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谁为弓箭第一人?

漫漫史籍中,以弓箭扬名的英杰豪侠着实不少,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很多记载或似玄幻、或似科幻、或缺乏足够的惊心动魄。例如后羿射掉了九颗恒星;纪昌学射则是望远镜+显微镜复合技;惊弓之鸟只是个巧合;养由基的准头完虐现代奥运冠军;李广一激动能将箭射入顽石;最高端的射术更是跃入形而上的玄奇境界——不射之射。

▲李广射石

幸好我们还有一位靠一己之力,扭转战场局势的神射手——王舜臣。《宋史·种世衡传》记载,北宋徽宗年间,有一次,宋军与反叛的羌族部落作战,一开始作战不利,甚至连主帅都遇伏战死。  

▲《大驾卤薄图》中的宋代骑兵形象

当时败退的宋军被敌人围追堵截,在狭窄的关隘前挤成一团,不出意外的话,即将陷入溃败和覆灭。就在这个危机时刻,有一个叫王舜臣的军官站了出来。他就拿着弓独自站在那里,等待敌人进入射程。羌人冲在最前面的,是七个最骁勇的骑兵先锋。王舜臣认为,不打掉这支先锋,宋军必定在低迷的士气下土崩瓦解。于是他发出了一句响亮的预言:“谁冲得最快,老子就让谁脑袋开花!”


▲《西岳降灵图卷》中的宋代未着甲步兵弓箭手形象

结果这七个敌骑还在冲,于是王舜臣发了三箭,三个敌骑落马而死,而且都是脸上中箭。剩下四个敌骑害怕了,扭转马头就跑,结果都被王舜臣的箭穿通了后背,落马而死。

▲《西岳降灵图卷》中的宋代未着甲骑兵形象

上万的敌军都王舜臣神乎其技的弓箭所震慑住了,没人再敢上。于是王舜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开始重整宋军。没多久,敌军又冲了上来,一场恶战就此爆发。激战一直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王舜臣射出了上千只箭,箭无虚发,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最终,凭借着王舜臣的勇猛和担当,宋军才平安脱险。

▲《西岳降灵图卷》中的宋代未着甲骑兵弓箭手形象

相比于后羿射日、李广射虎之类的传说,王舜臣的战史详实而生动,其中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彰显勇气与力量的壮举,也是人类切实可以做到的壮举。

▲持弓箭侍立的宋代武士浮雕

原文中有一句重要的描述:“舜臣自申及酉,抽矢千余发,无虚者”。首先,“抽矢千余发”,千余并非虚数。两个时辰千余箭,以1000箭计,约合14秒一箭。考虑到更换装备、短暂休息的时间,实际发射频率可能高于10秒一箭,这个射速对于熟练的射手毫不勉强。现代匈牙利的骑射大师卡萨(Kassai)配合特殊手法,可以达到约每秒1箭的射速,而经过一定练习的普通爱好者做到3秒1箭也毫不勉强。

▲骑射大师卡萨

原文中“引弓三发,陨三人,皆中面”。“中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提示:这七个骑兵先锋,很可能是装备重甲的,而当时的骑兵头盔绝大多数是没有护面的。于是面部也就是着甲敌人最薄弱的部位。这也意味着王舜臣并不需要拉力很大、能射穿重甲的强弓就可以击毙敌人,也为“抽矢千余发”提供了合理性。而在四个小时内发射出上千只箭的这种马拉松式射箭,其实并不是只有王舜臣一人能达成的壮举。

▲影视作品中的面部中箭

在日本也有这种马拉松式的射箭比赛,并称为“三十三间堂射”(大矢数):在古代日本的京都有一幢房子,厅堂并列,一字排开,多达三十三间。射手要站在房子的一端向另一端发射,而且洞贯所有房间。比赛中,射手要从傍晚至次日黎明连续射箭,只允许射手吃完每顿饭和在射完一“肩”(箭筒,约容纳500枝箭)之后休息片刻,其余时间必须不停顿地张弓搭箭,连续发射。据史籍记载,最高记录保持者是纪伊藩国的和佐大八郎范远。贞享三年(1686年)四月,他在京都连发13053枝箭,其中8133枝洞贯全程。东京和京都保存至今的三十三间堂总长度为120米左右,内部高度约4.5米。这高度对弓的拉力和性能是有相当要求的,娱乐性的软弓只能让箭中途掉落或过高插在房椽上。

▲日本三十三间堂举行的弓道大会

可见王舜臣4小时千箭的成就不算超出人类的极限,而“指裂,血流至肘”更说明其付出了血肉的代价。不过,在剧痛和战乱中保持箭无虚发的精度,这份坚毅沉着又非单纯马拉松射箭可比。

有趣的是,“抽矢千余发”还包含着另一重线索。一支箭,以出土文物情况来看,重量在40-120克不等。考虑到王舜臣的弓可能并不是很重,取一个中间偏小的值每支箭60克。千矢就是六十公斤以上的箭重!体积也会多的要用车来装,绝不是一人身上可以携带的。而当时所使用的弓,全为天然材料制作,或为单纯的木材,或角筋加木胎,射多就会暂时性的疲软。疲软的弓不但影响威力,也会让射手无法掌握射准。所以在当时,一把弓射上几十或几百箭,就必须要轮换。

▲一支胡禄里最多装箭20只,羽毛需要更大的空间

弓箭还是一种要求匹配使用的器材。不同的箭混用会让射手掌握不了准度。箭不匹配弓的力量,也会导致飞行状态不佳,因此乱用不得。

▲筋角木弓

显然,王舜臣得到了有效的后勤支持,他并不是一个人完成了这种壮举。总之,王舜臣用自己的沉着与勇气力挽狂澜,拯救了成千上万名同袍的生命。即便这只是《种世衡传》中的一小段插曲,其“虽万人亦往矣”的豪气,却绽现出远胜玄奇神话的风采。中华上下五千年,弓箭第一人,当为王舜臣。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水替士心原创,文章编辑-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号:LQLSSFA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04-15 00:00
  • 阅读 ( 7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