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如果自己不是那种特大型公司,没有专业的项目部人员的话,建议找有资质,品牌,靠谱的公司去代办。国家高新企业认证其实就几个条件,成立时间,公司是否有流水,是否有知识产权这些硬性要求。
+++可以找当地靠谱专业机构申报,省时省力同时通过率好,陕西高企申请可以找我们,100%通过
+++···································^^····································
···································^^····································
如果自己不是那种特大型公司,没有专业的项目部人员的话,建议找有资质,品牌,靠谱的公司去代办。国家高新企业认证其实就几个条件,成立时间,公司是否有流水,是否有知识产权这些硬性要求。
···································^^····································
可以找当地靠谱专业机构申报,省时省力同时通过率好,陕西高企申请可以找我们,100%通过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什么好处 1.税收优惠: 执行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税率(认定前25%) 2.现金奖励: 地方政府补贴10万-200万资金奖励(每年有变动,以当地政府最新通知为准) 3.融资贷款: 更容易获得VC投资(风险投资)和各大银行的贷款 4.项目扶持: 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补贴、实验室项目的有利条件 5.政府采购: 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体系 6.吸引人才: 享受引进人才,积分落户政策;外籍高管可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中国绿卡) 7.税前扣除: 享受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8%的部分税前扣除 8.品牌提升: 提高企业研发管理、治理能力 9.更有利于享受企业通用优惠政策: 1)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财务报表有利; 2)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3)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可按照175%扣除加计; 4)可为员工办理工作居住证,可为企业法人申请上海市户口.:可享受购房/买车/上学绿色通道; 5)办公改善:部分省市优先获得办公及工业用地等
···································^^····································
第三章 条件与程序 第十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第十一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如下: (一)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二)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 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 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6.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三)合规性审查 认定机构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依据企业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提出认定意见。 (四)认定、公示与备案 认定机构对企业进行认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并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
1、促进企业科技转型 2、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3、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执行15%(认定前25%)的优惠税率,税率降低10个点,税额减少40%; 4、提高企业市场价值:证明企业在本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开发能力,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企业投标时的重要条件; 5、提高企业资本价值:高新技术企业是吸引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也更具有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实力,从而推动企业快速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去。
···································^^····································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科创板开闸之际,各地纷纷重奖科创企业。毫无疑问,科技将成为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那么,有没有一个指标能够衡量各大城市的科创实力呢?
有的。
那就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这个指标比研发投入(R&B经费)和专利数据更直接,也比独角兽企业数量更全面。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林小昭统计的2018年各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现一个有趣的结论,东莞、苏州两个地级市的高新企业均已超过5000家,横扫包括杭州、武汉、成都在内的所有二线城市。
通过检索公开信息还发现,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高新企业数量分别约为2.5万家、9206家、1.1万家、1.44万家,再次彰显一线城市的雄厚家底,这令所有二线城市望尘莫及。
全部统计结果如下:
编者注:北上广深数据来自对统计局官网和公开报道的检索,其他城市数据来自第一财经的报道。
细看这个表格,信息量不小,我们主要解读一下广州、东莞、苏州、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
01.
广州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近年来,广州的科创数据被自媒体黑得不像话,一会是“广深之争”,一会又是“广杭之争”,让人为广州捏了一把汗。但这一次,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可以说为广州正名了。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2018年广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突破1.1万家,稳居全国第三。
不仅如此,2018年广州市有2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47%,其中7项(全省共9项)由广州市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广州多的只有北京和深圳,分别达到2.5万家和1.44万家。广州的数量超过上海,相当于2个苏州、2.8个杭州、3.6个成都。无论风云变幻,你大哥终究还是你大哥,广州的底子不容置疑啊。
写到这里,估计会有杠精会问为什么广州没有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呢?为什么广州没有杭州那么多独角兽呢?
面对这两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我尝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阿里、腾讯这个量级的巨头,全国也只有两个啊,同样的问题你也可以问北京上海啊。更何况,撑起腾讯半壁江山的微信大本营自始至终都在广州,谁能说广州没有互联网?
