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朋友圈流传Top10谣言

我们的辟谣百科栏目不知不觉已经做到第35期,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谣言,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远远比辟谣来得迅猛……2015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朋友圈谣言大汇总,在2016年,请别再轻易传播它们了~辟谣,我们一直在行动!

1. 喝富氧水能“补氧”

首先富氧水并不神奇,开瓶就会释放氧气。其次,通过喝水吸收氧气,不太现实。水喝进去进入的是消化系统,虽然有“科学家” 提出“通过消化道黏膜渗透方式吸收水中的高浓度氧气”的理论,但并没有被科学界认可。通过喝水补充氧气,从理论上讲并不成立。最后,与呼吸相比,水中氧含量太低。哪怕富氧水中所有的氧气能被人体全部吸收,相对于呼吸来说,其数量也是微乎其微的。


2. 手机电量越少,手机辐射越强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 焦述铭:辐射大小和手机电量没有关系。手机辐射的大小与手机发射信号的功率大小成正比。而手机发射功率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手机自身的设置,还有手机所处的位置、距离手机基站的远近,主要是由手机基站控制的。手机信号如果只剩一格,基站的信号到达手机的一端已经很微弱,那么作为手机来说,此时就会提高发出的信号功率,以便让基站“听到”,此时辐射就会比较大。相反,如果手机信号满格,发出功率就越小,手机的辐射反而会比较小。

3. 喷了农药的草莓不能吃

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卓俊:乙草胺是通过喷施地面封闭土壤、杀死杂草的除草剂。草莓的栽培过程很少使用乙草胺。一般来说,五月份之前上市的草莓主要是保护地栽培。育苗期不能使用乙草胺之类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否则匍匐茎不能扎根,育不出苗来;定植期也不宜使用除草剂,否则影响草莓的缓苗和成活;保温覆盖地膜后就更不需要使用除草剂,假如草莓使用乙草胺只有在覆盖黑色地膜之前,其使用机会很少,即使使用至草莓上市也达两个月之久,早就分解了,怎能污染到草莓果实呢?由此就间接地排除了使用乙草胺的可能性。


4. 马桶水箱里放洁厕块会致癌

洁厕块主要以硬脂酸钠和石蜡作为产品骨架,复配入活性成分,再添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而组成,它可预先与形成水垢的钙、镁离子螯合,防止结垢。

这些其实是生活中很多清洁剂都含有的常见化学物质,洁厕块产生的蓝水属于生活污水,在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发现其具有致癌性。当然,这些成分毕竟是化学药剂,要避免频繁或长时间接触。除此之外,洁厕块对人体的危害并不明显。我们只需要在洁厕块使用过程中多多注意,不要接触眼睛,使用后记得洗手,不必过分紧张。

5. 蟹黄富含大量化学物质,不能吃

食品安全博士钟凯:我国消费者吃螃蟹主要集中在中秋前后,短期内的食用量可能比较大,但全年平均则可忽略不计。由于养殖环境相对好控制,因此总体风险并不大。虽然内脏通常是污染物相对集中的部位,成人应该不足为虑,但对于儿童、孕妇还是少吃为好。至于号称“野生”的螃蟹,消费者应该更谨慎些。


6. 大蒜可以鉴别地沟油

地沟油不单指从下水道打捞上来的油脂,而是废弃食用油的统称。真正的地沟油也可能所有检测指标都合格,并不一定黄曲霉素超标。

引起大蒜变色的原因很多,油的高温也能让大蒜头表面局部炭化变色,反而会让人误以为是黄曲霉素的作用,所以大蒜检测法是不科学的。而一些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合格食用油在冷藏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分层,所以通过冷藏来判断地沟油也是不科学的。

7. 酸碱体质是“万病之源”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营养讲师 许冰: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碱体质”的说法,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在人体三大缓冲系统——碳酸盐、磷酸盐及蛋白质的调节下,都会稳定在7.35~7.45之间。尽管机体不断生成酸性和碱性物质,同时也通过食物摄入酸碱物质,但血液的PH值并不发生显著变化。只有发生较为严重的疾病,如严重呕吐、腹泻、高烧、出血及摄入大量碱性药物,或呼吸系统功能异常时,才会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人体的酸碱平衡才会被打破。进食不良,如偏食、挑食或吃所谓酸性食物过多等,是不会影响体内的酸碱平衡。

8. 吃味精、鸡精会致癌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杨振华:味精、鸡精里的谷氨酸钠在超过120℃时,易转为可致癌的焦谷氨酸钠。一般来说,炒菜的温度都不会超过120℃,因此味精、鸡精是安全的,我们只要注意烹调方式,降低鸡精味精中的谷氨酸钠转变为焦谷氨酸钠的比例,也可以延缓放味精的时间。由于味精、鸡精中钠的比例非常高,生活中还是要注意摄入量,使用味精、鸡精的同时,也要减少盐的用量。

9. 多吃红枣非常补铁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营养讲师 许冰:红枣是枣类晒干以后的产物,是一种干性果子,无水后属于果制品,而非水果。虽然红枣的铁含量在水果中算是翘楚,但相对与猪肝每百克22.6mg的铁含量而言,红枣并无补铁优势。而且就铁的吸收率而言,红枣中的铁主要是以三价铁形式存在,属于非血红素铁的范畴。所以,在吸收利用这一环节,红枣“铁”打了个败仗。鲜枣有“维生素C丸”的称号,是因为其中丰富的果酸和维生素C恰好能起到促进铁还原吸收的作用。但是,红枣在晒干过程中几乎将其中的维生素C损失殆尽,铁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

10. 苹果打蜡致癌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李志霞:苹果果皮上的蜡主要来自:一是苹果生长过程中表皮自身分泌的一层果蜡,可以防止外界微生物、农药等入侵果肉,对人体无害。二是人工添加的食用蜡,起到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用蜡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三是人为添加的工业蜡,成分复杂,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近几年农业部对果品质量安全抽检及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苹果中并不存在铅、镉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苹果是比较安全的水果,请不要轻信苹果打蜡致癌的消息哦。如果仍担心,可以削皮食用或用热水、盐水等清洗后食用。


(本文由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 发表于 2016-01-17 00:00
  • 阅读 ( 63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