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被忘记在车内活活热死?


每张鲜活纯真的笑脸背后却都是同类悲惨的故事

这些幸存者中也容易遗留永久性神经损害

孩子被忘记在车内被热死悲剧频发

入夏以来,国内媒体连续报道多起孩子被遗留在车内被热死的悲剧。不仅国内,历年来世界各地频发这类事故。

以统计数据相对完整的美国为例,每年总有几十个孩子成为这类事故的牺牲品,平均每9天发生一起。

今年入夏不久,又有13起这种悲剧发生。

车内温室效应直接的罪魁

车内为什么特别容易热死人?

原因很简单,因为露天停放的汽车内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阳光直射之下所谓的温室效应可以使得车内温度快速升高,短期内就可以达到发生灾难性事故的高温状态。无论你是否具备这个知识,都值得反复提醒。

比如,在一项实验中,在环境温度仅有26.7°C情况下,停放在阳光直射地方的车内温度,在2分钟内就可以升高到使人感觉闷热不适的34.6°C,10分钟就可以达超过人体温的37.2°C,20分钟就升高到灾害性的42.8°C,1小时可高达50.6°C,深色仪表板或座位温度甚至可以达到82~93°C,足可以蒸熟鸡蛋。



环境温度越高,车内温度升高越快。高温情况下,10分钟车内温度就可以达到最高温度的80%。

人处在这种高温环境中,非常容易发生热射病,即所谓的严重中暑而死亡。尤其是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善,特别成为这类事故的牺牲品。


车内热死孩子的事实与误区

人们对这类事故的认识存在系列误区。主要包括:

1 热死还是闷死?

国内媒体报道这类事故经常用“闷死”来表述事故原因。事实上,除非停车后车门窗密闭而发动机不熄火(通常为了开空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否则不会发生“闷死”人的事故。

因为即便门窗关闭,车底车内操纵装置部位总会存在一些缝隙允许氧气进入车内满足人的呼吸所需。相反,由于温室效应造成的车内高温导致热死人的事故却是“轻而易举”的。

2  开着车窗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故

在高环境温度下,即便开着车窗,车内温度也会快速上升达灾难性温度。2001年7月,密西西比州海恩兹县一名成年男子在停放在超市的停车场的自家汽车内睡了过去,虽然车窗是开着的,他仍然因热射病而死亡。记住,这还是一位成年人。

3 只有夏天才会发生这种悲剧

虽然这类事故最常在夏季,但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文献记载发生这种事故发生的最低环境是16°C,发生于你想不到的冬天。

4 只有长时间被留在车上才会发生事故

1999~2007年间发生在美国的231例被热死的孩子中,被遗留在车内时间介于0.25~16小时,平均4.6小时。请记住,悲剧的发生仅仅需要短短的15分钟。

5 最重要的误区是:很多人自信,“我绝对不会做出这类蠢事”。无情的事实是,这类愚蠢会发生在任何人

发生这类事故人们通常会指责责任者最多的孩子的亲生父母,缺乏爱心和责任心;人们又往往信誓旦旦坚信,这类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然而,事实是,超过87%的孩子是被无意之中遗留在车内的。其中超过50%是被看管者不知不觉中忘记在车上。其次是由于疏忽,仅有少数是由于无知,不知道车内会发生这类事故而故意将孩子留在车内的。


令你最想不到的是超过65%的责任人是非常有责任人心、非常有爱心的自己孩子的父母。这些人中包括教师、牙科医生、社会工作者、警察、护士、牧师、士兵,甚至还有火箭科学家。

或有人大感惊异:世界上还有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居然有那么多人会将自己的孩子忘记在灾难之地,任由被活活热死?!

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会这样?

这正是今天我们将要重点介绍的:原因在于我们人类记忆系统存在的一个bug。


人类记忆系统的bug对大多数这类事故负责

我们每个人多曾经有过这类经验:某日,隔壁小李对你说:“王二哥啊,你上班不是路经XX家书店嘛,麻烦你顺便给我那本XX书给捎回来吧”。

你一路上叨念着生怕忘记了有负所托,路经书店时又想,现在买上还要带到单位,不如下班回来时再买吧。

结果,经过一天忙碌,下班你就径直回到家中,直到小王打电话问你要书,才一拍脑袋:“瞧我这猪脑,怎么把这茬忘得一干二净了”。小李说,没关系,明天给捎回来也不迟。

第二天出门时发誓在上班途中一定先把书买上。又一路念叨,直奔书店。然而,刚出门就被热心张大妈拦住,她的一席话勾起你作为30多岁剩男的伤心事:“大王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对象处上没?我家内侄女刚研究生毕业,人又长得俊,又有才,……哪天给你介绍介绍?”

