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长春,大学和工作在湖南,要考教师资格 哪里办理双软认证?办理双软认证费用?

就考试而言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考完试后还有申请认证教师资格,这个基本是看怎么方便怎么来。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五条要求出具“户籍所在地的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

家在长春,大学和工作在湖南,要考教师资格证是要在湖南还是长春啊?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就考试而言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考完试后还有申请认证教师资格,这个基本是看怎么方便怎么来。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五条要求出具“户籍所在地的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的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的鉴定及材料”,同时有的省份考的东西不一样,可能多个教师法什么的,所以认证和考试最好在一个省份。
所以我建议是在你的工作地点或者大学所在地考,感觉更方便一点。
具体我也不清楚啦,我当时是在学校直接考完了+++

·······································································

哪里办理双软认证?办理双软认证费用?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所谓“双软认定”是指软件企业的认定和软件产品的登记。
两者无任何相关,可分开申请,无先后要求。
两者的申请都有一个前提:拥有软件产品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
 双软认证流程:
 一、软件企业认定
    1.填写申请表“双软认定申报表系统”,填完后直接上传给软件行业协会。
    2.送交的申请材料除申请表外还有以下文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2)自主开发或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的证明材料。(产品登记证书、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专利证书,拥有其中一种即可申报)复印件
    3)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4)企业开发、生产、经营软件产品列表(本企业开发和代理销售的软件产品)
     5)系统集成企业的资质等级证明材料及复印件(这项中,若软件不是系统集成类的,可不用提交系统集成企业的资质等级证明材料及复印件,也可用软件开发明细代替)。

···································^^····································


双软认证是在软件行业协会申请办理的,您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软件产品,先申请软件著作权权,这是申请双软认证的首要条件。我这的申请材料不是很全的您可以先看看,您去搜下【汉唐双软】那里的资料很全的。
双软认证申请材料:
1、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软件评测报告
3、上年度12月份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复印件各三份加盖财务章
4、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企业总人数在20人以下的须提供50%企业大专以上人员的学历复印件;如企业全部人员超过20人,列出企业人员名单一份(包括姓名、毕业学校、学历)
6、上一年度12月份科研开发成本明细帐,帐页最后一页复印件一份并加盖财务章;
7、按要求提供软件销售发票复印件一套(3-4张)以及对应的合同复印件。

···································^^····································


基本上到你公司所在地的软件协会,价格基本上是软件企业认证是2000左右,软件产品认证是800.
前提是你已经取得了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评测报告。

···································^^····································


我可以帮你办,我有哥们在软协

·······································································

我为什么举家逃离东北?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部分内容节选自网络


我为什么要举家逃离东北?


回答这个问题时,总是让我泪流满面... ...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的家乡沈阳是重工业基地、共和国的长子。生于斯,长于斯,我爱这片黑土地,也爱黑土地上热情善良的人们。可我还是出走了,成为据说流失的四百万人口中的一员。


原因很多,容我慢慢说。


1


今年10月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李克强表示:


“我听东北一些企业家讲,现在想在东北搞一个项目,仍需盖200多个章,没有几百天根本办不成。还有不少企业家反映,东北的营商环境和南方一些地区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东北首先要从自身改革做起!”“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李克强说:“网上有一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可千万不能让这种说法变成现实啊!”


对于“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意思,东北的领导们真的该好好琢磨琢磨了。




在创投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东北的创业笑话:


我打算在东北做个互联网创业项目!


我去哪里招人?没人!都去了北上广。


我去哪里融资?没钱!找投资人?没有!找政府?有关系?


我去哪里谈产品?扯淡!吹牛逼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强。


我去哪里拓市场?保守!东北对互联网产品接受能力整体就差,慢热。


我去哪里揽业务?固化!宁可几十万砸线下广告也不肯在互联网上投1万。


最后,这个人,去做了网红——在网上唱二人转……


东北真的就没有什么可以走的互联网创业路了么?



东北的创业的传统打法就是建园区,包括大连高新园区,沈阳浑南新区等。IT产业园在前三年,政府的补助还是很多的,但是后期资金支持越来越乏力了,园区内的政策也开始走低——现在大连软件园新入驻企业,连双软认证都很难拿到,更别提有合作为了。”


那么,为什么资本不进入这些园区,是不能还是不愿意?


