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为何“识苦不识甜”?

神农尝百草,精神可嘉,可是他没被毒死真是算命大。自然界的动物们可不明白什么叫舍己为人,什么叫奉献和牺牲,在艰险的自然环境中,它们要努力存活下来,因此进化出了各种本领,辨别“苦”味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本领,猫咪就是一种认得“苦”,但吃不得“苦”的动物。

苦味常与毒性相联系

生物进化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肉食动物牙尖爪利,它们的猎物只好擅长奔跑,而那些不能移动的植物又怎样保护自己呢?有一些生命力顽强,春风吹又生,你吃完了我再长;有一些周身长刺,告诉你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还有一些在叶子中聚集一些毒素,通过这种方式毒害贪食者,保护自己。自然而然,以草为食的动物们就衍生出一种辨别植物毒素的方法,就是识别“苦”味。因为植物中的毒素通常以一种生物碱的形态存在,而这种物质能给舌头苦味刺激。

“苦”在中国传统医学里常常和药草联系,什么清热下火,什么去毒祛湿,恐怕多半是“以毒攻毒”的作用吧。虽然说“苦口良药”,但是我们也知道“是药三分毒”。苦味实际上常常是与毒性相联系的,大多数人对于苦味天然地没有爱。试想远古时代的小朋友们在林子里如果分不清苦和甜,红果子、黑果子、花果子吃了一堆,人类大概没法繁衍到今天。

识苦不识甜的猫

动物界的素食者们能够识别苦味可以理解(人类之所以能识别苦味,是因为人类最早是素食者,后来是杂食者),可是近期一项研究发现,原来猫这种从来不吃植物的肉食主义者也能识别苦味,这是非常独特的现象。

而且更加奇怪的是,对苦味非常敏感的猫,对甜味却毫无感觉。其实,甜味是一种含糖的信号,表明这种食物富含大量生物体需要的糖分、能量。而猫科动物是严格遵从肉食食谱的,肉类中富含大量的脂肪和能量,所以它们根本不需要辨别食物中是否有糖分。其他一些肉食哺乳动物,比如海狮、斑鬣狗,也像猫一样丧失了识别甜味的能力。

识苦对猫有什么用?

那么,这种彻头彻尾的肉食主义者要识“苦”的本领有什么用呢?科学家推测,生物体识别味道是为了帮助自己在食物选择上做出理性判断,辨别眼前的究竟是营养丰富的大餐,还是有毒有害的“垃圾”。

研究者测试了家猫的DNA,从中找到12种不同的基因,可以帮助猫形成对苦味的认知。并且猫至少有7种有效辨别苦味的味觉受体,能够帮助这些生物识别其捕获猎物皮肤和骨头中是否含有毒素。这种本领能够让猫在捕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时候能够知道它们的皮肤中是否含有毒素,将身体所受的损害最小化,免得被毒死。不然,当一只饥饿的猫撞上一只有毒的蛤蟆,你要它如何抉择呢?

苦味受体的数量反映出辨别苦味对猫来说非常重要。苦味受体除了辨别毒素之外还有其他作用。比如,这种味觉受体能够帮助生物体意识到体内有毒因素正在作乱,识别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菌,这也许就是人类在某些身体不适的时候会有“口苦”的感觉类似吧。“口苦”让人先知先觉,吃片药片压压惊;让猫嚼点小草,吐吐毛球,身心舒畅。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第2期文章)

  • 发表于 2016-02-19 00:00
  • 阅读 ( 73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