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外污染事件:学生甲状腺结节为何那么多?

近日,常州外国语学校疑似污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主要争议在于学校是否被污染,以及体检中发现的学生身体异常是不是由可能存在的污染造成。核心问题还在于后者,因为人的健康毕竟是第一位的,而且事件也是因为学生闻到臭味后陆续出现不适发端的。

目前,有关学生体检结果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央视17日报道中宣称的:“自2015年底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另一个版本是,常州官方公布的数据:“据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的医学专家组提出的数据,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甲状腺炎2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白细胞异常的4人。”

虽然两个版本结果差异巨大,但是有心人不难发现,两者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之处,就是 “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企,前者占比高达近40%,后者也接近12%。

为什么在十几岁的少年人群中会出现如此多的甲状腺结节?这正常吗?

笔者给不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在这里仅仅从医学的角度来介绍一下甲状腺结节为什么会高发。

我们的甲状腺

甲状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重要激素。如果分泌过量激素,我们就会表现为怕热、多汗、食欲亢进、多食反而消瘦、心慌、急躁易怒等症状,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相反,如果激素分泌不足,则表现为怕冷、少食懒动、水肿(特点是按压局部不出现凹陷,称非凹陷性水肿)等症状,称甲状腺机能减低。如果胎儿出生前发生甲减,出生后又没有及时发现并补充甲状腺激素,则表现为身体和智力严重发育障碍,称为呆小症。由此也可以折射出甲状腺对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面,甲状软骨(喉结)下方,分左右两叶,中间相连部位称峡部。

显微镜下,甲状腺组织主要的功能单位是滤泡结构,滤泡壁是单层的腺上皮细胞,负责合成甲状腺激素;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进入滤泡腔的胶质物质中暂时储存等待释放。另外在滤泡外还有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称滤泡旁细胞或C细胞,产生调节骨钙代谢的降钙素。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功能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TSH)的调控,而TSH又受下丘脑分泌的甲状腺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调控。同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又可以反馈调节TSH和TRH的释放,三者协同称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共同维持甲状腺功能的正常。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

人在进入青春期后,生长发育明显提速,甲状腺激素的生理需求量增加,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分泌不足,垂体就会释放TSH刺激甲状腺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需求,这就导致甲状腺组织的肿大,称为青春期甲状腺肿。其中,局部腺泡增生堆积形成肿块就叫甲状腺结节。结节既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个并存。这种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代偿性增生是形成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增大,甲状腺分泌分泌功能减低加大与生理需求之间的矛盾,甲状腺增生形成结节的机会显著增加。因此,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出现几率高于年轻人约10倍。

同样的,由于炎症(常常是自身免疫性炎症)、腺泡内胶质物质集聚形成囊肿,或者组织内任何细胞肿瘤性增生(无论良性还是恶性)等原因局部形成肿块都称为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

功能代偿性增生、炎症和肿瘤是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原因,因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碘缺乏、颈部接触电离辐射(主要是医疗目的的放疗)、老龄和女性。

甲状腺结节的类型

因此,甲状腺结节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良性增生性结节

单纯甲状腺囊肿或伴有囊内出血

炎症性结节

甲状腺腺瘤(良性)

甲状腺癌

发生在甲状腺的其他肿瘤(如淋巴瘤、转移癌等)。

甲状腺结节常见吗

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只是通常没有症状不会被发现和诊断。很多时候是在常规体检、或由于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尔发现。因此,对于不同大小和依赖于不同手段才能被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具有很大差别。

一般而言,对于触诊可以摸出的甲状腺结节,人群中一般检出率在3~7%,女性多见,约6~7%,男性在1~2%之间。

人群中存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临床上被称为隐匿甲状腺结节。然而,随着超声检查的使用、普及,及其分辨率的提高,这些隐匿的甲状腺结节再也无可遁形。目前文献报告的使用高分辨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在20~70%之间。

那么,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真实的发生率是多少呢?尸检报告给出的答案是50%左右。就是说,人口中50%的个体存在甲状腺结节。

青少年人群的甲状腺结节

如上文所述,甲状腺结随着年龄发生率快速增加,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情况是怎样的呢?

