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事件如何改变人类历史?

“君王死社稷”

1640年,决定召开议会的查理一世心情坏得很。他已经连续11年没有召集议会了。他厌恶贵族,贵族们也讨厌他。

没有贵族的帮助,英格兰的国王难以征收税款,这就是国王需要召集议会的原因。为了不召集议会,查理一世在过去11年里绞尽脑汁。欧洲大陆正打得热火朝天,查理一世严守中立,谁都不干涉,以此避免军费开支,免得到头来再去找议会要钱。即使这样,他还是缺钱,于是他想方设法绕过议会,巧立名目征税,这引起了民众的反感。

查理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室。他希望将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成一个联合王国。为此他想统一两国教会。1637年,他要求苏格兰启用新的、与英格兰一样的祈祷书。这引发了苏格兰民众的不满,苏格兰人起义了。

这一年偏巧是苏格兰20年里最干旱的一年。苏格兰民众的不满如同干柴,查理一世的倒行逆施点燃了它。查理一世开始动用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去镇压起义,却被打得一败涂地。万般无奈下,1640年,他重新召集议会,打算筹集军费。

这场干旱在苏格兰持续了10多年,从1636年一直到1649年。饥荒、食物短缺使查理一世在苏格兰的统治崩溃。英格兰的议会也对国王心怀不满,贵族们和查理一世吵了起来。

1642年,忍无可忍的国王撂下狠话,翻译成汉语就是“君王死社稷”——君王为了社稷而死。后来这话就实现了。

1649年2月9日,查理一世被执行死刑。此前他在与议会的战争中败下阵来。由于天气很冷,上刑场时他穿了很厚的衣服。

又经过多年斗争,1689年,查理一世的外孙、英国新的国王威廉三世接受了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并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然而,那几年里觉得天冷的人,可不止查理一世一个。

动荡的欧洲

1630年,在北德意志登陆的古斯塔夫二世只带了4000人的军队。在几年前,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便与古斯塔夫二世协商瑞典南下帮助新教国家对抗哈布斯堡王室。

那个时候,古斯塔夫二世还深陷于与波兰国王、他的堂兄齐格蒙特三世的王位继承战争里。后来古斯塔夫二世看到北德意志各新教国家和丹麦节节败退,天主教势力和他们背后的哈布斯堡王室开始反攻倒算,并意识到出兵德意志更加有利可图,便与波兰停战,在法国的支持下投入德国的混战中。

法国与瑞典签下《巴瓦尔德条约》,这使瑞典能够在德意志维持3万步兵、6千骑兵的部队,为此法国每年支付瑞典100万里弗尔。作为回报,协议写明:法国瑞典两方若有任何一方不同意,瑞典都不能与第三方议和。

有“天主教的长女”之称的法国竟然支持新教国家对抗天主教同盟,这是为什么呢?

16世纪刚结束的时候,西班牙虽然在1588年的海战中输给了英格兰,尼德兰也爆发了起义,显示出了衰败的迹象,但其军事实力仍然十分强大——西班牙的海军从无敌舰队的失败中走出,依然是大西洋上的霸主,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附近活跃,为西属尼德兰的西班牙军队提供补给,并支援爱尔兰的叛乱。

西班牙大方阵仍然先进,精锐的佛兰德斯军团不容小视。西班牙还掌控大片海外殖民地、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南意大利、西西里岛、撒丁岛、米兰、弗朗什孔泰和西属尼德兰。

这意味着法国陆地边境几乎被西班牙领土包围。另外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源出一系并累世通婚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掌握着奥地利、克罗地亚、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等大片中东欧土地,并带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哈布斯堡王室称霸全欧,显然对法国不利。

只是那些养尊处优、为自身政权延续和在欧洲影响力而殚精竭虑的欧洲王室们,不知道是否注意到天气在逐渐变冷。

农业生产方面一定更敏感于气候的异常。更冷的欧洲意味着粮食更大程度上的歉收。根据英国气候学家休伯特·拉姆的分析:17世纪初,英国、法国、意大利及荷兰的小麦价格飙升。这意味着原本激烈的宗教、政治冲突会因此加剧,原有的裂痕会进一步被撕裂,寒冷的年岁也会是动荡的时日。

