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第一大江湖帮派-丐帮

丐帮,在武侠小说中常常被描写为江湖第一大门派,并将它称为“天下第一大帮”。分析丐帮成份中,依旧将它列入中国侠士的特殊成份之中,是因为许多资料表明乞丐在中国历史上人数众多、遍布全国,且组织严密、历史悠久。

不管怎么说,中国历史上农耕文明的早熟,使得发达的内地可开垦的土地很快得到了一种“人口的爆炸”与“土地的饱和”,在这种“极限”情况下,人多地少的结果,造成了“礼治秩序”的混乱。而人的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于是,大量的劳动力从耕地上被排挤出来,流入社会与江湖市井,各谋生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行乞为生的。

这是一个生成原因、行为特殊、观念意识都与流氓相似的寄生性群体。当然也是中国秘密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丐帮作为一种职业性的团伙,是因为贫穷或遇到天灾人祸而作临时性的乞讨谋生的不一样,与确系身体残废及老弱幼小无依无靠也无别的办法另找生路的乞丐不同。他们大多是一帮无赖,他们所以自甘沉沦到社会最底层,成为社会寄生人,除去各种复杂的原因外,大抵都是以好逸恶劳的恶习及自轻自贱的品性为共同禀赋的。

丐而成帮,足以说明这群人是人多势重的。似乎谁也说不清起源于何时?依我们的分析大概不会晚于唐朝。因为有市井乞丐以偷抢诈骗等各种手段危害社会的文字记载,在唐朝已开始大量出现了。乞丐中为了行动自由和称霸一方,自然会以一种结伙行动的方式,成为流氓的变种。唐宋以来,流氓的一部分以丐的形式与身份合理合法地存在,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的丐帮组织就已经很严密了。在什么地方行乞,是有严格规定的。就连穿什么衣服都会受到丐帮团体的约束。这样便可以很明显地区分不同的乞丐帮伙。这些人是很守纪律的,他们会无条件地听从头儿的号令的。

丐帮在全国虽然没有统一的组织,但是他们却划分着自己的领地和势力范围,自成体系,不允许别人侵入,同时帮内的等级森严,不允许逾越一步,他们凭借严密的组织力量,对各自拥有的地段内的官民均形成了有力的威慑。

中国丐帮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人群中,终于站住了脚,并形成了一股不可低估的社会势力,这和乞丐在产生与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江湖义气有直接原因。丐作为江湖中的重要一员,受到那些游走江湖之士所具有的重友谊、讲信义、济人困危、伸张正义的侠义精神影响,在维系其团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中,为了生存发展,他们必须在遵守帮规的同时,讲江湖义气,作行侠仗义之举。

事实上,丐侠是最能体现游侠这个“游”字的本质涵义,乞丐多是无家无室、无牵无挂,云游四方,享有最大的行动自由的,他们一无所有,却傲然于世,仗义行侠。

春秋时代的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替主义报仇,不惜成为乞丐行乞。两次行刺越襄子不成,最后舍生取义,豫让行乞虽与一般乞丐行乞的目的不同,但他却是置身于乞丐之中,才完成复仇大业的。这说明侠义与乞丐时而是联姻的。连朱元璋早年也当过乞丐行过乞,明朝开国皇帝就是乞丐出身。

乞丐中讲义气、重友情、无德不报、无恩不酬的事例,在史籍中的记载是很多的。元朝时,临安坝头禹将仕平日里乐善好施。一天城中起火,逼近禹家。忽然他家门口出现了许多乞丐倾力相助,争着冲进火里往出搬东西,一会儿便将所有财物救出。等到大火熄灭后,众丐将所有财物交还了主人。禹很高兴,要重谢他们,众丐却说:“平日受恩,今日报效,一文不要。”受恩必报,且这种回报是加倍的、无偿的。

