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原来打的是一场化学战

知识点:人体摄入的食物,无论是脂肪和糖类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线粒体氧化丙酮酸、乙酰辅酶时,ADP都会磷酸化生成ATP。如果反应过程遭到破坏,生物氧化的能量就直接转化成热量,人体就会生成大量的热,表现为发烧。

每个人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要经历几次发烧,每次发烧,爸妈就会念叨:身体里肯定又有炎症了。于是乎,退热贴、酒精棉球、湿哒哒的毛巾、退烧药啥的,生活都够辛苦的了,干嘛身体也来捣乱?吼吼,你有所不知,身体这会儿也很辛苦呢,人家正在累死累活地打一场化学战呢。

发烧是怎么回事儿?它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或是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所引发的。运动会产生热量,但人不运动,体温也能保持正常。人体摄入的食物,无论是脂肪和糖类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线粒体氧化丙酮酸、乙酰辅酶时,ADP都会磷酸化生成ATP。ATP,即腺苷三磷酸,是生物体内的能量通货,可用于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但ATP不是热量。

氧化磷酸化是氧化及磷酸化的偶联反应。磷酸化所需能量由氧化作用供给,氧化作用所形成的能量通过磷酸化作用储存。如果二者之间的偶联被破坏,细胞内糖类、脂肪氧化时,不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生物氧化的能量就直接转化成热量,而从宏观上人体就会生成大量的热量,表现为发烧。所有破坏生物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即抑制氧化磷酸化的作用都可以叫作解偶联作用。解偶联剂是指引起解偶联作用的物质。常见的解偶联剂有2,4-二硝基苯酚,双香豆素等。解偶联剂并不抑制线粒体内生物氧化的电子传递过程,只抑制由ADP形成ATP的磷酸化过程。感冒发烧时,可能由于某些细菌或病毒产生某种解偶联剂,影响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导致较多能量转变为热能。

据研究,人和动物体内存在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内脂肪氧化利用时,不磷酸化产生ATP,而是直接产生热量。动物中的棕熊从不怕冷,也是由于棕色脂肪组织多的缘故。

发烧时,我们一般都会吃解热镇痛类的药,它们的解热机制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加氧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这些解热镇痛药仅使高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这些解热镇痛药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过程。


作者:殷学波

审核:李继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科学原理一点通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平台(ID:kxylydt)

  • 发表于 2016-02-26 00:00
  • 阅读 ( 62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