德意志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敌视导致了30年战争的爆发,随后这场战争变成了全欧混战。

1640年,在德国的士兵记录了8月冻死人的事件。在此之前过去的6个世纪里,在北半球夏天寒冷程度的榜单上,1641年可以排到第3位,1642年可以排第28位,1643年排第10位。

寒冷的德意志见证了瑞典军队的狂飙突进。哈布斯堡王室的精锐步兵和大方阵被瑞典新式的线列战术打垮。虽然哈布斯堡王室一度挽回颓势,可是,法国最后的直接参战终于压垮了天主教同盟与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的衰落不可避免,神圣罗马帝国也名存实亡。全德意志被战火笼罩30年,各诸侯国成为最大输家,而最大的赢家当属法国和瑞典。

动荡的不仅仅是德意志。1648年乌克兰爆发反抗波兰统治的起义,导致了俄罗斯的干涉。尽管17世纪初,波兰军队踏入过莫斯科,可近半个世纪后两国形势却发生逆转。俄罗斯日益强大,老牌强国波兰却陷入与瑞典的王位争夺战争中,断断续续打了很多年。

1629年,《阿尔特马克休战条约》使得波兰割让利沃尼亚(欧洲北部的历史地区,即现在的爱沙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的大部分领土的旧称)给瑞典。

1655年,瑞典携30年战争胜利之余威入侵波兰,华沙和克拉科夫一度沦陷。尽管波兰人民奋起反抗,赶走了瑞典入侵者,但是在俄罗斯的干涉下,波兰失去了左岸乌克兰。

1658年初,瑞典进攻波兰盟友丹麦。那仍然是个寒冷的冬天,丹麦舰队不得不待在港湾里。菲英岛和日德兰半岛间的海峡都封冻了。同年1月30日,瑞典军队踏着封冻的海峡入侵菲英岛,丹麦守军急忙破冰,但是海水又迅速冻结。瑞典军队大胜。

勃兰登堡-普鲁士(1618年与普鲁士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在波兰和瑞典之间反复无常,不断和两边讨价还价,最终从波兰的附属国变成了独立的国家。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对日后的波兰及世界会有怎样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

17世纪,大约19万人死于英国内战及瘟疫。相比于陷入欧洲混乱的其他国家,英国已经相当幸运了。

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只能是非天主教徒,以避免斯图亚特王室的反攻。王位因此传到了汉诺威的索菲娅一系,索菲娅的儿子后来加冕为乔治一世。

1793年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就是乔治一世的曾孙,因此,带有继承自他曾祖父的汉诺威选帝侯头衔。

明末清初,中国人口锐减,有些省份甚至成为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饥荒、瘟疫、战乱轮番蹂躏这片土地上苦难的人民。

明末,北直隶人口损失了1/3,山西人口损失40%,河南人口损失50%,陕西人口损失26%,江西人口损失155。最惨重的是四川,人口损失达到了90%。

饱受饥荒、瘟疫、战乱之苦的还有德意志,德意志诸国在30年战争里损失了三成左右的人口。西班牙在欧洲大陆和海上都衰落下去。

法国专制王权开始加强,并走上了欧洲大陆称霸的道路。可专制王权的加强也为后来的大革命留下了伏笔。

波兰在俄罗斯和瑞典的轮番入侵下,丧失了其1/3的人口。波兰和丹麦都衰落下去,此后欧洲北方的霸主将在瑞典和俄罗斯之间产生。俄罗斯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了瑞典,瑞典由此衰落,瑞典人只能回忆古斯塔夫二世带来的荣光。

之后普鲁士奇迹般地崛起,一天天衰落下去的波兰最终被普鲁士和俄罗斯瓜分。

名存实亡的神圣罗马帝国后来终结于那个崇拜古斯塔夫二世的法国军官拿破仑之手,那个时候的步兵作战基础仍然是古斯塔夫二世引领的线列战术。

最终,世界变成了了本文开始时的那个样子。不知道乔治三世在被议会所烦的时候,会不会回忆起1649年2月在寒风中走向刑场的查理一世?

在17世纪的那段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时间里,人类历史在某些节点上被异常天气不可思议地改变了。


(作者:赵一鸣,十五言授权看历史转载)

  • 发表于 2016-03-09 00:00
  • 阅读 ( 62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