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你是否会“见死不救”?

今天的这个话题,我们要先来看一个让人痛苦的事件:

2014年5月28日晚9点多,在山东招远的一家麦当劳餐厅内发生了一起命案,一名就餐的女子遭到6名男女的疯狂殴打,最终不治身亡。当地警方通报,打人者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除一人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另行处理外,5人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

大家应该都记得这次事件,而这次事件最让人难过的是,当时餐厅里面很多人,有人还拍了视频我记得,但是却没人有出手帮忙,没……有……人……哎!

所以大家也会谴责当时在场的人,怎么不出手帮忙,怎么社会变得那么冷漠,人心不古啊,要是我们以后孤身一人也碰到这样的情况,可怎么办啊,我这种娇小玲珑的,更是只有被KO的份啊,一度我都想去练跆拳道,看到那个教练太凶了,放弃了,所以我只有寄希望于我这篇文章能够广泛传播了。

听我继续道来,别以为这样的事情只发生在中国,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情况:

1964年美国纽约的一天晚上,一个女孩从她经营的酒吧营业结束回公寓,公寓在皇后大街的一个安静的中产阶层居住区内,下车后,她遭到了一个持刀男人的恶意袭击,那男人刺了他好几刀,她大声喊救命。女孩一直呼救,直到最后有人报了警。警察2分钟就到,可惜女孩已经死了。

后续调查发现: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公寓周围共有38人目睹了这次袭击,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了警。

这是一次发生在美国中产阶层聚居地的事件,当时也是很多人都想不通,怎么就一个帮忙的都没有,而这样的情况,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兴趣,后来心理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人已经知道了,有人听过了,这就是集体无意识,也可以说是责任扩散,这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会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三个和尚没水吃,比如公交车上的小偷,比如集体闯红灯,经常悄悄发生在我们身边。

心理学能够发展壮大,还是靠实验,那我们就来看个在大学里面的实验,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被告知他们会被邀请讨论一些大学生活的问题,但是每个人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通过电话进行交流,设计是这样子的:

每个被试都在一个单独的房间,他们被告知和不同的人在交流,而其实都是录好的音而已,有人以为是自己和另一个在聊,有人以为是和两个人在聊,还有人以为是在和很多人个人在聊,第一个虚拟人会说些大学生活的问题,然后会尴尬的补充自己有癫痫,在压力大的时候有时候会发作。就这么聊啊聊,每组的第一个虚拟人就会说这么一段话:

“我,我……想,我需要……有……如果有人……能给我一点,给我一点帮助的话……,因为我……现在真的有麻烦,如……果有人能帮助……我的话,那……太感激……了。我的癫痫就要发作……我需……要一些……帮助,如果有人愿意帮助我……(哽咽声)我要死了,帮……组癫痫……(哽咽,然后就无声了)”

参加测试大学生应该都能够想到,是这位同学的癫痫发作了,他知道老师就是外面,如果他有需要可以随时叫老师,那通过对很多个大学生这样的测试,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也就是说以为之和对方一个人聊天的测试人群中,有80%的人都跑出去叫老师,说和我聊天的同学癫痫发作了,而到了以为有三个人聊天的测试者,只有60%的人跑出去叫老师了,而以为有6个人聊天的测试者中居然只有30%的人跑出去叫老师,并且第一组平均反应的时间小于1分钟,但是第三组的平均反应时间超过了3分钟,你们现在看别人被当小白鼠,可能觉得好玩,但是你要是身处其中,估计也还是同样的结果。

所以,相当遗憾,当人数多了之后,产生了集体无意识效应,你要是在公众场合需要得到帮助,可能会有点让你失望了,这不光要怪什么素质、社会风气,也要怪你旁边人太多了,那应该怎么办呢,尽量找个有能力提供帮助的,盯着他求救,只要他愿意出手,旁边的人有从众效应,就真的会变成众人拾柴火焰高了。

我开始说了,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广泛流传,为什么呢,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认识到有这么个集体无意识,又叫旁观者效益,当他们知道这只是社会人会发生的情况,他们会更乐意的伸出援手,而当你如果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时,千万不要以为别人已经提供帮助了,做你能做的。

希望我们真的不小心有一天处于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有人告诉你,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所以让我帮助你吧!


文:太阳花花园

  • 发表于 2016-03-28 00:00
  • 阅读 ( 90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