丐侠有时也会利用他们特殊的社会身份,做出一些令江湖上的流氓奸贼有苦难言的事来。范资在《玉堂闲话》中记载:唐朝时,唐懿宗皇帝常常微服私访游京中寺庙,一些乞丐知道大安国寺存有上千匹江淮进奏官寄放的吴绫,这可是一笔不义之财,便合谋设计取之。他们选取与唐懿宗相像的人,穿上用龙香熏过的衣服,带上几个扮成小仆的同伙,煞有介事地走进大安国寺。这时,有几个预先进来的乞丐向他行乞,他出手大方,给了那乞丐很多钱,一下惊动了群丐,一个跟着一个涌了上来。假皇帝的钱一会便发放完了,便开口问在一边看热闹的和尚:“寺院里有啥财物可借?”不待和尚回话,装成小仆的乞丐便抢着向和尚挤眼,和尚认定这位爷是微服私访的当今皇上,便有意巴结,诚怕诚恐地禀报:“柜内有人寄绫千匹,唯令是听。”于是,开柜取绫,全部发完。临走时,小仆神秘兮兮地对和尚说:“来日到朝里找我,我带你觐见当今皇上,定有重酬!”结果,事后才知这是丐帮上演的精彩绝伦的骗戏。可见丐帮不光行乞,还四处诈骗人财。

当然,在民族危亡之际,乞丐的侠义精神表现出了不屈于强敌人,为拯救国家民族之难而出生入死、挺身而出的行动。

明代无名氏《云间杂志》中有一篇小说《张二郎》,写了水性极好的丐者张二郎,多次泅水深入贼巢,刺探敌情,杀敌立功的抗倭斗争的故事。这大概是武侠小说史上第一个真实侠丐形象吧。

但是,在历史上张二郎是确有其人的。据《松江府志》记载:明朝末年,国难日重,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侵扰愈演愈烈。大敌当前,乞丐中的一些有民族气节之士,便挺身而出,抗击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他应征在方太守属下参加抗倭。为便国家不受外辱,他出生入死,屡立战力。事后却谢绝一切利禄富贵、美女,什么都不要,惟愿乞讨,这种精神连许多英雄豪杰都为之叹服不已。

乞丐行走江湖行乞,当然少不了携带武器护身,这个武器当然是打狗棒,棒子不论什么材质,只要拿着顺手,用着顺心就好。打狗棒即是作为一名乞丐的标准配置,也是对付城里为富不仁的大户人家放狗咬人的防身武器,对乞丐有很大帮助的。所以乞丐在外行乞常以棒子防身,但惟有丐帮帮主的棒子才有资格配称为“打狗棒”。乞丐非有钱人,条件好的才怀揣一把普通匕首或短刀、钢锥、短斧等短兵器护身,遇有财有势之人欺凌,一旦被逼急了就可亮刀护身。

金庸的多部武侠小说中,都有丐帮的打狗棒出现,然而自始至终打狗棒却只有一根。因为在小说里“打狗棒”象征了丐帮权力,一个巨众帮派统治的权力,那是丐帮帮主代代传承的器物,并不是一般乞丐能拥有的。《清稗类钞·乞丐类》记载丐头:乞丐之有丐头,尽人知之,而不知丐头必有杆子以为证,如官吏之印信然。《鸿鸾禧》剧本中,乙云:“兄弟才疏学浅,不能当此重任。”甲云:“老弟你休谦让,就此拜了杆儿罢。”是其证也。丐头之有杆子,为其统治权之所在,彼中人违反法律,则以此杆惩治之,虽挞死,无怨言。

至于丐帮的三十六路打狗棒法,系丐帮帮主嫡传武学,非丐帮帮主无法传授之绝妙武功,三十六路打狗棒法是丐帮开山祖师爷所创,历来是前任帮主传后任帮主,决不传给第二个人。数百年来,丐帮逢到危难关头,帮主亲自出马,往往便仗这打狗棒法配合打狗棒除奸杀敌,震慑群邪,惜年代久远早已失传。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黄药师。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老刘的私人微信号:DJLL66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04-19 00:00
  • 阅读 ( 7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