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石头堆里认出恐龙的脚印?

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却没有看出来,怎么办?当你邂逅了一块恐龙足迹化石,你却把它当成了普通的石头……没错,这个羊圈就是用真正的恐龙足迹化石来“装修”的,甚至山羊君的食槽都是用化石凿成的!幸亏古生物学家在不久前发现了它。

这鸡,是恐龙

这个羊圈曾像隐世的武林高手一样,静静地呆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一个农户家中,直到古生物学家们来拜访——他们其实被震撼了一把:这里的村庄里不仅有真·化石羊圈,还有真·化石驴棚、真·化石磨、真·化石地砖……这些化石,都是恐龙足迹化石。


这些足迹化石是距今1.8至1.7亿年前,早中侏罗世的恐龙留下的脚印。恐龙的脚印很不容易保存下来,雨水等各种干扰很容易就会毁掉它们,只有少数足迹在经过阳光暴晒等因素后会逐渐干燥硬化,然后被时机恰当地掩埋,并且经过亿万年的重重考验,才最终能够形成化石。不过,子洲显然拥有丰富的足迹化石,规模应该不小,在首轮研究中,就已经找到了几十个恐龙足迹化石。其实,当地居民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奇怪的印记,只不过他们把这些足迹化石解读为当地传说中的神鸟“天鸡”或“金鸡”留下的脚印。

确实,肉食恐龙(兽脚类)的足迹比较像鸟的脚印,但是尺寸要大很多(当然,也有很小的)。邢立达等考证认为,它们之所以被当地人认为是“鸡脚印”,极有可能与一种野生鸟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有关。虽然黄土高原早已经没了这种鸟,但并不代表过去没有。至少在宋代时,这里的气候仍然不错,存在森林。红腹锦鸡就活跃在林间,所以这里的古人应该非常熟悉这种鸟。由于古人缺乏古生物和地质学知识,可能他们发现了这些足迹化石的趾数与红腹锦鸡相同,都是3趾(家鸡脚印是4趾,还有1趾向后),就把造迹者当成了红腹锦鸡。而这些色彩艳丽的大型鸟类,常被视为森林之神或神灵的化身,传说拥有凤凰的血统,也具备神化成天鸡的“遗传基础”。


这不是张真人的

金鸡并不是民间传说和恐龙足迹化石关联的唯一例子,比如齐云山的恐龙足迹化石,它就和张三丰的事迹关联在了一起。张三丰号玄玄子,是元、明两代著名道士,也被称为张真人,除了武当山,齐云山也是他的道场。张三丰晚年隐居在齐云山,并羽化在此。据传,在真人羽化之前,还在岩壁上留下的掌印,印证着一代宗师的神话。这组“掌印”位于齐云山小壶天景点内,小壶天明代修建的一个石坊,石坊的石门呈葫芦形,里面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另一侧是悬崖,传言这里便是张三丰飞天成仙的地方。石窟内还供奉有道教神仙雕塑,多年来,游客上香,已经将石窟的一部分顶面熏黑了。而“掌印”就在这顶面之上。细细看来,这些“掌印”确实像极了人的手掌,不仅大小相仿,而且不止一个,更让人赞叹的是有些能清晰地看到五指,且“手指”张开角度也不像自然风化偶然形成的,最绝的是,有些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指甲的痕迹。


然而,后面的研究却发现,这些“掌印”也是恐龙足迹……这些足迹形成于白垩纪的晚期,括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约60个。事实上,兽脚类恐龙的足迹并不难认,它们通常会有一根朝前的趾头,然后左右两侧各有一根趾头。如果足迹化石的表面覆盖的岩石风化消失,那你看到的就是凹进去的化石;而如果足迹层本身风化,只保留了原来覆盖的岩石,你看到的就是凸出来的脚印。小壶天的这些脚印都是凸出来的,说明底层的岩石已经风化脱落。也许一两个脚印让人难以辨认,但如果你能看到一群三趾结构并且伴有一定的走向,那有很大的几率就是看到足迹化石啦。不过,在齐云山这组足迹中,确实有一些例外,那是“五指”足迹,其实是有两个三趾的脚印重叠在了一起,让人产生了五指掌印的错觉,很可能因此才有了“掌印”传说的误会。

脚印有信息

事实上,在那些兽脚类恐龙足迹里有时还会有一些坑,或者凸起,这没准是吃草恐龙的足迹。单个的食草恐龙足迹是很难确认的,但是如果与其它恐龙足迹伴生,或者呈现一定的规则排列,也是可以认出来的。甚至一些特殊的足迹还能让我们获得一些有趣的信息,比如大型的蜥脚类恐龙是怎么转弯的呢?它们是慢慢走出弧线,就像汽车掉头行驶一样,还是原地转向呢?我们在山东诸城就找到了这样一组足迹,足迹的排列是半圆形的,这就表明它们很可能是像汽车掉头行驶一样拐弯的,而且很可能也是“前轮”控制方向的。


当然,兽脚类的脚印也有不是三趾的时候,除了化石保存不完整的原因,有些恐龙的脚印本来就不是三趾的。恐爪龙类中,最著名是在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中出镜的伶盗龙(迅猛龙),具有强大的掠食能力,它第二根脚趾很发达,是恐怖的厮杀武器。古生物学家推断它们平时走路的时候都是抬着这根脚趾走路的,以便防止趾甲的磨损,只有战斗的时候才会使用它。所以,它们的脚印应该是二趾的。但是,在四川凉山发现的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不仅有二趾的,还有三趾的。这说明,它们也不是总抬着那个脚趾走路的,也会不时放下这根脚趾。毕竟这么一根暴力的趾头,在路滑时,肯定能起到防跌倒的作用。

研究恐龙足迹化石,除了能为传统文化找到原型外,更重要的还是挖掘其中的科学价值。相比骨骼化石,足迹化石有其优势,那就是这些化石肯定是原位埋藏。而很多骨骼化石在恐龙死亡后都会被水流等冲击搬运到别的地方,因而其埋藏未必是死亡现场。这一优势使得足迹化石更能再现当年发生的场景,我们也能根据脚印化石的形态、大小、特征以及排列方式,推断出一些信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足迹的长度推断恐龙的腿长(臀高),可以通过足迹间的距离推断恐龙的步幅,进而计算出恐龙行进的速度等等。更进一步,在很多化石点,我们还能看到不同类型的足迹化石保存在一起,能帮我们推断出当时当地的动物组成、种间关系以及气候特点等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和地质信息。因此,恐龙足迹化石对我们了解那个失落的世界,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你有什么发现,欢迎联系我们啊。

  • 发表于 2016-01-22 00:00
  • 阅读 ( 77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