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技术不精的软件测试人的迷茫? 准备去香港,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

你好,不单是测试人员,其它职位的人员会碰到这个问题。不过我最近刚好看到另一个测试人员也有类似的困惑,我的建议贴给你看看:一个测试行业从业者的疑问? - 钱蓓蕾的回答 我...

31岁技术不精的软件测试人的迷茫?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你好,不单是测试人员,其它职位的人员会碰到这个问题。不过我最近刚好看到另一个测试人员也有类似的困惑,我的建议贴给你看看:一个测试行业从业者的疑问? - 钱蓓蕾的回答
我觉得在工作上累点是不怕的,怕的就是没激情,人生也没多少年,在一个犹豫的状态下工作,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消耗,所以我觉得需要有一些改变。要么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跟老板好好聊一下他对你的期望,看看有没有可能承担更多的、更有意义的工作,通常来说,如果你自己是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你的老板对你的工作肯定不是非常满意的,所以,主动多思考自己的发展,主动去跟老板聊,可能是一个突破口,有高的贡献才有可能得到高绩效和升职加薪的机会;要么就干脆换一个工作试试咯。+++楼主意识到了危机,这是好事。
楼主在职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竞争力,一旦现有公司风吹草动,就比较麻烦。
坦白的讲,我司实习过半年以上的应届生都比楼主能力强。现在很多公司找人更看重候选人是否有潜力可挖,是否可塑,是否能承担压力,这些方面年轻人优势很大。
建议楼主打起精神来,在技术上持续积累,换个能不断进步的环境。+++仅从工作相关方面聊一下个人见解。
关于测试工作。你做的不开心还是要从主客观原因分开分析。
1.客观原因。可能贵公司对测试重视程度不高,其实这也是业界普遍现象。我们单位为了提高测试的地位,成立了软件工程化小组,我们是组长单位,要打分的,跟钱直接挂钩。当然,这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结果,反过来考虑这也是由于前期确实对测试不够重视。近年来,很多国企单位纷纷建立了软件工程化体系,重要度较高的软件需要有相关资质的范围开展测试。并且在测试结束后要给出评价,对于缺陷率较高的软件可能还需要研制单位重新提交测试申请。为了保障出厂的软件缺陷率好看,并且切实的提高软件质量,研制单位也会委托测评机构提前开展一轮测试。有些工程化做的较好的单位对厂内自测试的要求也很高。贵公司可能这方面起步较晚,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很多国企已经走在前面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许到最后这一点可能会成为贵公司被淘汰的一个理由或者导火索,你们的领导应该能够想到这一点,我相信你的情况会很快好起来的。
2.个人原因。您今年三十有一,相对于帮我做事的兄弟姐妹还要年轻一些,这几位都是半路出家,做测试不到两年,可以说还荒废了一年。但是,令我感动的是这些弟兄们还能听的进去我的话,能够连续一个月每天休息五个小时,还能信誓旦旦的跟我说保证完成任务。您觉得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有激情,是我们这些管理人员么?不完全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一颗热爱学习、渴望进步的心,心中有着希望之火,需要我做的就是给他们氧气。我经常跟他们说,我不怕全年指标完不成,不怕他们给我捅多大的篓子,我怕的是他们没有活干,怕的是当我们这个团队解散之后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兄弟们最终被埋没。所以我需要他们尽快成长,尽快有所担当。虽然与市场经济的表面意见不合,但是我的做法满足了发展的需要。没必要调教别人哲学道理,你爱这个行业,自然不会无聊,自然不会累。我一度迷失,因为技术能力到了一个瓶颈,尝试着换个环境做测试。但是,我换了环境之后一切从头开始,我还要再经历一次这种瓶颈的感觉,所以最后我把技术、培养新同事、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现在管理的角度解决问题,这就叫上帝视角吧,我发现我能够解决的问题突然增加了好多。现在,我们都在努力学习进步,测试是一项工程,也是一门学科,充满了工程项目,也可以从中搞一些技术研究工作,所谓的工匠精神吧。年龄大了,总是说辞,谈理想的时候还是把生活分开看,喜欢就是喜欢,懒还是懒。先问清楚自己是否热爱,是否合适,然后再结合生活谈可行性。