据美国癌症协会汇总发现,21岁以下人群中可以触及的甲状腺结节为0.05~1.8%,尸检资料给出的真实的发生率高于13%。这样,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在正常青少年人群中能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也在这个比数上下。

有关甲状腺结节的一些基本事实

首先,所有甲状腺结节中的95%以上是良性的。

其次,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在青少年约13%存在甲状腺结节,多数人会在50岁以后至少出现一个甲状腺结节。一般而言,50岁人群中的50%将至少有一个甲状腺结节,60岁人群中的60%将至少有一个甲状腺结节;等到70岁时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0%。

甲状腺结节需要担心吗?

甲状腺结节是如此常见,超过95%属于良性增生,这样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担心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甲状腺结节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重视:

1 甲状腺癌,任何甲状腺结节都存在甲状腺癌的可能性,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女性乳腺结节与乳腺癌,同样常见而且预后都非常良好,因此需要早期确定良恶性类型,以便于早期治疗。鉴于此,医学上制订了严谨的甲状腺结节处置程序性指南。

对于患者而言,就是及时发现一些不好的迹象,早期就医。

那么,那些迹象预示恶性的可能性呢?包括:

头颈部电离辐射照射史

甲状腺癌家族史

年龄<14或> 70岁

男性

不断增大的结节

质地坚硬的孤立结节

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固定的结节

伴有持续性发音障碍、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等压迫和侵犯症状者。

2 局部压迫,这主要是一些巨大的甲状腺重大,以及甲状腺癌性结节。

3 高功能结节,指一些具有独立强大的聚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功能的增生结节或者功能性腺瘤,这类病人往往有甲亢表现甲状腺却没有弥漫性重大。通常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和放射性碘扫描就可以确诊。好消息是,高功能结节不会是癌症。

重视青少年甲状腺结节问题

青少年早期出现甲状腺结节往往提示甲状腺激素分泌供不应求,需要注意补碘。

更值得关注的仍然是甲状腺癌问题。在人们印象中,癌症似乎是一种老年性疾病,然而甲状腺癌是少数的几个例外之一。

据统计,所有甲状腺癌中的约10%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儿童少年期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性是成年人的3~4倍,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但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那么高,而且大多数是隐匿性的,怎么才能沙里淘金及时发现恶性结节呢?需要进行全面拉网式筛查吗?

答案是,不需要。因为,毕竟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

恶性结节往往是有迹可循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头颈部电离辐射照射史、甲状腺癌家族史,年龄越小出现的结节、以及有压迫症状(比如持续性声音嘶哑)的甲状腺结节。

对于这类高危甲状腺结节需要及时就医确定诊断。

我国的甲状腺结节同样高发

为了更具有证据力和代表性,以上引用的都是国际上大规模的统计资料。或者有人说,这并不一定能反映我国的情况。

事实上,国内统计数字与国际上基本一致。比如,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进行的《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基于社区人口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高达18.6%,医院健康体检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检出率也在20~70%之间。

综上所述,正常人群中隐匿性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使用高分辨超声检查可以揪出这些隐藏的甲状腺结节,人群中检出率一般占总人口的50%,青少年中也在13%左右。所幸超过95%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增生的,毋须担心,因此也没有必要去刻意揪出它们来。

最后,对于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中发众多甲状腺结节不必大惊小怪,发生率并没有高出一般人群,因此未必是污染造成。而且,甲状腺结节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中并不包括吸入化学物质。何况,事件中学生们与疑似存在的污染物仅有短期的非实质性接触(2015年12月开始到1月份这个间期仅仅闻到一些味道),更不可能造成群发性甲状腺结节高发,公众没有必要担心这一点。

  • 发表于 2016-04-22 00:00
  • 阅读 ( 93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