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若超越人类,会发生什么?

一些人把人工智能看作是一种威胁,对人工智能有着深深的恐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恐惧来指导我们,绝非明智之举。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以及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都担心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会对人类产生威胁,这种观点也在一些电影中有所体现。

关于人工智能,最为盛行的反乌托邦式的观点并不正确,原因在于这种观点是在将“智能”等同于“自主”。它所假设的是,一台电脑能够建立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意愿、依靠自己更快速的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数据库来打败人类。也就是说,这种观点假设了人工智能拥有完全自由的智能,但智能和自主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要说人工智能能够完全为了自己的意愿做事情,就好像在说计算器能够自行计算一样。对于人类来说,计算器是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处理数学问题的工具,类似的,人工智能能让我们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困难问题,诸如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持续进行医药研究等等。同计算器一样,人工智能需要人类的介入和指示。

如今,自主电脑程序已经存在,诸如电脑病毒、赛博武器等程序是非常可怕的,然而它们也并非是智能的。大多数智能软件都是高度专业化的,比如IBM的沃森电脑(Watson)能够在类似《危险边缘》(Jeopardy)(译者注: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的一档益智问答类节目)节目中拔得头筹,但他们还是无意识的。正如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 Searle)所说:“沃森电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危险边缘》中赢了。”

反人工智能的论调一般都以一种假设性的说法表达出来,如同霍金所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假设说法的问题在于,它们忽视了现实——接下来四分之一个世纪,出现“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还不如小行星撞地球让人类灭绝的几率高。

“智能”与“自主”两个概念的混淆源于我们对于自己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的恐惧。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接替我们工作,那么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人类又能做什么呢?看了玛丽·雪莱的《弗兰克斯坦》,我们害怕“机械怪物”,读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我们可能会对机械怪物接近我们这件事变得更加畏惧,这也是所谓的“科学怪人情结”(Frankenstein Complex)。

机械怪物与计算器的例子都说明,科技既具有破坏性,也能给我们带来机遇。但没有科技呢?我们很难说世界会变得更好。对待新的科技,我们应该想的是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而不是害怕一旦它们遭到误用会怎样。对待人工智能,我们也该如此。

例如,研究者正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让其成为能支持科学家、医生以及其他知识型员工的好帮手。得益于这些,全球的科学产出每九年就会翻番。我们需要的智能软件可以回答诸如“某种药物对于中年女性有哪些副作用?”之类的问题,或者至少能找到一些相关的论文。我们需要的软件可以搜寻最新的科研论文,标记其中的重要著作,而这一过程不用靠键盘,靠的是对于论文核心信息的一些理解。这些功能都是人工智能研究者们致力于完成的目标。

现在,我们还处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早期阶段。而人工智能产品仍存在许多缺陷。我们仍有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要完成。而坦白说,无论是贩卖恐惧还是哗众取宠,都没有抓住人工智能的要点:哪怕是对于普通孩子们来说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对于人工智能软件来说都十分困难——而且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么说来,我们人类比我们看上去的还要聪明得多呢!

如果我们对于人工智能抱有一种不公正的恐惧态度的话,我们可能会失去能够对人类益处多多——甚至能够拯救生命——的人工智能。让恐惧来指导我们,绝非明智之举。


(来源:译言网   译者:沈持盈   原作者:Oren Etzioni)

  • 发表于 2016-03-09 00:00
  • 阅读 ( 67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