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的角度上攻破那些让你“无言以对”的句子

过头的毒舌,只会伤到自己。———有吉弘行

在日常生活中有遇到过一些听起来觉得不太对,但一时之间又想不到是甚么不对的事吗?以下将会说说一些笔者或亲身或在网上遇到的例子。没有错,因为笔者真的无甚么其它事好做,所以记下了自己听起来觉得不太对的句子,之后慢慢思考不对的地方是甚么。

1)我是穿给自己看,不是穿给其它人看的。

这句大约是某些人的衣着比较特别(或奇怪或性感),在街上被他人不停看之后说的话。大约就是不想其它人想的意思吧。

然而,这其实完全是不可能的。人类的注意机制分成: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而其中的不随意注意就是指人们在没有特定意识下,单纯因为物体的特点而引发的注意力。简单的例子就好像在安静环境下突发的巨大声音或是在街上出现奇异的衣服。当特别的事物出现,人会自然地注意,这是一种自然反应。所以,如果想穿就与众不同的同时又不想引起他人注意力的话,是强人所难。

2)狗狗是我的家人。啊,我刚刚去帮他做了阉割哦。

有些人一边强调宠物是家人,人们不应食狗肉;一边去阉割了自己家中的猫狗。说真的,如果强调狗权也没阉自家狗的人和食狗肉但不强调宠物权力的人笔者都是尊重的。不过,对于一边强调宠物权力又阉了自家狗的人,笔者真的觉得实在虚伪。「阉了是为他好」这是笔者听最多的理由,可是如果真的把宠物视为家人,阉了家人……合理吗?例如一个小男孩的父母会对他说:你控制不了你的下半身,所以我要阉了你,这是为你好……这真的合理?

其实这些人就是「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不一。虽然这些人口中一直说宠物是家人(外显态度),但其实内心还是把宠物视为「比较低级的家人」(内隐态度)。

3)那么多人看见都没人救,真是世风日下!

说得出这句的人一定都没有心理学知识。有学过心理学的都知道就是人越多才越没有人救,这叫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责任分散效应的意思就是通俗说的:没有一个雨滴认为是自己造成的水灾,它由团体迷思、惰化和旁观者效应等心理效应共同构成。同时,这是种自然的社会现象,与世风日下真心没太多关系。

4)为甚么我总是遇到坏人?

为甚么有些人在爱情中总是遇到坏人?笔者的朋友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华生理论」。华生理论当然不是心理学的定理,只是笔者友人在看英国版福尔摩斯时发现的理论。在剧情中,华生发现其未婚妻原来是特工之后华生发狂,说为甚么要骗我、为甚么我总是遇到危险的人。这时,福尔摩斯平静地对华生说:不是危险找上你,是你找上了危险。

华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你自找的」。而华生理论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在失恋时人们当然能很理性的告诉自己不要再爱上那些人。可惜的是,理性在爱情来到时就会消失,相比于理性人们更多会受到生理上的影响(如多巴胺)与潜意识的影响(情结)。这当然不是吸引力法则那些玄之又玄的神秘学,只是因为你有一个你不知道的择偶条件。这个择偶条件在精神分析的角度叫情结,在人本主义中可能是因为未尽之事,而如果能了解到这个择偶条件的话,自然就能改变总是遇到坏人的情况了。

以上是轻口篇的内容,下面开始进入重口篇。如果还有兴趣欢迎到笔者自觉更毒舌一点的重口篇中继续阅读,而如果不喜就请勿入了。

————————————我是重口分割线————————————


Haters gonna hate.———网络俗语

欢迎来到重口篇,笔者真的觉得这篇有一定程度被骂的可能。当然欢迎理性交流,但如果要对骂的话,笔者就只能说:贤的是你,愚的是我,争什么?