所谓编制。本人及爱人都是编制外,本科生,活得好好的,我负责的人里面有三分之一的研究生,有三分之二的985,很多是编制内的。今年,国企体制改革唱的挺响,其实我也是坐等结果。我个人不在乎,但是身边大多数的人,包括我爱人很在乎。当然这是合理的,人为财死嘛,不过人也不能完全被金钱绑架,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最典型的就是开心。前领导随他那口子去了香港,他最常说的就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你既然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那还是以充实自身,完成自我超越为主,找到了自身价值,也就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希望能帮到你,夜深了,今天写到这里+++换个工作就好了,去那种测试对发布有一票否决权的公司.+++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正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支持+++

···································^^····································


楼主意识到了危机,这是好事。
楼主在职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竞争力,一旦现有公司风吹草动,就比较麻烦。
坦白的讲,我司实习过半年以上的应届生都比楼主能力强。现在很多公司找人更看重候选人是否有潜力可挖,是否可塑,是否能承担压力,这些方面年轻人优势很大。
建议楼主打起精神来,在技术上持续积累,换个能不断进步的环境。

···································^^····································


仅从工作相关方面聊一下个人见解。
关于测试工作。你做的不开心还是要从主客观原因分开分析。
1.客观原因。可能贵公司对测试重视程度不高,其实这也是业界普遍现象。我们单位为了提高测试的地位,成立了软件工程化小组,我们是组长单位,要打分的,跟钱直接挂钩。当然,这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结果,反过来考虑这也是由于前期确实对测试不够重视。近年来,很多国企单位纷纷建立了软件工程化体系,重要度较高的软件需要有相关资质的范围开展测试。并且在测试结束后要给出评价,对于缺陷率较高的软件可能还需要研制单位重新提交测试申请。为了保障出厂的软件缺陷率好看,并且切实的提高软件质量,研制单位也会委托测评机构提前开展一轮测试。有些工程化做的较好的单位对厂内自测试的要求也很高。贵公司可能这方面起步较晚,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很多国企已经走在前面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许到最后这一点可能会成为贵公司被淘汰的一个理由或者导火索,你们的领导应该能够想到这一点,我相信你的情况会很快好起来的。
2.个人原因。您今年三十有一,相对于帮我做事的兄弟姐妹还要年轻一些,这几位都是半路出家,做测试不到两年,可以说还荒废了一年。但是,令我感动的是这些弟兄们还能听的进去我的话,能够连续一个月每天休息五个小时,还能信誓旦旦的跟我说保证完成任务。您觉得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有激情,是我们这些管理人员么?不完全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一颗热爱学习、渴望进步的心,心中有着希望之火,需要我做的就是给他们氧气。我经常跟他们说,我不怕全年指标完不成,不怕他们给我捅多大的篓子,我怕的是他们没有活干,怕的是当我们这个团队解散之后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兄弟们最终被埋没。所以我需要他们尽快成长,尽快有所担当。虽然与市场经济的表面意见不合,但是我的做法满足了发展的需要。没必要调教别人哲学道理,你爱这个行业,自然不会无聊,自然不会累。我一度迷失,因为技术能力到了一个瓶颈,尝试着换个环境做测试。但是,我换了环境之后一切从头开始,我还要再经历一次这种瓶颈的感觉,所以最后我把技术、培养新同事、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现在管理的角度解决问题,这就叫上帝视角吧,我发现我能够解决的问题突然增加了好多。现在,我们都在努力学习进步,测试是一项工程,也是一门学科,充满了工程项目,也可以从中搞一些技术研究工作,所谓的工匠精神吧。年龄大了,总是说辞,谈理想的时候还是把生活分开看,喜欢就是喜欢,懒还是懒。先问清楚自己是否热爱,是否合适,然后再结合生活谈可行性。

所谓编制。本人及爱人都是编制外,本科生,活得好好的,我负责的人里面有三分之一的研究生,有三分之二的985,很多是编制内的。今年,国企体制改革唱的挺响,其实我也是坐等结果。我个人不在乎,但是身边大多数的人,包括我爱人很在乎。当然这是合理的,人为财死嘛,不过人也不能完全被金钱绑架,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最典型的就是开心。前领导随他那口子去了香港,他最常说的就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你既然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那还是以充实自身,完成自我超越为主,找到了自身价值,也就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希望能帮到你,夜深了,今天写到这里

···································^^····································


换个工作就好了,去那种测试对发布有一票否决权的公司.

