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高新企业的流程 扬州开发区已经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淮安呢

所需资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申请高新企业的流程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所需资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6、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办事流程:

(一)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二)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 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 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6.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三)合规性审查

认定机构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依据企业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提出认定意见。

(四)认定、公示与备案

认定机构对企业进行认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并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须提交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复审时应重点审查第十条(四)款,对符合条件的,按照第十一条(四)款进行公示与备案。

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并购、重组、转业等)的,应在十五日内向认定管理机构报告;变化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自当年起终止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的,由认定机构确认并经公示、备案后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

扬州开发区已经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淮安呢?雷声大雨点小~~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扬州开发区原本基础就比淮安开发区好,比淮安开发区先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也正常啊

···································^^····································


淮安开发区升国家级确实有难度。但应该也快了。多引进几个大项目,成绩突出,自然会升国家级,当然,这是相辅相成的。

···································^^····································


[新闻] 学苏州 超扬州 江北争第一 全省争十强,淮安经济开发区瞄准新目标确立新标杆

···································^^····································


“以产业用地为主,严禁房地产开发。”如果已经开发了怎么办?

·······································································

扬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进入白热化,创新转型将许邗江一个怎样未来?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创新转型
许邗江一个“常高新”的未来
  常州高新区全景
  在苏南经济的版图上,常州地区作为全省开放程度最高、开放型经济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已成为令人不敢小觑的角色。
  引领时代之先,攀登创新之高,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东风,常州高新区正紧紧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自信地站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潮头搏浪击水,成为代表全省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弄潮儿向涛头立”。新常态下,创新转型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常州高新区智慧转型引领新兴产业升级、集聚、高端发展,经济运行划出“微笑曲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这样的经济质态,我们看到了常高新的未来,常高新的这种“未来”,或许正是邗江的未来。
1
植入“科技思维”
打造最佳创新“栖息地”
  创新成果的孕育生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
走进创新热潮涌动的常高新,记者看到,随着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幕开启,常高新正加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创业者的最佳“栖息地”。一个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政策优化、创新服务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在常高新正快马加鞭,渐行渐近。
  在常州高新区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中,记者看到,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支持重大载体建设、支持创业孵化发展、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四种类型科技创新共计16条政策,条条“切中要害”,每项补贴都刺激着企业创新的“神经”。
  当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科技进步奖的企业和个人,按国家、省奖励额度的50%给予相应奖励;当年新认定为国家创新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当年新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或加速器的,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对于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还给予150万元财政补贴......
  于是,各类人才扎堆创业:诺贝尔奖得主来了、首席科学家来了、皇家院士来了、海归人才来了……已引进和培育“千人计划”人才近百名。科研机构争先“下海”:浙大常州研究院建成10个研究中心引进18支团队成立了20多家公司。
  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邹莹告诉记者,鼓励创新,政府决策需植入更多“科技思维”,“政府要当好引导者和裁判员,用科学的考核指挥棒营造公平、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在邹莹看来,原来搞招商引资,用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来盯大项目;现在搞自主创新,既需要盯着各领域的领军人才,也需要为人才提供创新环境。这些环境,需要政府拿出“真金实银”来优化生态,打造最佳创新“栖息地”。
