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警报:熬夜大脑会“自噬”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山夕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我们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可还有一句话是“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实际上,随着生活多元化与节奏多元化,“夜猫子”越来越多,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也给不少人带来了烦恼。

图片来源网络

据外媒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当老鼠睡眠不足时,大脑将开始“自噬”。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对老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它们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清除细胞”变得更加活跃,这些细胞叫做“星形胶质细胞”,就像是微型胡佛电动吸尘器,当大脑连接变得衰弱和分裂时,将开始清除神经突触细胞。这项研究对于熬夜对人类的影响又将是一项新的发现。

另外,此前还有研究表示,睡眠时间过少会导致人们面临心脏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人们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将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症发病概率,代谢综合症将诱导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症。

熬夜打乱生物钟

我们都知道,熬夜打乱的是生物钟,实际上,它破坏的是人体自然循环的健康系统。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正如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洄游迁徙,古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人早出晚归。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些规律:早上记忆力较好,午饭后容易犯困,下午体温较高等等,这些就是生物钟对人体调节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生物钟作为一种内在的调控机制控制着我们身体规律地运行着,人体内生物钟最初发现于长期在地下工作的矿工,不见天日的他们依然按时吃饭、睡觉与常人无异。

所有生命都受到日夜这种自然节律的影响。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这是由于生物钟基因及其下游基因以24小时为周期呈现节律性地波动表达,并由此导致各个脏器活动以及多种激素分泌的节律性波动。

人体生物钟(图片摘自尚书坊)

以一天24小时来讲,凌晨2点为肝脏排毒的高峰期;4点时血压最低,脑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呼吸很弱,此时人容易死亡;6点钟血压开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为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10点钟积极性上升,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13点钟: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此时感到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15点: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人体重新走入正轨;20点:当天的食物、水分都已充分贮备,体重最重等等。因此,根据人体精神、智力水平的节律性合理安排学习工作时间可大大提高效率,也可减少意外的发生。

生物钟紊乱对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生物钟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生理活动的调节,可想而知其紊乱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其实,生物钟紊乱与我们熟知的多种疾病都息息相关,包括肥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肥胖及其相关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突变小鼠在同样高脂喂食的情况下较正常小鼠更易肥胖,这是由于大量脂肪代谢相关的酶类均受到生物钟的调控,此外,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不例外。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科学家Panda.S的实验表明,强迫大鼠在白天进食会对其代谢和健康水平带来明显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肥胖。这一实验在小鼠和人类中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因此,由不规律的作息引起的不当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想减肥的胖子们,不要再运动、节食之后熬夜到天亮了,按时吃饭睡觉才是硬道理!

另外一种与生物钟密切相关并且大家避之不及的疾病就是肿瘤。经过对非正常工作时间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的飞行员,乘务员和上夜班的工人的研究调查表明:长期夜班工作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跨时区飞行的男飞行员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类似地,在对日本轮班的男性工人研究结果也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熬夜危害(来源网络)

另外有报道指出,妇女每个月工作三个夜班达15年或更久,其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此外,结直肠癌、卵巢癌、食管癌等等听起来就很遥远(其实并没有)的癌症都无法与生物钟划清界限。究其根本,是由于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细胞增殖、凋亡、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均受到生物钟的调控。

因此,对肿瘤的时间治疗学也开始备受关注,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表明:在恰当时间给予化疗或者放疗,可显著增加疗效的同时大大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不过,专家表示,大多数的“失眠”和所谓的“猫头鹰体质”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通过运动或是其他手段将作息重新调回来、让身体恢复元气的。所以,夜猫子们,无论夜生活有多么多姿多彩,熬夜也依然是我们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所谓工作学习诚可贵,可身体健康价更高,熬夜有风险,作死需谨慎,我们还是为二十年后的自己攒攒本钱,早睡早起吧!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6-21 00:00
  • 阅读 ( 107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