·······································································

准备去香港,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呢?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手机要提前申请香港漫游,过到去才能用。 港币不用提前兑换,那边的港铁站和旅游区都很多兑换店,而且旅游区的很多商店都收人民币。 如果你是烟民,在室内和部分室外写明禁止抽烟的地方不要抽烟,不然被抓到要罚1500

···································^^····································


会有个销售陪你试机的。那边可以上网的。测试软件可以到时下。语言的话开机的时候貌似可以选。带过关么本人买过2次都是笔记本放包里,盒子直接拿在手里。过关没压力。

···································^^····································


挑选一个好的主机商是很重要的。主机商不好就感觉自己买的主机被坑了,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出了问题没人负责,没有技术人员帮你处理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一定要选择口碑好的主机商。另外,还可以从客服的角度来分析,客服的态度也决定了这家主机商的品牌,客服态度不错,谁都愿意在这里买东西。 我有朋友用 【恒创科技】 的香港虚拟主机,感觉还不错,服务好、一个主机可以建立无限个站点,我也准备换成她们家的主机了!!

·······································································

体验 | 在香港天天点外卖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自从几年前发现了外卖这一人类伟大发明之后,每每从港村来到内地开会、出差、旅游、探亲,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不论门口的小吃街多么诱人,我总是要坚持点几顿外卖。


不为别的,就为门口等待我的红黄蓝绿色小哥,以及他们手中小小塑料袋里热气腾腾的期待。



在香港的这几年,从一开始在学校食堂吃各类无法言说的饭菜,到后来光顾学校只有捞面的小卖部,到参加工作后和同事在楼宇中的人群中午餐,再到常常管不住自己的手去买冰激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终于进化成了Foodpanda、Deliveroo和Ubereats的忠实用户,在外卖的大海里畅游。


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做饭,我家里的烤箱和各类厨具也是一应俱全,并且常买常新;每次在宜家厨房区域选购的时候,我能娴熟得像个家庭主妇;一掷千金结账的时候,仿佛自己已是一个拥有海景豪宅且有六七个孩子和投行工作老公的大厨:)


图:pinterest


菜谱我也是投资过几本的,英文菜谱最后变成了我的英语书,研读成功后在外国餐厅里点菜倒是所向披靡;随破壁机附送的菜谱因为原料太难买,当了一阵摆设后扔进垃圾桶;下厨房app在我做菜失败后被我气急败坏删除,过了一阵又下载,又失败,又删除,如此反反复复唧唧复唧唧……可能我的人生真的没有这个做菜的function吧。


另一个原因大概是本人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自认的),平时除了一些固定朋友的聚会外,不太喜欢一个人出门吃饭,尤其是遇到和人拼桌,面对陌生人的眼神,我这个社恐+妄想症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感觉自己吃得相当拘谨又寂寞啊。



总之,点外卖这件事,我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衡量了各项成本后才决定长期拥有的!




# 香港外卖App大测评


我从去年开始用外卖App点餐,直到今天。感谢外卖软件让我不必再在饭点儿抓耳挠腮,让我跟自己的胃达到了高度和解。

 

首先说一下我主要在用的点餐App有:Foodpanda(粉色)、Ubereats(黑色)和Deliveroo(绿色),偶尔会用麦当劳的24小时麦麦送(红黄相间)


下面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各个App以及我点餐的一点经验。(请以下提到的品牌马上给我打钱!!!)

 

Foodpanda


Foodpanda在九龙地区比较吃得开,开发的本地菜、内地菜和快餐店比较多。去年疯狂给优惠,经常减15、25,但最近几个月的快递费整体走高,优惠也比较普通,基本都要惠顾满100才有9折。



餐厅推荐:


美心餐厅:我的真爱,感觉比堂食好吃啊不知道为啥。一个人就吃去骨海南滑鸡套餐,两个人就吃家常滚汤2人晚餐,都是有饭、有汤,菜也做得很良心。



老上海馄饨:鲜肉小馄饨+烧麦+茶叶蛋,是家乡的味道。


Cali-Mex Bar & Grill:墨西哥夹饼,牛肉+大虾,不错吃哦,导致我经常一连点好几天。



Pret A Manger:每周末采购一次,多买几个巧克力的croissant做早餐。



Ubereats


Ubereats经常需要点满3次,从第4次开始才给折扣,后来我竟然发现他们的折扣后也比餐厅原价贵了很多!


