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起“白霜”还能吃吗?

巧克力风靡全球,给无数人的口腔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但看到巧克力表面出现白霜,很多人就会三思,是发霉?是产品质量问题?话食团明确告诉你,起白霜的巧克力一样可以安全食用。但是,巧克力为什么会起霜呢?白霜到底是什么呢?

巧克力起霜分为两种:糖霜和脂霜

糖霜:相对湿度高于70%时,巧克力表面湿气增加使砂糖晶体溶化,当相对湿度降低时,融化的砂糖又开始重新结晶,最终形成糖霜。糖霜的发生率低,对巧克力质量影响不大,可以通过控制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湿度来避免糖霜的出现。有时候甚至故意做出糖霜,赋予产品独特的感官

脂霜:发生率很高,对巧克力质量影响很大。脂霜的出现与巧克力的中所用的油脂密切有关,包括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脂霜。

1.起脂霜的原因是什么呢?

巧克力起脂霜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脂肪晶型的“变构”: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而可可脂有形态各异的六个“兄弟姐妹”,其中五弟(Ⅴ型)最稳定,是人们所期望的结构,他能使巧克力涂层具有光泽的外观。而幺弟(VI型)比五弟(V型)的熔点高,在储藏的时候五弟会变成幺弟,从而导致巧克力的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白霜”,这就是“脂霜”。

2.油脂的“迁徙”:18℃时油脂迁移的速度很慢且未起霜;但在 30℃时油脂迁移速度很快并迅速起白霜。而且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发生迁移的油脂组分不同。

3.原料间的“斗争”:有些商家会用代可可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相容性差,使之发生重结晶,从而形成更大的结晶体游到了巧克力表面,这些长而尖针状物最终引致白色混浊如霜。

2.会有危害吗?

不会。如果巧克力只是起霜的话还是可以吃的,虽然不太好看,但好的巧克力起霜味道变化不会很大,除非是品质差的巧克力,那就不要食用了。

3.为什么从冰箱拿出来后的巧克力容易起白霜?

巧克力长时间冷藏从冰箱拿出来后表面糖霜和脂霜都会生成,糖霜是因为巧克力从冰箱拿出来以后,表面的冷空气降温形成的水分使巧克力中的糖分析出,从而形成糖霜。脂霜是因为温度改变从巧克力中游离出来的可可脂和可可油。

4.如何正确存放巧克力?

由上述起霜机制可以知道,高温无疑是“起霜”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巧克力要贮藏于15℃至 20℃环境中,并避免温度波动。所以正确储藏巧克力的方法应该是:

1.冬天气温度一般低于20℃时,巧克力可以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

2.夏天如果温度高,巧克力容易融化,这个时候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温度一定要保持不变,巧克力要用塑料袋密封好,置于冰箱冷藏室(置于冷冻室是不对的哦)。

3.从冰箱取出巧克力时,请勿立即打开,让它慢慢回温至接近室温再打开,巧克力外层就不会覆盖一层水。

  • 发表于 2017-02-13 00:00
  • 阅读 ( 102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