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其实有哪些逻辑问题?

记得上次和一个哥们在街上闲逛,看见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位清洁工的对话。

当时那个男人好像刚扔了一个烟头,碰巧清洁工就在旁边扫地,看见这么有恃无恐地藐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清洁工就拦下了那人:“我这才刚扫过呢,那边有垃圾桶你看不见?”男人一本正经地答道:“如果我们都不扔垃圾的话,你们就失业了”。

这个对话我现在都还记得,然而并不是全然因为这个人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还理直气壮,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发现男人的这个对答我好像无力反驳,就好像无意之间吃了一颗酸枣,既无法吐出来,也不能去找卖枣的算账,所以那酸味就一直记得。

而要解决这种当年想反驳却如鲠在喉的感觉,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楚其中的逻辑错误,二是找出一个反驳的方式。

先请大家回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小的时候,有时我们正在打游戏,然后你妈走过来说:“你怎么在玩,不去做作业吗?”“我现在不想做”“你现在不想做,下午也不想做,晚上也不想做,那你什么时候做呢?”这话是不是听着挺累的,但幸亏这是自己的妈,还可以用一句“你烦不烦啊?”搪塞过去。

好了,为什么要讲这个事情呢,因为这个对话跟前面那个都犯了同样的逻辑错误——滑坡谬误,也就是把一个事情的影响继续推导下去,扩展到更多的地方,引申出一个更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更大的影响在现实中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我现在不想做,并不能说明我待会不想做,以后不想做。同样的,如果我不扔垃圾,并不能引申到所有人都不扔垃圾,以及最后清洁工都会失业这样的一个“严重后果”。当然了,就算都不扔垃圾清洁工也不会失业,就算失业了也并非是坏事,但是这是后话了。

我们看出了其中的逻辑错误,第一个问题算是解决,但是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呢?难道我们要用这些长篇大论去说服他吗?其实想想效果也不会好。

因为看似这个话是讲道理的,实际上则是毫无逻辑的诡辩。那么对于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你去跟他讲道理就是没用的,这个时候你应该采用他的逻辑,然后用这个同样的逻辑去推导一个更离谱的、对他不利的事情。

如果不考虑打不打得过别人的问题,回答可以是这样的:“那你也别在家睡老婆了,多出来睡一下,不然酒店行业也该失业了”。

最近重温了一下儿时的记忆,武林外传。说“儿时”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年轻一些,说“一下”也很准确,因为我还没有那么怀旧,所以就看了一集。

这一集讲的是白展堂他娘,江湖人称白三娘,来到了同福客栈,开始是偷了42颗官印引自己的儿子出来,后来在同福客栈待下过后就闲的蛋疼开始折腾她以为的儿媳——佟掌柜。白展堂出言相劝,本来没说什么,但是一开口白三娘就会叨叨:“儿长大啦,儿大不由娘,翅膀硬了,也不管为娘了……”

这剧要是再晚几年搁到现在来拍,白展堂估计会说:“娘,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本来这剧穿越地就脑洞,这么做也是有可能的么。

为嘛说是套路,因为这话在现实生活根本就不鲜见,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听过这样的话,一般当自己的娘拿出这样杀手锏的时候,我们就得识趣得闭嘴了,再说下去只能让自己更尴尬。

但是实际上,她们是犯了这么一个逻辑错误——诸感情谬误,即跳过对事物事实和逻辑层面的分辨,转而扯到感情或者道德,想在这上面占据一个高位。在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一种内疚引导,从逻辑上来讲,这是一种逻辑谬误。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集体歇斯底里的混乱,比如抵制日货那段时间有人砸日本车,两个人明明在讨论,讨论着其中一个人就质问:“你居然这样想,你还是中国人吗?!”我去,你这话都说了,那我只能用赵本山的一句话回答:“这都玩命了,我可不玩了···”。

怪不得有人说:“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郭德纲其实就讽刺过用这种逻辑错误批评他的人——“你跟他说艺术他跟你讲道德,你跟他讲道德他跟你说品味,你跟他说品味他跟你说文化,你跟他说文化他跟你讲孔子,你跟他讲孔子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

当然了当然了,拿娘的那个事情出来只是做个引子,和后面说的这些都没有可比性,赶紧给娘道歉:“娘,您说的都对!”。

“我有一个朋友······”

打住吧您呐,知道你要说什么了。

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些人会搬出自己各种认识的人,用“我有一个朋友”体来支持自己的论证。你说中医不好,那好我告诉你“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中医,他治好了多少人”;你说知识使人进步,那我就告诉你“我的一个朋友如何高中辍学年薪百万”;你说聪明的女生惹人喜爱,那我给你讲讲“我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朋友和她男朋友们的故事”···

就像这种拉出一些可疑的人来给自己的论点背书的,我们叫它——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说自己的朋友这种还比较明显,更为隐蔽的做法是打上“专家说”“XX研究表明”等的标签,但是哪个专家?什么机构?研究的出处在哪?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是不是只有有选择性地报告了他的结论?有没有边界条件?你说的这些会不会只是你找来的极端个例?我们统统不知道,只有“专家说”这三个字是你的“铁证”。

这已经闹出了很多笑话,不是么,养生节目不就这样?很多广告不就这样?弄一帮看着很“正确”的专家在上面信誓旦旦。

(Titaniasky 作品)

上面说的逻辑谬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我就是这么开始的,现在叫开始后了,当然我觉得很多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可能也是开始后了,那样的话就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理性是一颗种子,不需要有人一直教,也许只需要一个触动,就可以让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当年给我这颗种子的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原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脑子有话讲  我们思考,原创,共享;讲道理,讲故事。

朋友们,搜索并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的内容和更好的阅读体验!

  • 发表于 2016-06-16 00:00
  • 阅读 ( 97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