嘚吧嘚、嘚吧嘚……,完了,你就又径直上班去了,直到下班回到家中看到书架上书才记起小李书这茬。

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没错吧?

分析显示,被无意中忘记在车内的孩子,往往就是“小李的那本书”。另一方面,你却几乎从来没有忘记过上下班和上下班的路。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有一个分类可以分为前瞻性记忆和习惯性记忆。

习惯性记忆是指有关日常无意识自动执行行为的信息,比如,上下班、吃饭。这种记忆主要由脑基底节负责存储和处理。

前瞻性记忆是指有关临时规划和在未来执行行动的信息,比如,给小李捎书。这种记忆由颞叶内侧的海马和脑额叶共同处理。

在实验动物和人类功能磁共振扫描研究发现,人的这两类记忆之间存在相互竞争抑制,而且涉及日常活动的习惯性记忆通常占有优势地位,而涉及新任务的前瞻性记忆往往容易受到习惯性记忆和其他信息的干扰抑制。当然,因为专注于临时任务而废寝忘食也时有发生,却并不经常。

研究发现,被无意中留在车内导致悲剧发生的往往是照看者改变了日常活动的情形下。比如,原本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任务是由孩子的妈妈完成。某日,孩子妈妈生病住院了,不得不改由孩子爸爸上班途中“拐个弯”临时执行。原本有点郁闷忙碌的这位爸爸刚一出门接到上司的电话,指责他昨天的工作出现大的错误,并被大骂一通。最后,告诉他,尽快到办公室去见这位上司。

结果,这位爸爸就把送孩子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径直按照习惯性记忆驱车到了单位,将孩子留在车上自顾自上班去了。

就像这种情况,新的设定的前瞻性记忆相对于“刻在脑子”中的习惯性记忆要脆弱得多,很多因素都会对它形成干扰和抑制,比如正要执行一件临时任务像接一个电话,还有像“分神”、压力、睡眠剥夺(缺觉)等。


如何预防这种遗忘?

前瞻性记忆容易被干扰和“忘性大”的特征决定了这类遗忘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对于一些琐事的以往不会造成多大影响,通常可以弥补和挽回。但是,在重要的时刻、重大事情上的这种遗忘,有时就会造成灾难性事故,比如把自己心爱的孩子遗留在高温下停放在烈日直晒、炼狱般的的车内。

那么如何预防这类遗忘呢?

首先,你必须认识这种遗忘,并承认这类遗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记忆系统的设定上的一种bug,而不仅仅是处于疏忽,这种事情会发生在包括你在内的任何人。

解决之道在于收起你盲目的自信,在重要事情上依赖制度、规章和提示,而不要过度信赖你的“好记性”。

具体到避免孩子被遗忘在车内事故,可行的措施包括:

1  学校和托幼机构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规章,相关人员加强完全意识,孩子上下车时施行点名制度,并仔细检查车内每一个角落,尤其应该防止遗漏在车内睡着的孩子。这种工作不能交由单独一个人来完成,而是建立通行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提醒和监督执行的制度。

2  家长、学校或托幼机构,及孩子照顾者之间建立制度性联系,无论哪一方一旦孩子没有出现在本应出现的位置,必须第一时间相互联系确认孩子的存在位置。

3 对于私家车应该设置儿童提醒装置,无论是在车内仪表盘或者使用手机应用软件。据说有的厂商已经开发这类提醒装置。

4 家长或者其他照看者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笨办法”,比如在车内常规放置一个毛绒玩具或其他与孩子相关的物件,当孩子被放置在后座上时,将这个物件置于驾驶室醒目的位置,以提醒你孩子在车上,切切不可遗忘。


总之,你必须认识到把孩子留在车上这类愚蠢至极的事会发生在任何人,包括你在内。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盲目自信于你的“超强的记忆能力”,而应该更多信赖制度和提醒设置。


扩展阅读:

春天汽车内也能“热死”人?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4149

  • 发表于 2016-06-25 00:00
  • 阅读 ( 76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