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纸,你为什么不学习?

几千年前,读书教育那可是贵族才能享受的东西。当时有个叫孔子的孔老先生不乐意了,于是自己开设了私学,并宣称有教无类,意思就是书这种东西任何人都能享受,不分人穷贵贱,结果得到一大堆人的好评。

几百年前,孔老夫子的学说已经被视为教育典范,可那时读书依旧是“寒窗苦读”。当时人们还是推崇古代那个叫匡衡的人,为了读书获取到知识,甚至不怕被告上法院,哦搜瑞,是被告到衙门而去凿人家的墙壁以获得蜡烛光,最终成大业。不少人纷纷效仿,沉醉在自己的书海世界,结果也出了一大批“大家”。

解放前夕,那时山河动荡,导致那时民不聊生,很多人饭都吃不起,但是孩子依旧渴望要读书。于是很多人家为了让孩子能读到书,学到本事,未来有出息,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想办法给孩子买书读,那时的孩子也很争气,什么出国留洋全科第一的人经常都有。

但是,到了21世纪。

现在,整个中国乃至大半个世界,已经进入现代化的潮流。哪怕没有Internet,多数家庭至少也有各种各样的书看,有很多地方还有可以算是海量的免费书看,例如图书馆等。可以说,这时,对于知识来讲,没有一个孩子会缺乏。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时的孩子,也不同于往日了,对于那些知识类书籍,真正喜爱它的人我相信用筛子筛都筛不出几个;古诗文、理化生,那些本来在几十年前令人沉醉的优美的知识内容,奇妙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组,亦或是苏轼富有节奏、欢快的好诗,在当代孩子的眼里,已经成了一个包袱和累赘,恨不得拔之而后快;很多人想了各种方法,催促甚至赶鸭子上架依然得不到解决;也由此兴起了一大批教育读书辅导机构,例如那个新东方,结果因此赚得盆体满钵;还有的人为此开发了各种各样吸引人的学习产品变着法的让孩子学进去,例如那个学习尾猿,把娱乐新闻小说神马的and学习结合,就是为了让这些看课本看得头大的孩子,不再继续头大,结果火了。很多家长,教育者在叹息,现在孩子,有了这么丰富的学习资源后,反倒厌恶起学习来了,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想当初,如果在我们上一辈,哪个家庭有这么庞大的资产供给孩子阅读,哪怕只有一小半,孩子可能都高兴得蹦起来了,然而如今……

在叹息之余,很多人也逐渐疑惑起来:现在孩子究竟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现代读书,对于他们来讲,已经变成了让人咬牙切齿的东西?实际上,这一切背后,除了有当今教育的一些缺陷问题,还得考虑到如今社会的发展过于丰富。这一切都得从国内的教育制度先说起。

教育怎么了?

记得在以前,曾经有一个笑话,笔者依稀记得也是挺早了:

有一个记者采访一个在偏远地区放牧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读书呢?孩子回答:我在放羊。

记者又问:放羊,你没考虑你后半辈子干嘛呢?孩子回:赚钱,娶媳妇,生娃。

记者紧接着又问:那娶完媳妇,生完娃,又要干啥嘞?

孩子回答:继续放羊。

这个孩子和记者的一问一答,不由得让我们这些读者一下哑然失笑,也不由得感叹,这个孩子没有一丝的上进心,把自己的一辈子困在一个“放羊——赚钱——娶妻生子——再放羊”的怪圈当中,这也应该是那个孩子的悲剧之一。但是,如果我们放大来看,咱们现代人,有多少人真正脱离出了这个怪圈呢?只不过是稍微的把这个怪圈改变了一下,又放大了一下!

举个例子,一个正常小康家庭的孩子,他的半辈子通常都是怎么过的?出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然后呢?赚到钱了以后,这些原本的孩子,仍然会去找女朋友,最后两情相悦,结婚,生娃——继续读书。从它的本质上来看,这个怪圈和那个放羊娃的怪圈,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答案是压根没有!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我们只是比放羊娃多了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并且生活经历会比放羊娃丰富许多,但是,依旧是脱离不出这个怪圈的本质。实际上,教育的本来面貌,是让我们获得到应有的知识,运用到你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去。在社会回报你基本的酬薪时,你也不要忘记用你最大力度的自身所学,去反过来回报贡献给社会。贡献社会,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质。

然而当今的教育,我们称之为“应试教育”,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应试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为学而学,现在孩子在高中以前的读书,都是为了未来高考能考上好大学而去读的。我们不该否认它有非常重要的一面,它能让孩子接触到社会交际,以及基本的人文科学常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但是,它也具有缺陷,因为是为学而学,所以只要学懂,考试能会,基本就到此为止了。这实际上反倒打压了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怪在资源太丰富?

当今孩子不爱读书,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我们的生活所需资源实在太丰富了。

这个原因,从商业学的角度来讲,实际上人人都不可避免。人总喜欢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东西,例如有些人喜欢吃,有些人喜欢打游戏,还有人就是特么的喜欢那些深奥的科学,就是爱读书。如今社会发达,人们到处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自己喜爱的东西,所以很容易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喜爱的东西上面而不是读书。

举个简单例子,给孩子一本尾猿会科幻小说选,再给他一本家庭作业,让他自己选,挑自己喜欢的,全国会有几个孩子真心选择作业?但是如果你没有选择呢?你可能会说怎么会没有选择!

但相比较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环境,那时可就截然不同了。那时由于社会上的家庭普遍穷困,封闭,很多孩子基本上接触不到什么东西。书,在当时基本上可以算是唯一能够打开他们眼界,他们会觉得这是非常新鲜的东西。由于那时的书可基本上是“唯一性”,没有网络,订不起什么杂志报刊,我相信很多上点年纪的读者都知道那时自己家里根本买不起什么玩具。只有书,能带给他们新鲜奇妙的感觉,同时,这也是能改变他们后半辈子,获得知识并有可能出人头地的东西,换了你,你会怎么选!所以,很多人感叹的“现代的孩子,有那么多的资源都不读,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都是瞎扯。

世界上不仅仅只有应试教育一条路可选,只要孩子在任意一个不违法的正道行业有了兴趣,并真心实意下苦工,打出一片天地来,都将是灿烂的人生。


本文作者/赖仲达 本文属作者原创发布在知道日报,允许转载,但需署名作者和来源,并严禁改编。

  • 发表于 2016-01-21 00:00
  • 阅读 ( 66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