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嘴太甜”,小心你的健康喊冤!

临近春节,糖果可是节日必备佳品哦~~不知道自己会被生活中的哪一颗糖甜到,所以我们都要好好体味生活。但被糖甜到的生活,真的好吗?你真的认识“糖”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成人每日摄取糖量应该少于每日摄取热量的10%,以每天2000卡路里来算,也就是不多于50克糖,营养专家建议人们精制糖的摄入量占每天总能量的5%~10%。比如说按成年女性每天1800kcal的能量推荐,5%的总能量就是90kcal,折合成糖就是22.5g。这里所说的糖不只是谷类、薯类中的淀粉以及乳制品中的乳糖。那么,你知道糖的摄入方式都有哪些吗?

1. 烹调中添加的糖

去餐厅吃饭,阿姨很热情地多给你打了几勺风味茄子,于是你乐滋滋地享受美食带来的欢愉,吃掉第一口你就被甜到了……很多时候,不管是餐厅还是家常菜,总是要放点糖来提味,但这些使我们的菜品更加美味的糖,真是用对了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调味品是白糖,但白糖是经过提炼的,里边的营养素已经很少了,它主要起一个调味的作用。且白糖还含有大量的糖分,吃多了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

2. 饮料中的隐形糖

无论何时,我们的身边总是会出现一些流动小摊,在车站、在街尾为你奉上一瓶饮料,你感恩戴德地看了一眼小贩,于是在咕嘟咕嘟中又喝了不少糖。

注:一块方糖大约是4.5g



3. 烘焙食物中的附加糖

食物和人一样,都是有个性的,烘焙师在食料里撒糖来增添美味。孩子们最喜欢那块放有樱桃的奶油蛋糕,甜甜的,软软的……只要孩子喜欢,父母们就买下奶油蛋糕。据调查,市售的甜面包、饼干中也加入了16%~19%的糖,即便是自己动手烘焙,我们也是抱着一种“糖少了就不好吃”的心态。就这样,我们的身体又摄入了过多的糖。

4. 无糖食品

随着人们对营养的重视,商家们推出一系列无糖食品。这一举动着实让许多人被感动到了,但所谓的“无糖食品”就真的没有糖了么?

营养学上所说的“无糖食品”是指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小于或是等于0.5克/100克(固体食物)或小于等于0.5克/100毫升(液体食物)。也就是说在这类食品中,不但不含蔗糖等天然甜味剂,而且连淀粉的含量也很少。市场上的“无糖食品”,只是在制作过程中未添加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天然甜味剂。因此在购买“无糖食品”时,各位小主需谨慎选择啊~


“糖”不只叫作糖,在营养上它还叫作碳水化合物,吃多了虽不比罂粟会让人上瘾,但危害也不小,可真是“甜蜜的毒药”。美国专家曾在《自热》杂志里公开提出,糖它好比烟中的尼古丁,摄入过多也会让人着迷,等同于慢性自杀。

根据2012年《中国慢性疾病专家防治共识》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的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患者。这些疾病都间接或直接跟摄糖有关,而甜饮料是我国现阶段摄糖量超标的重要原因。为了我们的颜值和健康,我们对于糖要“且吃且远离”哦。

(作者:谭文娟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 发表于 2016-02-06 00:00
  • 阅读 ( 106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