这与东北本身的问题有关。在东北呆的久的人都知道,这地方就是人情,圈子。不认识几个人就没法办事。外面来个投资的,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有核心技术的,政府的人先连吃带拿走一圈,等到项目启动了,领导们没有影了。在东北的创业成本,并不比一线城市低。”


除了资金、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


一位曾在东北招聘过的互联网公司人力总监表示:“我在东北招聘的时候,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外包产业。只要是做外包行业久的人,基本都是废的。他们没有锻炼出来完整的技术能力,也没有垂直领域的行业经验,很多优秀人才在里面就废了。面试过很多吉林大学、哈工大学等的毕业生,做外包做傻了,感觉真可惜。”


现在东北籍的在北京北大清华毕业的高级人才,不愿意回东北,因为在同学里,回东北没前途,没发展,而且被亲人朋友笑话没面子。

 

试问,如果不是多年的潜规则,逆淘汰已经到了一定阶段,东北地区何至于人才流失,年轻有才干的人又为何背井离乡的首选北上广深?

 

北京有雾霾,有堵车,还有生活成本和工作压力,甚至还有一些就业生活上的歧视,但是北京就有一条东北不具备的,就是在北京工作在职场上大部分时候要比东北公平,基本的原则还是看中人的能力而非背景和关系。

 

逃离东北的东北人,其实就是想去一个可以凭真本事就能出人头地的地方,也是大多时候可以拍着胸脯讲自己的原则的地方。



2




聊东北经济,先说说东北得天独厚的条件:


东北曾经是共和国的工业摇篮


有一汽汽车,有长春客车厂,有哈飞,沈阳机床厂,中国一重,鞍钢,哈尔滨汽轮机,丰满水电站等建国初期响当当老牌的工业企业,是共和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东北地处平原,资源丰富


东北农业资源丰富, 黑土地富饶辽阔,人均分配土地份额大。平原的地理位置使大型农工机械得以运用,东北几乎没发生过大的地质和自然灾害,农民得以温饱。在上个世纪中期,我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时,东北也支撑着农业经济相当大的份额。

 


物流发达并且有口岸


东北地处平原,陆运物流速度快,东三省连接北京可以实现2日内到达。东北紧邻俄罗斯,日本、蒙古国、朝鲜、韩国,有得天独厚的边贸优势,陆路、水路口岸数十个。但是由于国家战略发展,对邻邦政策以及商业氛围不浓等种种原因,所以这一优势资源并没有充分发挥。




较好的教育基础


吉林大学曾经排名全国大学前十,光沈阳就有42所高校。长春光机所,中国第一台电视诞生的地方,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曾经是部署直属。这些老牌工业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彰显着东北工业雄厚的底蕴。


东北重视教育,教育氛围浓厚,所以之前看到有文章称出走的东北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学历素质俱佳的高素质人才,并且近年东北移民也越来越多,同样是技术移民居多,可以说东北流失的都是人才,是东北的精华,是本该成为东北发展的中坚力量。


以上所述都彰显着东北曾经的繁荣。可以说东北的城市基础配套都是非常健全的,并不是外界所理解的偏远落后。在东北生活,民计民生是完全有保障的。




可是为什么仍然遭遇了经济“断崖式”下降?


接下来我想谈谈东北经济话题的关键词:“人文环境 ”


谈人文环境,就要谈谈“人”。我之所以不愿意离开东北,就是因为东北人乐观爽朗,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


在沈阳生活,可以时刻体会人与人之间浓厚的温情。沈阳曾经连续数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负责任地说,在沈阳生活,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


幸福感跟物质收入不是成线性关系,在东北我没有听过老人倒地没人敢扶的状态,也没听过老人倒地会讹上扶人的好心人。


在东北,你买不买瓜,都会敲开半个给你尝尝。你打车没带钱,你就先走,加个微信你转过来就行。你吃饭钱包落在店里,回去找基本都能找到。


当然也有很多外地朋友说东北人脾气火爆,都跟混黑社会一样,能动手的尽量不吵吵,其实东北人只是性格急,吵过了说开了还可以亲热的喝上一口。

 

在街上看到身材高挑,苗条的东北美女,在不说话时真的是一道风景。但是一开口,“唉呀妈呀”、“嘎哈”的东北口音一出来,确实违和,但是适应后就觉得无比过瘾,女人不造作,男人直肠子,与东北人打交道跟喝东北的高粱小烧一样,火辣辣的入喉,有点呛,但是暖胃暖肠。


这是一个东北人对家乡最醇厚的热爱。


但是,我仍然出逃了,比较讽刺。出逃原因是钱,是收入,也是个人职业发展,从做了出逃的决定开始,我就一直反思并关注着东北经济问题。




现在谈谈我作为一个东北人,是怎样反省东北经济衰退问题的:


