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会导致胃溃疡?你如果信了,说明你还活在上个世纪

背景新闻:小伙5年“过午不食”导致亏溃疡?

近日,一则“杭州小伙为养生坚持5年“过午不食”,胃里形成两个巨大溃疡”的报道在网上广泛传播。澎湃新闻在新浪微博的发布,在短短1天时间,转评接近4万。

浙青网-青年时报报道称,杭州青年小周,29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平时饮食不规律。偶尔从网上接触到了“过午不食”的“养生理念”,开始践行,并坚持了5年。他平时偶尔也会有胃部不适,未在意。上周二,吃了点辣椒后,突发腹部剧痛。

经胃镜检查,小周患上了胃溃疡,胃壁长了两个巨大的溃疡(直径大于2厘米),还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

浙江省中山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咩庆解释说,像小周这样饮食不规律,甚至盲目效仿古人“过午不食”,强迫自己忍受饥饿,很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就是众多疾病中的一种。

张咩庆进一步解释说,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过午不食”没有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人夜间活动量大,常常到凌晨才睡觉,如果不吃晚饭,甚至断食,会使身体缺乏能量,而且人体胃中存在胃酸,如果长时间不进食,可能会导致胃酸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久之就会出现溃疡等疾病。

总之,新闻中的医生把小周的胃溃疡归咎于“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就会导致胃溃疡,这是真的吗?

今天的“消化性溃疡”已经不是上世纪的“消化性溃疡”

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胃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合称上消化道,发生在这两个部位的溃疡合称上消化道溃疡,也称“消化性溃疡”。

为什么称消化性溃疡呢?

医学界曾经认为,导致上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需要胃酸来激活)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即所谓“无酸不溃疡”。因此称为“消化性溃疡”。

然而,后来研究发现,否定了这种说法。虽然人胃内可以有最低达PH1.5的酸环境,但是胃内壁有整套自我保护机制,只要自我保护机制不受破坏,就不会导致自身消化。因此,自我消化并不是 上消化道溃疡的原因。

但是,目前医学界仍习惯于沿用“消化性溃疡”的术语。当然今天的消化性溃疡已经不是上世纪的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溃疡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上消化道溃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能够破坏胃自身保护机制的因素,目前确认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物。

幽门螺杆菌

是一种生活在胃部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溃疡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医学发现之一。两位发现者Barry Marshall和J. Robin Warren博士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可以破坏胃内壁防止自我消化的保护机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患上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这种溃疡称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的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胃癌高度相关。

患有溃疡的人,通常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有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目前世界上有经典的治疗方案,就是联合使用3或4种药物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称三联或四联疗法。

当然也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患上溃疡,对于没有症状的感染者可以不用进行治疗。

既然是细菌,自然是经过传染传播。遗憾的是,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途径包括:

·污染的食物

·污染的水

·污染的的餐具

·与感染者的唾液和其他体液接触,包括接吻。

适当注意控制细菌传播途径,预防感染也是预防溃疡和胃癌的方法之一。

非甾体抗炎药

是一类通常用于治疗疼痛的消炎药物。包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等。

NSAIDs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介质前列腺素的产生达到消炎、止疼、退烧作用。

然而,正常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却有着重要生理作用,比如胃壁组织前列腺素就具有扩张血管保障胃壁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包括防止胃酸自我消化的作用。NSAIDs抑制为组织前列腺素的产生,降低胃十二指肠血液灌注,从而减弱粘膜组织保护自己免受胃酸侵蚀的能力而导致易于溃疡产生。

NSAIDs也可以干扰血液凝固,导致和加重溃疡出血。

NSAIDs非常常用,因而是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和/或高剂量使用NSAIDs显著增加发生溃疡的风险,这种溃疡称为NSAIDs诱导的溃疡。

如果长期使用NSAIDs,同时伴有以下状况,则更容易诱发消化性溃疡:

·年龄在70岁以上

·女性

·服用两种以上NSAIDs或长时间大剂量服用NSAIDs

·以前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伴有两种以上其他疾病

·服用其他药物,如皮质类固醇

·喝酒或吸烟

遗传因素和内分泌肿瘤

有部分的十二指肠溃疡有家族史,或者有称为ZES综合征的内分泌肿瘤导致。这种溃疡发病的基础是基础酸(就是没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分泌)和最大泌酸量增加。就是说,有的人的胃生产酸的能力天生比别人大,过多的酸就容易“烧坏”自己。

有关上消化道溃疡的误区

上消化道溃疡是常见病,加之很对人,包括很多医生对于这种疾病研究的新进展缺乏认识,人群中普遍存在有关这种常见病的很多误区。当然,这些误区有的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的是来源于医生的误导。

饮食不规律导致溃疡

这是流传最广的有关消化性溃疡的误区。逻辑是,饮食不规律,吃饭错过饭点,但是胃酸的分泌不会错过。空腹情况下胃酸大量分泌就烧坏自己导致溃疡。

事实上,一方面,通常进食才会刺激胃酸分泌;另一方面,上消化道有自身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不会轻易被自己烧坏——要充分相信达尔文同志的进化论嘛。

事实上,即使,你一天跳过三餐,也不会导致溃疡。

因此,本文主题,“过午不食”导致胃溃疡,是一种认识误区。

情绪压力或担心导致溃疡

这是另一个流传广泛的误区。

事实上,研究已经表明,溃疡的发生与通常的情绪压力无关。

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溃疡

这个传言也颇有群众基础。新闻中,小周就是因为吃辣椒后引发腹部剧烈疼痛才就医发现溃疡的。

事实上,这些辛辣食物的确可以引发原有溃疡疼痛感觉加重,就如同你用辣椒水涂手,正常皮肤会感觉到热痛,如果你手上有伤口则疼痛更研究。但是,却不会加重病情;更不会引发健康者发生溃疡。

溃疡者应该规律饮食、吃特定的食物

规律饮食一项上文已经介绍,跟溃疡无关。

至于溃疡者需要吃特定的,通常是清淡和温和的食物,这也是没有必要的错误认识。

通俗媒体道“善意”的提醒变成传播错误健康信息

我们不怀疑这篇报道的记者和新闻中出现的医生的善意。我们相信他们原本是向公众善意提醒关注胃健康。却由于这位医生的知识尚停留在上世纪,善意提醒变成恣意传播错误健康信息,误导了很多网友。

最后,笔者提醒广大网友,预防消化道溃疡:

首在谨慎使用非甾体类止痛药,尤其注意不要滥用这类药物。

同时,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还要注意烟酒、其他药物等其他危险因素。

  • 发表于 2017-07-19 00:00
  • 阅读 ( 71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