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无春”不宜结婚?当真你就输了

今年的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但是按照农历来算的话,尚在2015的羊年里。而下次立春则在2017年2月3日,即农历鸡年的正月初七。而这也就意味着:农历猴年全年里将没有立春日,也就是传说中的“无春年”!这是一种什么情况?另外,“无春年”又称“寡年”,老人常说“寡年无春,不宜结婚”,那么,猴年还能愉快滴结婚吗?

为啥会出现“无春年”的现象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的“节奏”来划分的,而非我们常用的农历。详情还请往下看。

1. 二十四节气和阳历是“一伙”的

先说说阳历。阳历其实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地球公转一周为阳历的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年分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月亮无关。阳历有大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则是28天,这就是平年,全年365天。4年累积多了一天,加在第四年的2月,在2月有29天的这一年就是闰年,共366天。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阳历使用的范围较广,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阳历。阳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我们日常过的元旦、圣诞节、劳动节等,都是阳历中的节日,就连女生们津津乐道的星座,也都是按照阳历来计算的。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如何确定的呢?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主要以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气象史和天文史上的奇迹(此次应该有掌声)。巧合的是,二十四节气虽然产自我国古代,但是它的算法却是与现有的阳历基本吻合。它将地球运转一个回归年的周天360度,平均分为了24等份,每个等份对应一个节气。所以每个节气的太阳位置是十分固定的,在现行的阳历中的日期也是基本固定的,正如二十四节气歌中所说的:“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即节气在上半年是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1~2天。

现在小伙伴应该明白了,二十四节气和阳历基本是“步调一致”的。下面我们再将目光转向农历。

2. 农历、阴历,都是什么来历?

介绍农历之前,必须得先单独说下阴历。“别磨叽了,农历不就是阴历吗,还单独个鸡毛啊?”估计很多小伙伴都会这么想。而事实上呢,农历和阴历并非一回事儿。我们知道,古人把月亮称为“太阴”,阴历就是以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来确定的。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为一个月,约29天半,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有354天。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多用这种历法。

显然,阴历一年比阳历一年少约11天,过3年后就会相差30多天。这也就是说,阴历过3年后,与其相对应的冷暖的时令将“后移”一个朔望月,这样也就不能充分反映四季的特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就产生了我们现在常用的农历。农历在阴历的基础上,又以阳历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叫做农历,它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简单的说,就是农历以太阳的运行划分24节气,以月亮的变化划分月。但如何弥补阳历和阴历的日期差呢?农历中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闰月”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插上7个闰月。这样一来,在阳历上19年是6939.60天,农历19年(包括7个闰月)为6939.69天,两种历法在19年间只差0.09天,节奏基本一致了。

3. 今年为什么会是“无春年”?

有了上面两点的铺垫,再来理解“无春年”的出现就容易多了。首先,每年的立春日与阳历相对固定,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对于农历而言,由于有些年份插入了闰月,所以就出现了某些农历年份一年有13个月的情形。农历平年12个月只有354或355天,有闰月的年份13个月则有383天或384天。所以,立春在农历日期中就不固定,最早有可能出现在农历上一年的腊月十五,最晚可能在农历下一年的正月十五。由此导致了有的农历年一年中会出现两次立春,即“双春年”;有的一年中不会出现立春日,即“无春年”。以我们过去的年份为例,2014年的马年就是双立春,2015年的羊年是单立春,而即将到来的2016年猴年则无立春,示意图如下。

由于农历每19年中插入了7个闰月,推算可知,农历每19个年头里,有7年没有立春,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近年中的“无春年”包括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以及以后的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等。可见,“双春年”“无春年”,完全是历法按一定规律编排的结果,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小伙伴们大可不必惶恐。

4. “无春年”真的不宜结婚吗?

当然不是(斩钉截铁、毫不含糊)!那么,老人们所谓的“寡年无春,不宜结婚”又是咋回事儿呢?

关于寡年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以“寡年无春,不宜结婚”流传最为广泛。据说,最初人们只是把这种年份简单地叫为“无春”,也叫为“寡年”,后来又根据“寡”的字意,演绎为“寡妇年”,这样便有了“寡妇”意思。旧俗认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男欢女爱的象征,“无春”之年是无法怀春的,故有“寡年”不宜婚嫁之说。与“无春年”对应,还有不少地方认为“双春年”则是难得的好年景,不仅适合嫁娶生子,就连这一年长出来的庄稼都更金贵,“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油”。

事实上,这些都是先人们毫无科学根据的臆想和演绎,甚至可以说是迷信的说法。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双春年”和“无春年”完全是因为人们制定的历法所产生的“阴差阳错”,可以说一种人为的现象,不存在任何神秘的地方,更不能以此来定婚丧嫁娶的吉凶。

所以,只要两人感情成熟,一切都准备就绪,并且在原计划之内,那么,“无春年”还是“双春年”神马的都是浮云,只管策马奔腾地踏进婚姻的神圣殿堂吧!

(作者:王海波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 发表于 2016-02-05 00:00
  • 阅读 ( 81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