首先,阐述下东北主导的两种经济形态:一是农业经济


这个经济形态始于上世纪初,闯关东开始,由于生存淘汰机制,一部分鲁冀灾民逃荒到东北,并且在这片黑土地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头。


东北的黑土地富饶,少有荒年,朴实醇厚地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东北人,在东北有一种共识,就是种地不会大富大贵,但生活是不成问题的。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家里有十几亩地,这在南方或者西北耕地稀缺同学的概念里,几乎要成为地主了,可在我们那里简直是毛毛雨。这十亩地虽没有让爸妈变得富裕,但足以养育我们姐妹长大并供我们念完大学,可见东北人是有退路的,最起码还有可以糊口的黑土地。


没有淘汰机制,没有激烈的生存竞争,所以出去闯是有野心,不出去闯是安分守己。




二是计划工业经济


这个经济形态始于建国初期,由于苏联老大哥的帮忙,也由于东北的地理位置,优先享受了苏联在工业上的扶持。这个计划工业经济在建国初期,曾经是共和国发展的发动机。


在东北人的认知里,国企是铁饭碗,当年爸爸妈妈因为我能端上国企的饭碗而无限荣耀,如今也因为我放弃铁饭碗而忧心忡忡。可见,国企的优越感根深蒂固存在大部分东北人的意识里。

 

这两种经济形态,在东北是独立存在的,相互没有交集,更谈不上拉动扶持。


其次,谈下我所认知的问题症结。(我没有学过经济学,对经济常识也知之甚少,仅凭对家乡的热爱和牵挂,自己思索出的想法,请勿见笑)


先讲讲小农经济,如我上文所述,没有淘汰竞争机制,导致农民进取意愿低,农业经济形态扁平,也没有市场刺激,导致农业经济没有纵深和立体的发展,仍然是靠天吃饭,当然也是因为靠天可以吃饱饭,没有穷则思变的刺激,所以一直停留在农耕经济,几十年如一日。


我回到我曾经成长的农村,真的是几乎没有变化。劳动力作为经济形态的最基本单元,缺乏活力。

 



把“计划”跟“工业”拆开,工业经济是典型的实体经济,市场被大型国企垄断,本土中小型投资者无法涉足,更加使市场缺乏竞争,从而无法刺激国企主动谋求发展。


可以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大家所谈到的“人文环境”所在。




计划经济曾经让东北大踏步发展,但计划经济留下的思想余毒也导致“来东北,脑进水”。


没有人打算为企业的发展或者经济的走势买单,无论为国企服务还是找政府办事,都有一种优越感,或者想过手捞油,或者想设置障碍刷存在感,而忘了初衷是为民服务,合作共赢。 



案例一


我妹妹经营一家物流公司,前两天因为黄标车违规进入市区被罚扣,妹妹打电话问我在交警部门有没有认识的人(在东北基本上是托熟人,靠关系解决问题),我回答说没有,并告诉她一定走正规程序,不需要找关系送礼。


问她交警部门的处理意见,她说交警部门只是扣了车收了证,没有告诉怎么处理,下一步的通知是什么时候,到哪解决都不知道,我很匪夷所思,无论是扣分罚款还是强制报废,应该有个说法啊,否则执法依据是什么?


妹妹说不敢这样直白问,怕被穿小鞋,就这样她每天不停地跑交警大队问处理意见,僵持了一周后终于告之罚200扣3分的处罚方式,我真不知道这个处罚是他们扣车后讨论出来的,还是先让车蹲个一周的拘留才能接受处理?



案例二


曾经有过办工商执照的经历,首先无法在网站或者电话中获得关于要提交哪些资料的有效信息,到工商部门也不能在办理前得知,只有在不停的排队中,在各个窗口的办理流程中得知仍然缺失哪些资料。


在经历了3次往返及超长时间的等待后终于交齐所有资料,但被告知要5个工作日内下证,后被主动偷偷告知只要给相关办事人员“表示”一下,当天就可以下证。


“走后门”和低效率充斥着政府与群众对接的基层窗口,老百姓想创业,干点啥,一是要等,二是要送礼。



案例三


在与企业合作时,也不完全按照合同办事,增加额外要求,克扣回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个项目开始,首先要贿标,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甲方有疏忽失误,乙方(外来投资者)要无偿免费给甲方买单善后,否则就不会顺利地验收得到回款。


企业内部各种势力内耗的结果是乙方最受伤。每个与甲方合作的乙方都要有一笔风险费用的预算,这笔风险费用就是用来打点各路关卡的。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外来经济投资意愿低。


试想,没有透明的竞争环境,谁还愿意来?


