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些,你就知道为什么要拒绝鸡汤了

在网络时代乃至手机时代以前,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是由两本杂志支撑的。一本叫做《读者》,一本叫做《知音》。

《读者》的主要面对的读者是未婚人群,或者进入婚姻以后还在做梦状态的人。而《知音》则面向的是更底层的人群,它提供各种惊悚传奇的故事以及完美的大结局。

我们的精神需求分两种:一种来自母性世界的安抚;一种是来自父性世界的指引。

《读者》和《知音》都属于前者,而鸡汤文就是来自母性世界的安抚。

什么叫做母性世界的安抚?

举个栗子:

从前有个亿万富翁来到一个海岛度假,看到一个渔夫躲在树下,就问他为什么不勤奋工作,渔夫说,勤奋工作是为了什么?亿万富翁说勤奋工作就有钱了。有了钱就可以在树下躲阴凉了。渔夫说我现在就可以在树下躲阴凉。

这就是一篇典型的鸡汤文。

这篇文字的主旨是什么呢?你啥都不用做了。亿万富翁是愚蠢的,我们做渔夫怎么了,做渔夫很好啊,虽然没钱,没房,没老婆,没饭吃,可是我们有阴凉,亿万富翁不是也想要阴凉吗?他这么辛苦,和我想要的不是一样吗?

这是什么逻辑?阿Q的逻辑。亿万富翁虽然想要的此刻和你是一样的,可是他拥有财富,拥有自信和价值感,他拥有财务自由,他拥有人生的选择权,你一个穷渔夫,除了阴凉,什么都是没有的。

但是这样的故事却会让80%的人看起来很爽。因为按照2:8理论,我们社会上的80%的人都是屌丝,在心态上和穷渔夫没什么区别。所以在面对挫败的时候,我们就有被安抚的需要。

怎样安抚就有效呢?

有两个方向:

1、阿Q心态

高富帅有什么了不起,他们拥有再多资源,也不如我这样的穷酸屌丝。比如上面的那个穷渔夫的故事。

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做《其实他只是不那么爱你而已》,文章的主旨是你们的婚姻出问题,就是因为他不够爱你而已。所以呢,你最好在结婚的时候,找一个非常非常爱你的人。

文章的逻辑就是:如果对方非常非常爱你,你的婚姻就有安全感。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一辈子只需要吃一顿饱饭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只要吃得非常非常饱,以后就不必吃了。

感情基础当然是婚姻稳定的一个因素,但如果你过分以偏概全,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逻辑:如果他爱我,就会来找我道歉——哪怕是我的错——否则他就是不爱我,既然一个人不爱我,我为什么要付出呢?

这个逻辑的无敌就在于,都是你的错,我没问题,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2、丑小鸭心态

哇,原来其实你就是白富美,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或者说,你只需要做一点点儿小事,比如你在公司的地面上看到一分钱捡起来,老板一般会24小时监控的,当他发现你成为那个捡一分钱的那个人,恭喜你了!你明天就可以升职了!

这种心态非常普遍,所以我们要小心批评鸡汤心态,否则你就没法看电影。所有我们喜欢的大片都是这个路数,所有我们喜欢的韩剧也是这个路数:虽然你又穷又丑又没本事,但最终一个大红包砸到你头上,你变成了一个英雄!虽然你又丑脾气又坏又命运多舛(经常出车祸)、家境低微、体弱多病(经常得癌症),但就是有不离不弃的高富帅喜欢你,别的富家女再漂亮再有气质也没戏,因为他们的良心大大地坏。我只要靠我的心里美就可以赢定这个世界啦。

热播剧《武媚娘传奇》试图告诉女孩们:只要拥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和“嘟嘴卖萌、紧锁眉心、深情凝视”三个表情就可以成为一代女皇。

还有一个最可怕的鸡汤段子,荼毒了不知道多少中国儿童乃至中国胎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它隐含着一个逻辑——做落后者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反过来说,只要你学习好了,你就会拥有一切。很多人都信了这个逻辑,到了中年的时候,爆发了中年危机,或者出轨或者精神迷茫——我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好伴侣和好孩子以及好事业,可是我就是觉得生命毫无意义!

很多女人问我:所有人都认可我是一个好妻子,为什么他会找一个那么差劲的小三?

这种鸡汤逻辑就是:幸福就是流水线,你只要按照标准做完了一切,你就会有拥有好的成绩,人生就是赛跑,就是考试。

这两个逻辑简而言之就是:1)你什么都不用做,就会拥有一切或者,你没错,都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2)听妈妈的话,你乖就有糖吃。

这就是母性世界的逻辑——在妈妈眼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最伟大的最美好的;妈妈都喜欢乖孩子。

这个世界的逻辑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都需要在人生的开始拥有一种盲目的夸大的自信,相信这个世界上,我一定能是一个存活者,也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

但问题是当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妈妈为我们营造的温室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父亲的世界,父亲的世界代表的是外部世界的逻辑。

妈妈的倾向是保护你的安全,让你不要冒险,何必解决问题,不如回过头来看妈妈,不要去管那些烦恼了,别人不肯定你,妈妈肯定你。

爸爸的倾向是,我们要解决问题,不要做鸵鸟,我们的价值感不是来自别人的认可,而是来自自己征服困难的成就感。

我们可以举个鸡汤界的圣母于丹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母性视角,什么是父性视角: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

于丹的视角就是典型的母性视角。就像是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很沮丧,他说妈妈:“妈妈,我们举行系鞋带比赛,我输了。”

妈妈说:“这怕什么,宝宝是幼儿园算数最好的。”

小宝宝高兴地笑了。

可是他系鞋带慢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如果是爸爸,他可能就会和小朋友一起研究,如何提升系鞋带的能力,打败对手,或者如果努力了,发现对方是个无法打败的对手,我们可以如何面对这种挫败感。

于丹的例子中,从父性视角来看,这个年轻人要解决的是:

职业规划的问题——他是否在从事一个他不擅长的领域,没有找到自己的擅长而且可以积累财富的领域?

他的理财是否出了问题,如何可以提升财商?

心理问题:是什么让他如此在乎这种比较?是什么让他如此在乎一夜暴富呢?有些人可能担负了要尽快扭转自己父母家的贫穷家境的负担?或者说,他的人生的主要支柱是在于用成功或者说金钱维系自己的自尊,如何增加他的价值的支柱?

于丹的回答,部分地給了对方新的视角,但总的来说,没有教会对方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总体上,只是回避了问题。

所以,鸡汤文更适合一些极度失血、母爱缺乏的人,当我们的创伤比较重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需要韩剧这种让我们可以迅速麻醉的鸡汤,我们可以维持受伤的自恋,可以解气,可以觉得爽,可以拥有情感的慰藉,和一些用幻想搭建的希望。但我们不能长期服用,否则,我们就可能误以为这就是世界的真理。

所以当下很多人才会“反鸡汤”,呼唤更多的“父性的力量”,它遵循规律,更理性、更讲逻辑,更会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其实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才能“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两者同时的扶助,才能真正面对这个世界。


(文:卢悦| 壹心理专栏作者)

  • 发表于 2016-02-29 00:00
  • 阅读 ( 65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