其次,这是广州作为一个千年商都独有的城市气质,那就是“底厚而塔不尖”。
毫无疑问,广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完整产业门类的城市之一,从传统制造业到商贸服务,再到金融、互联网、生物科技、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各个新兴行业,广州都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只是缺少塔尖巨头。
比如,在汽车行业,广州有广汽这个业绩亮眼的大企业,但与上汽、一汽、东风等行业翘楚相比,仍不能并驾齐驱。
在互联网行业,广州有网易、欢聚时代、唯品会、UC、酷狗、多益等闷声赚钱的实力牌,但都没有在各自领域做到第一名,也缺乏BATJ那种天下睥睨天下的气势。
在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我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中,广东省内共有14家互联网企业上榜,深圳有8家,广州有5家,还有一个是来自珠海的金山软件。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东省的的前六名中,有4个来自广州,而深圳只有1个。
在制造业领域,广州有金发科技、立白、欧派、珠江啤酒、浪奇等知名度颇高的品牌,但总体规模仍然不够大,离世界500强的门槛还有较大距离。
在生物科技领域,广州有达安基因这个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但论知名度,却不如比它后上市的华大基因。
在智能制造领域,广州也有亿航无人机、极飞科技等表现不俗的科技公司,但和同行业的大疆科技相比,知名度也略显不足。
在房地产领域,广州曾是粤派房企的发源地,拥有保利地产、富力、越秀地产、雅居乐、香江、时代等大一批知名房地产企业,但和碧桂园、万科、融创这些行业弄潮儿相比,又显得锐气不足。
坦白讲,广州这座城市,家底雄厚,从来都不缺实力雄厚的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缺的是第一名。广州从来不缺优等生,缺的只是超级学霸。广州也从来不缺精益求精的商业精神,缺的只是追求卓越的王者气象。
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广州的城市气质,那就是“底厚而塔不尖”,相比而言,杭州可能要用“塔尖而底不厚”来形容了,虽然知名企业众多,但论产业门类、经济总量、城市功能,还和广州有很大差距。
02.
东莞和苏州,则狠狠地甩开了其他二线城市。
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5798家、5416家,横扫除广州之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作为两个缺乏科教资源、缺乏机场的地级市,东莞和苏州能有如此的创造力,令人惊叹。
我估计,这和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二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城市,这决定了它们的产品必须具备国际竞争力,而要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就必须有创新力。其次,二者都在电子信息方面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而电子信息又是申报高新技术产业的大户。
相比苏州,东莞还有一个优势是,充分享受到深圳的高端产业外溢,近年来在全球通信技术、智能手机、无人机领域等占有一席之地,其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比而言,杭州和南京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就没有那么明显,也缺乏上海、深圳这种一线城市的高新产业导入。杭州在阿里巴巴崛起之前,实际上是一个以传统制造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城市,其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基础未必有苏州和东莞深厚。
不过,苏州和东莞的基础设施和其经济实力一直不相匹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长就发出了两个“恳请”:一是恳请把苏州北站打造为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二是恳请支持规划建设苏州机场。
除了苏州和东莞,佛山和中山两个珠三角地级市也惊艳了一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位居前15名,超过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显示这两座产业强市的功底。在未来冲击科创板上,值得看好。
另外,珠海的高新企业企业也达到了1900家,超过宁波、济南、厦门、郑州等大城市。要知道,珠海只是一个人口不到200万、GDP不到3000亿的小城市,说明,珠海虽小,但含金量不低。
03.
在东莞、苏州、天津三城之后,目前4000~5000家的城市尚缺,有多达6个城市位列3000家到4000家之间,分别是杭州、佛山、武汉、成都、南京和青岛。
杭州去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48.4亿元,新认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9家,按365天计算,相当于每天新增2.9家。
成都去年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增长15.8%,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
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已有多个强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杭州去年5月实施了《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是杭州市级首次对国高企实行资金奖励,补助金额最高可达60万元。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杭州的国高企要达到5688家,力争达到6000家。2018~2020年期间,杭州重点布局建设的研发机构每年新增200家以上,总数达到2000家以上。
武汉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该市将借鉴深圳、广州、杭州经验,立足武汉实际,出台《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将会对相关企业进行更大力度的扶持。根据计划,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
佛山去年10月公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显示,将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壮大。到2020年,佛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努力达到5000家。
毫无疑问,科创板将成为中国城市竞争的新赛道,中国区域经济的力量格局可能会深度调整。据悉,在刚公布不久的科创板首批名单,9家企业,南方占据8席,北方仅占1席。
写到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还不能划等号,所以数量多不代表质量高。但无论如何,先把数量做起来是第一步,没有数量何谈质量?
延伸阅读:
深港居然超越硅谷,中国7个科创聚落进入全球100名
东莞是个很特殊的城市
广深老城为何没有上海苏州好看?
上海的大开大合
广东人口增量,连续两年超苏鲁浙之和
把一亿增量人口装到省城去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