湿环境下,C、R、K散热途径失效,E成为人体散热唯一有效途径。

我们知道,汗液就是血液的滤出液,大量出汗一方面要求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引起体液和钠等矿物质的丢失。


如果丢失的体液不能得到补充血容量减少,引发体内血液循环重新分配:散热所需的皮肤血流量增加,同时心脑肝脏等生命器官循环优先得到维持,则只能通过降低肾脏尿液排泄,减少不那么重要的“循环大户”——肌肉循环量,表现为尿量减少、疲倦(热疲劳)或肌肉痉挛(热痉挛);有时也可以出现脑血流量一过性降低而发生晕厥(热晕厥)。

血液循环重新分配本质上是一种代偿机制。如果持续处在高温环境需要继续大量出汗而液体继续得不到补充,血液循环“拆东墙补西墙”的机制也不能维持,整个循环则趋于进入失代偿状况,称为热衰竭。

在这种状况下,维持生命所需的脑心肺等器官的中央循环成了唯一优先级,散热所需的皮肤循环被降级。皮肤循环量急剧减少,表现出汗大幅度减少,同时脸色苍白,皮肤冷湿,脉搏弱而快速,呼吸快速而浅。热衰竭实质上就是循环衰竭,是造成实体是指损害的开始。

热衰竭如果还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血液循环就会彻底失代偿而衰竭。皮肤循环进一步被压缩甚至终止,人体最后的散热途径——出汗功能丧失,体温调节能力彻底丧失的结果是体温快速上升,1分钟内就可以上升到40°C甚至更高——致命性的热射病发生。

如果热射病还不能及时救治,就会造成脑神经、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损伤。这些损伤持续,终将发生不可逆性病理改变和功能衰竭,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不脱水,无中暑


从上述中暑发生的机制和过程可见,中暑的发生实质上就是人体血液循环从稳定到代偿、失代偿、最终衰竭的过程。

地表环境通常可以达到的环境高温下,只要保证充足的液体供给,健康成年人每小时胃肠道最大可以吸收进2升水,而人在极端高温高湿并剧烈运动(比如极端高温下的跑超级马拉松)时每小时出汗丢失液体可达1~4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体是可以保证血液循环的稳定状态的。只要血液循环稳定,生命重要器官和出汗功能就可以维持,那么也就可以避免实质性伤害的发生。

因此,可以说,只要能喝足量的水,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合状态,不脱水,也就不会发生中暑。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不注意防暑的其他环节,而是特别向人们提醒补充充足水分特殊的重要性。

  • 发表于 2017-06-22 00:00
  • 阅读 ( 85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