生气!我用这个吃的最少。



餐厅推荐:


祥兴记上海生煎包:米其林推荐,生煎包真的不错,爱点招牌+鲜虾生煎包,牛展粉丝汤也好吃!不过每次都太多了吃不完(后来deliveroo上也有了,我就在deliveroo上点比较多。)



Jar-Jar-Bar by Peek-a-Poke:这个poke做得不错,价格比deliveroo便宜,两个人可以吃,满200还会有一些不错的优惠。



Deliveroo

Deliveroo在港岛吃得开,上面有很多不错的餐厅。经过考量后,我直接每月充了98港币成为VIP用户,所有订单免费送货,我基本上就吃他家了。


可是从上个月起他们更改了条件,即使是VIP用户也要每次订购$100以上才可免费送货,我迷了,尝试了几次之后昨天退了premium。


但也许,下次订餐,还是会续上的吧……



餐厅推荐:


华姐清汤腩:最近比较迷恋的一个餐厅,清汤牛腩+萝卜治愈了每一次阴天的心情。



Pici Pasta Bar:也是走治愈系的,每次订购都会送给我一张手写的小卡片,背面是菜谱,我收集了五六张了,有一种被爱的感觉。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鸟唐扬滑蛋盖饭不错,每一样都是有salad有汤的完整套餐。




Kai:Poke选择多,不会点错,各种各样的菜和鱼的mix都很好吃!



Leaves & Liberty:这里的Burger都是人造肉,口感蛮好的,还可以将面包换成沙拉。他家沙拉的配搭也都超级超级健康,很适合健康生活的人群。



元气寿司Genki Sushi:乌冬、手卷、炸鸡,我之前很喜欢点元气寿司,只是不知为什么最近这两个月下架了,只好默默等待它们再卷土重来了……


# 点外卖的一些Bad Experience


点外卖这么长时间,也不是没有bad experience,譬如:漏送了某样食物,App显示已送达但食物却没有送到,食物冷了,某时段突然高峰缺乏快递员以至要等很久,等等。



如果遇到问题,建议大家保留好证据,直接点击帮助联系线上工作人员,也可写邮件过去。基本上各大软件的服务都很好,很少需要提供证据,都会被线上服务人员以塞现金优惠券的方式妥帖解决。

 

某次在Foodpanda点麦当劳漏送了一小盒酸奶,竟然收到了全额退款,还是有点开心啊。


# 总结并升华全文


在疫情的冲击下,香港的外卖行业也实现了大跨步增长:餐厅选择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服务也日趋完善,线上客服人员回复得也越来越及时。


也常常在App上看到招聘启事,送餐小哥从之前的亚裔少数族群到现在香港本地人逐渐增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算是见证了这个行业在香港的一丝丝变化。

 

现在每次吃饭、朋友来家里玩,已经习惯了打开手机App点餐,不再让自己跟厨房作斗争。


同时,我也有机会接触了相当数量的东南亚裔族群,对他们的认知也渐渐改观。从一开始媒体上各种各样的负面评价,到现在看到这群人勤恳奔波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心里还是有点触动。


图:香港01

 

在楼下看到飞速奔跑的deliveroo小哥、一位被出租车司机碰到人车翻倒在路上的巴基斯坦人、还有很多很多一闪而过只留下背影的送餐员……


在香港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里,我们通过小小的App有了一点点交集,在一个又一个的“hello”和“thank you”过后,再无缘分。



/本 文 作 者/



王小饼 

老游戏宅/特级沙雕艺术传承人/架子鼓演奏爱好者



/欢 迎 来 聊 聊/ 


在香港,你最爱点哪家外卖?



/往 期 回 顾/


在港村读MBA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在香港这5年:港漂最后的黄金时代?

在香港,初学粤语是怎样一种体验?

跟香港local男孩谈恋爱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TVB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被迫在香港上网课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香港做服装设计是怎样一种体验?

疫情期间,在香港媒体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征 稿 时 间/ 


如果您也想将自己的港漂经历与更多人分享,

  • 发表于 2020-11-17 13:37
  • 阅读 ( 449 )
  • 分类:软件测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