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会恐高?是心理问题还是生理反应?

为什么有些人会特别恐高?站到稍微高一点的地方都会感觉“双腿发软眼前发黑”、“晕眩、想呕吐”?甚至看见一些从高处拍的照片都感觉到战栗?这些人拒绝去挑战高空极限项目,因为无法克服自己的“缺陷”,那恐高到底是种生理反应,还是心理问题呢?

恐高症有什么症状?看看你有吗?

恐高的基本症状就是眩晕、恶心、食欲不振,眩晕感强烈时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和恐高的人交流时,他们会告诉你“一靠近我就想象着自己已经掉了下去”,“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受,满头大汗,呼吸急促,心慌气短”。一些“恐高症患者”拒绝坐飞机,拒绝睡上铺,拒绝乘透明电梯。此外,对怕高的人而言,站得越高,眩晕、心慌等症状就会越强烈。

那恐高症是一种病吗?生理病还是心理病?

恐高症又称畏高症,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现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出现过恐高症状。其中10%属临床性恐高。他们每时每刻都得想方设法避免恐高症“突发”。

眩晕感是恐高症最重要的症状,眩晕问题专家指出,眩晕与视觉信息缺乏有关。这是因为视觉信息缺乏。引起的心理恐惧。当人从高处向下看时,眼中的景象跟平时大不一样,就像坐飞机时,看到陆地上的汽车都像甲壳虫。这让你的视觉信息大减,身体更容易失去平衡和定向能力,安全感会在瞬间缺失,继而产生恐高。

一般情况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的动作幅度是以视野中物体的相对活动为参照对象。假如从高处往下望,地面物体太远太小,就不能作为平衡信息回馈的根据了。再加上人在高处,眼睛无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实物进行水平运动参照,于是人体平衡系统崩溃,继而出现类似舟车晕浪那样的眩晕,无法定位。

科学家指出,人们靠“视觉流场”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当人们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公路尽头在我们极目处消失,这时人不大会害怕,因为人与这个视觉流场成直角。但当人站在大厦边缘往下看,尽管也是一望无际,这时大脑的判断能力会受到困扰,因为人跟视觉流场并非成直角关系,而是扩大到180度,大脑感觉地心吸力把身体吸进无垠之中。

这么看来,出现“眩晕感”是大脑里视觉系统和肌肉平衡系统“打架”了。

这里,小编想起著名的“倾斜小屋”,一旦进入小屋就会产生一种头晕迈不开步的感受,小屋的地面是倾斜的,但是整个屋子的陈设都和地面保持垂直。

这时大脑里有多路信号:

一是位于人耳中的平衡感受器将感受到地面倾斜程度及时传入大脑;

二是眼睛将所看到的情况传入大脑(因为整体倾斜,地面和墙面呈直角,眼睛判定屋子是“平的”);

三是肌肉紧张情况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也将传入大脑(肌肉感觉地面是斜的),大脑将这些信息综合分析,一时间无法做出判断,难以对骨骼肌肉和有关器官发出行动指令,因此动作无法协调,大脑出现眩晕感,双腿难以迈步。

它和恐高症患者的经历相似,就是身体的总司令“大脑”被“下属”的汇报整懵逼了,一瞬间有点乱,想静静。

那为什么有的人程度重?有些人并不恐高?

如果对于大脑来说,都分析这几路信号,视觉都会接受到挑战,实际上“怕高”是普遍而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大脑对危险环境自动产生的情绪信号。那为什么每个人表现不同,有的人晕得厉害,有的人却无所谓?

这就和一个人的身体平衡系统有关系了,不少迹象显示,现代人的恐高症状与当今社会发展有关。科学家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人们的定向障碍越来越严重,眩晕也变得更普遍。

假如我们终日坐着不动,眼睛只盯着电脑等物体,人体的平衡功能就会衰退。不过,假如最初触发眩晕的刺激性活动不断重复,大脑就会开始调整适应,定向障碍便会渐渐改善,大脑会自动找寻固定参考点作定位根据——这正是溜冰好手不断高速转体而不会眩晕倒下的原因。

那么恐高可以被克服吗?

可以,运动可以减轻症状。人体负责控制平衡的要素——视觉、内耳和肌肉,通过活动才能正常运转。假如你发现有轻微后天恐高症状,不妨多挑战自己,通过攀高俯视等行为,情况会有所改善。如果症状严重,就应在医生的监督下,到安全的高环境中,接受循序渐进的训练。你可以多爬山、上楼梯,并有意识地让自己俯视脚下,随着高度的逐渐递增,你就能慢慢适应了。另外,克服恐高也要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入手。尤其是应该从儿童期开始就让他们多走独木桥、翻筋斗、跳跃、转圈等。然而,怕高并非恐高症。若你站在高层建筑的屋内也惊恐万分,总有不安全感就不正常了。这种对高处产生的过分恐惧的情绪、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符,明知自己恐怖过度,却无法控制的情形才是恐高症。

此外,最简便的解决办法是闭上一只眼睛,让身体平衡系统较多地依靠肌肉而非视觉,舒缓眩晕和恐惧,但不要闭上双眼,因为眼前一片漆黑,内心会更胆怯、更迷惑。

总之,克服恐高症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令平衡系统正常工作。

成长期的儿童可以通过走独木桥、翻筋斗、跳跃、转圈等训练身体定向能力。成人也不应放弃这类活动,以免出现定向障碍。

还有种心理暗示法: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那些懂得远离悬崖峭壁的人才能远离危险,他们的怕高基因被一代代传了下来。怕高更多地来自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御机制。“假如你站在悬崖边上,你会感到随时都有可能坠落深渊,从而提醒自己停下脚步向后退。”这份恐惧是人类得以繁衍的重要心理保障。因为,从进化心理学看,只有那些懂得远离悬崖峭壁的人,才能远离危险,他们的怕高基因也就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恐高。

克服恐高,积极的自我对话很重要。在接近高处前,先告诉自己,我要去的地方很安全,别人都没事,我也不会怎样。在时间上,提醒自己身处高处只有几分钟,让恐惧感“有始有终”,获得自主感。恐高的人平时可以多爬山、乘坐透明观光电梯,并有意识地俯视脚下,随着高度逐渐递增,可以慢慢适应。

如果上述努力都没效果,应寻求专业帮助。有些抗焦虑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发表于 2017-07-17 00:00
  • 阅读 ( 80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