5)你好色哦。

生育很高上,性爱很低俗。明明两者是同一件事,笔者也是醉了。封禁与性有关的话题不是某一文化的专利,基本上多数的文化中性都是比较禁忌的话题。笔者也不是说要性开放,只是觉得不宜太过打压。佛爷生活的年代和地区就是一个严重、重力禁止性的社会,佛爷在看了不少来访者后,就指出人们会因为伊底的性本能被压抑而形成心理障碍。

不要少看人们对性的好奇和需求,虽然人前大家都是纯白的小天使,但是在人后的网络世界就出现了著名的「Rule 34」:"If it exists, there is porn of it. No exceptions." 假设大家都是纯白小天使的话是不可能存在Rule 34的,多个机械人的爱情动作大战真的不是纯白小天使可以想象到的东西。请真的要正面和诚实地面对性本能,因为如果把欲望压抑到潜意识,欲望有可能只会被曲化成一种不同面貌但更为强大的欲望。

6)「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by孙东东

老实说哦,其实这句话基本上真的是正确的。笔者知道当年说这句话的人实在是被万人痛骂,所以笔者一定要解释一下。句子真正的重点是那个「老」字,有事而上访是很合理、很正常、很合情的一件事。然而「老上访专业户」有偏执型精神障碍的可能性的确是不小,偏执型精神障碍中的常见症状就是妄想。「老上访专业户」有的当然就是人们时常听到的「被害妄想」。

说真的,心理障碍有很多种,有些常人听到是会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例如最近很出名的「引力波诺贝尔哥」事件。笔者在网上看到:「社交网络上不少人都在为微博名为“诺贝尔哥”的郭英森叫屈。《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拜托……帮人叫屈之前能先做做功课吗?笔者有上网查看了诺贝尔哥的论点,他那个引力波理论如果能拿诺贝尔奖的话,笔者深信佛爷在天之灵一定会用超引力波直接炸爆诺贝尔的机构。(因佛爷当年因诺贝尔奖与爱因斯坦有一些恶缘)

为甚么要说这个例子?因为,对于诺贝尔哥,笔者可以不太负责任地说(因为不够专业),他有可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中的夸大妄想。举这个例是想说明有妄想的人说的话都是他们世界中的真相,其它人很容易就会相信这些真话,但问题是他们的世界是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啊。当然,笔者是「无罪推定论」的信奉者,在有专业人士用专业手法去证明诺贝尔哥有夸大妄想之前,是没有人能说诺贝尔哥是否有夸大妄想的,也只有医学和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才能作出正確的推断。所以,如果在说孙东东的言论有甚么问题的话,就是他那个百分之九十九的数据没有足够的研究支持了。

7)但他看起来真的好可怜哦,还是给些钱他吧。

这还真是圣母的发言呢~当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手没脚的专业乞丐时,一边给对方钱一边说「虽然有可能被骗,但我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做好事的,如果他是真的呢」……这行为看起来很高上吧?可惜,这其实就只是「可辨识受害者效应」。

可辨识受害者效应(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指对于少数而容易辨识的受害者的反应过大,但是就会对多数而不易辨识的受害者反应过小。因为当你给了专业乞丐钱时,就表示有许多本身有手有脚的人被犯罪者切成没手没脚的专业乞丐,而这些伤害你是看不到的。如果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话,那么「没有捐钱就没有乞丐」。

8)心灵鸡汤有甚么错!

这句话源于一篇在某一心理学网页上看到的文章。笔者想说的是:「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心灵鸡汤错在没有逻辑。」

心灵鸡汤大多都在说一个人生道理,问题是人生道理没有甚么逻辑推论的过程。有逻辑推论过程的大多叫说明文,不叫鸡汤文,鸡汤文最爱说故事了。而没有逻辑推论会出现甚么问题呢?这就要问「理性情绪理论」的创立人艾里斯了。艾里斯主张:不合理性的信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如果人们在心灵鸡汤中得到了一些不合理性的信念,将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努力就会成功」应该算是个比较常见的鸡汤吧?但「努力就会成功」在艾里斯眼中就是个不合理性的信念,因为它犯了「绝对化」的问题。

还记得当时那篇文中的作者为心灵鸡汤辩护时说了一个论点:「那些被痛骂的其实是假鸡汤,真正的心灵鸡汤是……」因为这个论点的逻辑错误太有名了,笔者忍不住想说一下。这种逻辑名叫「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指在收到别人的批评之后,用马后炮和修改标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个有缺陷的论点。

举个例子:

小红:“所有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

小明:“孙越就是荷兰人,他就不喜欢喝胡辣汤。”

小红:“好吧,所有【真正的】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

例子引知乎问题:人们常犯的逻辑错误有哪些?


(文:农庄春阳|壹心理专栏作者)

  • 发表于 2016-03-04 00:00
  • 阅读 ( 67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