  植入更多的“科技思维”,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上首先要突破。邗江区委、区政府以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在苏中率先吹响了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号角,迈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铿锵步点。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四百工程”,加快建设扬州市科技创新先导区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先后设立2000万元工业优化发展基金、5000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人才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高新技术风投基金,促进企业上市、资产重组、技改扩能和创新创牌,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虽然苏中与苏南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仍有差距,但只要坚持创新驱动以及打造创新“栖息地”的方向一致,并不断为之努力,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给区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带来的强大推动力。
集聚创新资源
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常州高新区三晶孵化器是全国首家街道级别创办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首批“江苏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孵化器签约企业160余家,70%由常州领军人才创办,其中有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孵化器里的企业很少需要仓库,小小一包电路板价值就达几十万。”孵化器总经理沈留建说,“正是高新企业的整合聚集让孵化器实现了一亩一企业的孵化传奇。三晶的目标是每平方米厂房年产值达到10万元,发展要像美国的硅谷一样,成为创业者的沃土。”
  目前,像三晶这样的孵化器、加速器,全区总数达到21家,面积总量超过170万平米,承载人才项目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能力进一步提升。新申报的河海、广告、梦想家园和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4家市级孵化器已获批准,已在加速建设中。
  除此之外,常州高新区还积极引进区外创新资源,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常州高新区与中科院纳米所合作成立印刷电子检测中心华东地区分中心;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基地);四川大学常州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揭牌运行,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中央“千人计划”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等高端平台日臻成熟。
  常州经验告诉我们,高层次平台的集聚落地生根,为区域经济带来强大推动力。在邗江,平台与创新要素集聚也走在了全市前列。扬州高新区相继建成了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金荣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维扬经济开发区打造了甘泉生态科技园孵化器。
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自2008年运营以来,已成功吸引21家知名高校院所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扬州首家国家级孵化器,在孵企业152家,涉及光机电、软件和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由邗江区政府联合清华大学、济南铸锻所、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4家单位共建,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扶持四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金荣科技园是由拥有十二年科技园投资运营经验的金荣集团打造,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800亩,建成后入园企业和机构将超过500家,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利税8-10亿元;甘泉生态科技园孵化器引入了1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孵化,并设立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邗江创新创业基地......
  邗江科技创新打响了区域品牌,也成为全区转型发展强力引擎。但和常州高新区相比,大块头的“国家级”偏少,行业领域内的“前沿级”的不多,与高校科研互动更多还停留在互访与咨询上,如何把合作引向深入,还需进一步思考。
培育新兴产业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有底气
  上个月,在北京全国股权转让系统行政大楼内,伴随着一声钟响,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此挂牌。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电子元器件、发声器件、超声器件和压电陶瓷晶体等微电声领域的研发和制造。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汉得利迅速占领了行业制高点,不仅汽车电子类产品如传感器、扬声器、蜂鸣器等远销到欧美国家和地区,非汽车电子类产品如助听器、血糖仪等也成功地打开了西门子、博世等欧美市场的大门,同时也成为大众、宝马、奔驰、福特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的指定合作伙伴。
  据悉,像汉得利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331家,居全省开发区第二位。去年,常州高新区光伏、创意、生物、动力装备及航空船舶五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在研发投入上常州高新区更是不遗余力,近三年,全区共争取上级科技经费3.9亿元,其中2013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1.15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升,2013年达到2.8%。
   “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邗江区科技局局长林爱顺介绍,邗江新兴产业虽然目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总的规模和影响还不大,但必须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据悉,邗江新兴产业包括“三新”(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创新型城区步伐更加坚实。”
扬州高新区冲刺
“国家级”
奋力打造工业转型升级“邗江样本”
鸟瞰邗江
  2015年盛夏,扬州高新区冲刺“国家高新区”进入白热化。
  作为邗江实现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平台,高新区承载了全区打造高端产业新区的梦想。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日臻完善,2014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8亿元、财政总收入42亿元,综合排名列江苏省省级开发区第5位,成为扬州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
  这里,形成了以数控装备制造业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产业,生物技术、新型光电、现代服务业为三大新兴产业的“一主三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这里,矢志于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发展“含金量”。在科技创新屡屡填补国际“空白”的征程中,邗江企业创新、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彰显,201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这里,推行园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科技、生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扬州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对于扬州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苏中崛起实现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三月,国家科技部专家组来扬就扬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进行调研,并充分肯定了扬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
