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空调是怎么“捡回一条命”的?

民谚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自打入夏以来,小编这条命就是空调给的。说正经的,一提到避暑纳凉,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可以依靠空调、电扇等手段来纳凉,而在科技没那么发达的古代,人们又将如何应对炎热的天气呢?


实际上,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但是他们凭借智慧和劳动也创造出的很多避暑设施以及消夏产品。总结来看,古人的避暑途径分为三种:避暑的凉房、避暑的饮食以及避暑度假区。

一、避暑的夏房

古人称可以避暑消夏的房间为夏房,后来是泛指一切用于纳凉的房间,效果类似于现代的空调房,比如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以及后来的“冰室”。不过由于夏房的制造成本高,所以一开始只有帝王及贵族才能拥有。

先秦时期在贵族中流行的夏房叫做窟室,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地下室的房间。由于窟室建造在避开日照的地下,内部阴凉,所以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宴会都会在窟室内举办。郑国大夫良霄就经常在自家的窟室里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比起中原地区,位于现今湖北、江苏地区的楚国、吴国贵族消夏更是离不开窟室。公子光在宴会上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就是在盛夏时节,利用了吴王僚来自己家窟室消夏的机会。后来公子光就成为了吴王阖闾。

先秦的窟室除了利用自然条件降温外,还利用冰块进行降温。从周代开始,就有一种专门为王室采集冰块的官职——凌人,从每年十二月开始,将冰块收集到冰窖储藏,第二年夏天的时候供王室使用。这种采冰制度一直沿用到清代。

到了汉代帝王贵族便不再使用地下室,而是建造专门的空调房——清凉殿,与清凉殿配套的消夏设施还有石质的床以及冰块。石床不易导热,在夏天非常的凉爽;殿内四角以及皇帝周围盛放冰块降温,侍女在旁边扇扇子,这样的凉殿异常奢华。

唐代的时候,宫中依水建造含凉殿,利用机械装置将殿旁的水抬到高处,水再由高处落下推动扇车的扇叶,从而为殿内传去凉风。同时含凉殿的四周还有凉水从上流下形成的水帘,进一步保证殿内的凉爽。

明清时期的夏房除了以上的设施,还在房檐的建筑设计上下了功夫。比如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样的建筑规格是根据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差异来设计的。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古代帝王贵族可以不计成本的建造夏房,但是普通百姓就不得不量力而行了。有钱一点的百姓,他们会在家中的厅内或者房间里挖一个深井,井口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孔里面传出来。而且空调井除了有夏季纳凉的效果,还能储藏食物,延长存放周期。老版的《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盛夏时节,张飞将自家肉店的猪肉存放在一口井里,井上面盖上磨盘,张飞说:“谁能推开此磨盘,可尽取井中肉”。鉴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可见挖深井储肉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在现今保留下的明清民宅中,很多富人家中确实也都挖有空调井。

明清时期,一种类似于先秦时期窟室的土房建筑在民间流行起来。有点类似于窑洞或者地道,各家的土房通过地道连在一起,有点像电影《地道战》中的场景。土房除了纳凉,还能预防盗匪、储存物品。

二、避暑的饮食

如果说“夏房”是贵族有钱人的避暑方式,那么通过饮食避暑就是各个阶层都能采用的方式了。

饮食避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冷饮,通过冰块将酒冷却,通过饮用来避暑。1977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青铜冰鉴,就是用来冷却酒的器具。冰鉴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其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专门出售冰块的“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百姓可以在冰商那里买到冰块,然后自制冷饮。南宋杭州城的街头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元代的时候,宫廷出现了由果汁、牛奶、冰块制作的冰酪。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冰酪”。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后来经过一步步地技术,成为现今全世界流行的冰激凌。

除了冷饮,瓜果的食用也是古人消暑的重要方式。正所谓“浮瓜沉李”,李子甘酸,最为妇孺喜爱;瓜则主要指香瓜、甜瓜。现代大家喜爱吃的西瓜,来自西域,在秦汉之际最早在我国西北种植,五代时期才传入中原。

三、避暑度假区

提到避暑度假区,一般总是跟皇家联系在一起。比如最负盛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代皇家避暑胜地。


实际上,除了皇家园林外,还有很多避暑区也向民间开放,比如四大避暑胜地: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和莫干山,其中最出名当属庐山和北戴河。庐山因为海拔高,雨量充沛,环境幽静,大诗人李白的两首《望庐山瀑布》就是在庐山避暑期间创所;到了近代,庐山更是成为政治人物避暑度假胜地。北戴河靠海,气候湿润,更是富商大贾、中外人士都喜爱的避暑区域。不过总地来说,避暑度假区还是有钱人才能享用的,毕竟在古代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方圆一百里的范围。


(作者:王维钧,历史学、经济学科普作者)

参考资料:

《历朝历代如何避暑》·倪方六·《国学》

《先秦汉唐时期的清暑生活》·柴海燕王克陵《中国文化研究》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及作者

  • 发表于 2016-07-18 00:00
  • 阅读 ( 70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