3




在东北,很多人仍保留着“进大国企、端铁饭碗”的思维,有人把东北人评选为全国“最贪恋体制的动物”。


2015年4月,曾有媒体报道,大庆油田的职工上街抗议油田招聘制度改革,因为改革后,很多油田子女再也享受不到包分配的待遇。报道中引用这些家长的话说:“以后他们会知道一份安稳的工作多不容易。”


在东北很多地方,找工作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关系。


东北人曾深受体制影响,讲究面子,这也造就了全中国最讲求人情关系的社会。以大庆油田为例,如果家里不是市政或者油田的,等待年轻人的就只有待业这一条路,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出外打工。


除了影响年轻人的择业观,官本位意识带来的直接恶果就是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


曾有美国一位企业总裁应东北某市政府邀请作实地考察。当返回机票遇到麻烦时,陪同的地方官员表示“这不是问题”,随之省长出面解决了机票问题。该总裁回国后给市政府寄来了感谢信,对受到的热情接待和帮忙深表谢意;但同时表示,自己的企业暂时不会来东北投资,因为像机票这样的事还得劳驾省长解决,说明这里的做事规则有太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


这片土地仿佛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经济不景气,导致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人口外流;人口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净流出,又反过来继续拖累经济的发展。

 

下面引用几则数据:

 

2015年1月3日,英国《经济学人》在一篇题为“东北再度告急”的文章中指出,东北地区面临严峻恶化的人口形势是经济失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引用国内某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称,东北地区净流出200万劳动力。


2016年2月底,辽宁省社科院公布的《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也显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入为36万,十年后的“六普”则显示,东北人口净流出200万人。

  

之后,国内媒体每每提及东北人口流失都会提到“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三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

 

也许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深度君最讨厌的就是统计数据,因为现今很难找到真实可靠的数据。对于人口数据而言,深度君觉得互联网以及公开渠道所得到的数据也可能有一定失真,现实情况也许要比数据显示还严峻。

 

目前我们的所在地区(东北省会城市),每100个人里面有约22个老人,6个学龄前孩子,22个中年人,10个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2个大学在读学生,1个残疾人,2个待业或失业的,35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扣掉一部分混日子的中年人,每100人里真正贡献社会财富的不超过45个人。”

 

深度君最反对等着政策振兴经济。“有能力的人都走了,剩下的人能力有限,认真程度欠佳,即便给上一些大好的政策,又能如何?就好比你到幼儿园宣布对所有小孩子免税,他们该玩儿玩儿,该吃零食吃零食,该尿裤子尿裤子,这一飞冲天的政策能复兴经济么。”

 

而东北青壮年人口外流,直接导致老龄化加剧。数据反应出来的问题是直观而残酷的。

 

东北地区2015年的中位年龄为43岁,比全国的38岁高5岁,相当于全国2027年的水平。这导致东北养老负担沉重。2015年东北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参保职工与领取养老保险人数之比)为1.55,远低于2.88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为1.79,吉林为1.53,黑龙江为1.33,全国最低。(根据人社部数据)

 



“有能力的人,都走了!”

 

东北地区外流人口特点,和其他人口净流出地区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四川、河南等传统人口流出大省,外流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但在东北地区的外流人口中,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占相当高的比例。


这特么的太可怕了!


东北地区的医生、教师、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成批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那些有本事又不堪忍受自身环境的人,大多是远走天涯,到大城市或者是沿海发达地区去寻找自己的事业空间和机会。

 

而留存东北中小城市的大概有三类人,第一类是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相对优越的人,比如官员或企业家;第二类是能力和勇气都不足,不愿到外面闯荡的人;第三类是拖家带口,能力勇气都有,但想走也走不开的人。

 

深度君还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上述百人中做贡献的45人里面,包含着15个公务员。这个数据不见得确切,但这个感受并非空穴来风。


东北的失败,就是移民社会的失败,只移民了人,只填饱了肚子,没有在这个移民社会中孕育出新的、完善的理念体系、信仰精神、共同目标。




今天起的东北人,要学会:


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


爱的深沉!


  • 发表于 2020-11-23 20:36
  • 阅读 ( 645 )
  • 分类:双软认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