  笃志“国”字号,每一步都是全新而艰难的。创建途中,高新区与探索、变革为伍,用付出和勇气写下一连串的革新……
鸟瞰扬州高新技术开发区
1
“一主三新”
高新区描绘产业新图
   数控装备制造业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扬州工业经济的两大支柱。过去,国外软件牢牢占据国产机床的“大脑”,然而不久前,由入驻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的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研发中心与扬力集团数控机床公司共同组建的40人团队,开发出第八代数控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让国内数控机床能“自主思考”。由“身”到“心”,国产数控机床迈上了完全自主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高新区以智能化装备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主导产业“长高、变新”和优势企业品牌化、高端化,加快引进、培育优质项目和人才,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园区集聚了整机制造、配套协作、数控系统研发企业100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扬力集团、金方圆公司、扬锻集团位列全国锻压机床行业前5强,从这些企业里诞生了国内第一台机械式数控转塔冲床、液压式数控转塔冲床、全电伺服数控转塔冲床、全电伺服数控折弯机和数控板材自动加工柔性生产线,数控激光切割复合机、重载高速精密数控冲床、锻压机器人自动化单元及联线等填补国内空白。据悉,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不断加大,全区264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1/4强。400多个项目获得市级以上部门2.87亿元资金支持,项目与资金均名列全市榜首。
  通过基地化建设,邗江“生物技术、新型光电、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扬州高新区开辟“园中园”——生物健康产业园,为产业链招商和产业层次提升提供了重要条件。随着联环科技等项目入驻、伯克生物等项目投产,生物制药和健康产业将成为高新区未来税源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牧羊集团
优化创新土壤
推动创新平台集聚
   “一走进高新区,你会嗅到浓浓的科技味,因为这里有最活跃的创新因子。”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叶华生告诉记者,高新区以打造“360”企业集群(培植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60家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形成60家创新型企业上市后备梯队)为抓手,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实现华丽转身。目前,扬州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
  这里成为企业创新的最佳“栖息地”——金方圆公司、扬锻集团的4个项目获国家高档数控装备重大专项立项,牧羊集团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开发了“高速精密数控冲床”“智能化半导体激光夜视摄像机”等400多个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近三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3123件,累计专利授权量达1526件,成功创成江苏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需要创新载体提供“主心骨”,邗江通过牵线搭桥,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已成为精彩之笔。高新区相继建成了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金荣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是中科院在全国重点建设的平台型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扬州市重要的高新技术创新和转化基地,自2008年运营以来,已成功吸引21家知名高校院所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扬州首家国家级孵化器,在孵企业152家,涉及光机电、软件和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一批优质科技型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有的已经迈上上市之路。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由邗江区政府联合清华大学、济南铸锻所、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4家单位共建,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扶持四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建有数控系统与技术等4个实验室,近年来与企业联合开发转移了全自动数控金属板材加工柔性生产线、五轴联动立式数控无胎旋压成形机等高端项目35项。金荣科技园是由拥有十二年科技园投资运营经验的金荣集团打造,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800亩,建成后入园企业和机构将超过500家,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利税8-10亿元。
实施“要素创新”战略
培育创新生态体系
  眼下,高新区创建已进入冲刺阶段。“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实施‘要素创新’战略,培育创新生态体系。”叶华生告诉记者,在优化创新平台上,将鼓励各类企业争创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实现亿元以上企业“全覆盖”。“特别是支持牧羊、扬力、金方圆等创新型领军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10家以上,介入国际研发分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谁拥有核心人才,谁就能抢占产业链制高点。”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是高新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重要支点。叶华生表示,高新区将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实施“绿扬金凤”人才计划,落实“6+1”人才政策“组合拳”。强化柔性引才机制,重点引进一批掌握前沿技术、有成功创业经历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同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成立“企业家评审团”,多方面考察创业精英,根据创新实践安排资金或项目扶持。对“千人计划”等创业型人才,提供100—300万元的创业资助。
  “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就是要为各类人才成就事业提供广阔空间。下一步高新区将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扬州大学科技园、金荣科技园、清华智能装备科技园等载体为核心,加快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重点推动扬州大学科技园加快向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升级,形成以扬州高新区为核心的环大学科技园经济产业带,建成扬州现代科技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