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惯咀嚼声?你有恐音症

生活中,有一些声音让人忍无可忍,比如指甲刮过黑板发出的声响,叉子划过玻璃、餐刀刮瓶子发出的噪音,之所以听者难受,是因为它们的频率在2000~5000赫兹之间,是人类耳朵最敏感的频率范围,会引发大脑中的听觉皮层(处理声音反应)和杏仁核(掌控消极情绪)之间产生交互作用。

然而,另外一些人讨厌噪声的方式则让人费解,他人吃饭发出的咀嚼声也可以让他们暴跳如雷。

听声似受刑

美国人詹姆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看电影时,他没法忍受别人在他旁边咀嚼爆米花的声音。不过,他大可以逃离这些有恼人噪音的公共场合。然而,在家里跟家人的相处也让他感觉到非常不安。

举例来说,一天,詹姆斯回到家中,惊喜地发现妻子将家里布置得很漂亮,桌子上已经准备好了一顿精美的烛光晚餐,原来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工作的劳累一扫而空,他很感激妻子制造的小浪漫。烛光让屋子显得很温馨,他们坐在桌前,享受这顿美好的晚餐。这时,一个不悦的念头出现了。妻子在吃牛排时,发出了难听的咀嚼声,詹姆斯不想破坏美好的气氛,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不过这些声音对他来说太大,最后他不得不跟妻子说:“抱歉,不过,亲爱的,你可不可以吃牛排时,不要发出声音……”妻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和不悦,可想而知,这个美好的晚餐最终草草收场,两个人都感觉不舒服。

来自英国肯特郡的29岁安娜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安娜8岁时,就会对呼吸声、饮食声以及其他沙沙的声音敏感,感觉到心慌,并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这不是一般的烦恼,因为这些声音几乎遍布生活每个角落,为了躲避这些声音,她会避免去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在一趟30分钟的火车旅程上,她不得不不断起身离开座位去找更安静的场所。由于对普通声音的恐惧,她经常在公司哭泣,并坐立不安。三个月后,安娜被解雇了。

恐音症患者的困扰

2014年《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全世界人口中,像詹姆斯与安娜这样的人可能占到20%。2000年,研究者们特意为他们这类人发明了一个医学新名词“恐音症”。

恐音症,顾名思义,就是对声音感到憎恶。不过,这种症状的患者可不是对大家都讨厌的尖锐刺耳的噪音反应激烈,而是对周围人发出的一些重复性的声音,产生过度情绪反应。

80%的这些触发声音经由口中发出,比如喝水、咀嚼声、呼吸声、打喷嚏声……不过,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声音也都可以是触发因素。这些声音只是周围人正常活动时发出的声音,有的时候甚至很轻柔,比如吃薯片的沙沙声,远远达不到噪音的级别,然而恐音症者却会感觉到恼怒甚至愤怒,一些患者还会以口头或者身体攻击的方式回应这些噪音的发出者。

由于对声音过于敏感,一些恐音症者会被人误以为性格孤僻怪异,而遭到冷落,他们自己也倾向于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变得不爱社交。严重者,在长期的心理压力下,还会影响生理健康。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一些不是噪音的声音这么敏感呢?这是不是他们性格的问题,比如情绪管控欠佳?还是像强迫症一样的严重情绪障碍,大脑一些区域出了问题呢?

大脑太过于活跃

早期的研究者发现恐音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如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不过,许多患者并没有这些大的精神性疾病。也不是因为压力而出现耳鸣。

为了弄清楚真正原因,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次实验。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是20个恐音症患者,对照组是22个健康人。当这些受试者在MRI扫描仪中时,研究人员播放了三种不同的声音。

中性声音:雨声、沸腾的水壶发出的呼呼声。

令人不快的噪音:婴儿的哭泣声、尖叫声。

恐音症者的触发声音:呼吸声、咀嚼声。

结果表明,当这两组受试者听到前两类声音时,大脑反应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当恐音症患者听到第三类触发声音时,心率和皮肤导电性都会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大脑扫描仪显示的结果表明,真正的原因是恐音症患者的情绪控制系统出现了异常。当患者听到了触发声音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都会显著增加,这些大脑区域的过度反应会引发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增加的心率和出汗。

不仅是大脑边缘系统各个区域有异常连接,研究人员还找到了恐音症患者与正常人群大脑的关键生理差异。在恐音症患者的大脑中发现了更多的髓鞘,髓鞘具有绝缘作用并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一般,髓鞘越厚,传递信息的速度越快。这也加剧了恐音症患者大脑对触发性声音的过度反应,也可能是大脑情绪系统过度反应的生理原因。

这些研究表明,那些恐音症患者,并不是因为性格或者心理原因才对一些声音过敏,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的大脑出现了异常,这也说明恐音症确实是一种生理疾病。

遗憾的是,研究者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疗这一情绪障碍症的方案。不过,我们可以在公共场合吃饭时,尽量不发出声音,这样既可以显得有礼貌,也能照顾可能的恐音症患者。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恐音症患者,试着戴上耳机远离这些噪音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小贴士:

如何判定自己为

恐音症患者?

201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研究者们将恐音症视作一个独立的精神疾病,并且初步列出了一些诊断标准:

■ 患者会因为一些人为制造的声音产生负面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 听到这些声音时,患者先是感到烦躁和厌恶,随后便很快升级为愤怒,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的攻击性行为;

■ 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是不理智的;

■ 患者倾向于主动回避会出现这些声音的场合;

■ 患者会因自己的反应而感到焦虑和自责,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 患者的反应无法用其他精神障碍进行解释。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7年第7期杂志文章

  • 发表于 2017-07-30 00:00
  • 阅读 ( 76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